“门难进”“脸难看”困局逐渐被破解后,事好办了吗?“南京设立办不成事窗口”“河北保定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近日热搜出现的高频词——“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正是为解决群众“事难办”而进行的一种探索。
所谓“办不成事”,是指办事人员线上或线下提交申请材料后,未能实现成功办理、成功审批或办事人员多次来政务服务中心未能解决问题等情景。以往,或由于办事人员对要办理事项相关政策、程序不清楚,或因为所办事项有其特殊性,属于“疑难杂症”,导致办事人员反反复复“多跑腿”“跑冤枉路”。因此有必要对各种问题以及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提供制度化的经验,供常规服务窗口借鉴、采用,切实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百姓办不成的事,往往容易引发社会矛盾,是政府应该重点关注的事。办不成事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办不了”,因为违反相关法律或政策;有的是“很难办”,比如缺少某些关键材料;有的是“不给办”,存在办事人员怕担责、不作为、吃拿卡要的情况。对此“办不成事”窗口要准确甄别,对症下药:对于“办不了”的,要对群众做好解释疏导;对于“很难办”的,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问题解决;对于“不给办”的,要及时对责任人进行监督问责。
同时,“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也是对政务服务的检验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政务服务工作的问题、短板被摆在明面上。群众为什么办不成事?自己提供的服务是否到位?这些值得政务服务工作者自省。政务服务流程、机制存在哪些漏洞和短板?如何进一步改进完善?这些也需要相关部门逐步总结摸索。
实际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一个更形象、更通俗的称呼。“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之所以倍受群众称赞,根本还在于这个窗口能够想办事人员所想、急办事人员所急,集中处理和解决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其要义就是一句话:以群众方便为第一要义。
“门好进”“脸好看”的最终目的是“事好办”,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正是达致这一目的的补充手段,值得点赞。期待“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做得更好,更期待能通过它倒逼常规窗口转变服务作风、提升服务效率。
姓名:程方圆 单位:李天木乡政府
来源:昆仑策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