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9日,中国媒体报道“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平稳通过三峡大坝。即便如此,随着中国南方多地洪涝灾害而起的三峡大坝崩溃论调并未消失殆尽。其实三峡大坝自建成之日起争议就从未停过,尤其是每年夏季雨水泛滥之时,“大坝变形”、“大坝崩溃”论便开始甚嚣尘上。
关于三峡大坝的谣言一直存在。图为2020年7月19日,三峡枢纽开启泄洪深孔泄洪。“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平稳通过三峡大坝。(新华社)
2020年7月19日20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4.6万立方米/秒,较本轮洪水的峰值6.1万立方米/秒下降了1.5万立方米/秒。“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平稳通过三峡大坝。(新华社)
越泡水越结实
针对“溃坝说”,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与水资源学家王浩表示,三峡大坝坝体没有任何问题,还说“会在100年内越泡水越结实”。
中国《中国经济周刊》7月16日报道,王浩表示,自三峡大坝今年突破警戒水位后,网上频有“变形”、“溃坝”传言,但他说“三峡坝体本身的安全性没有任何问题”,并说大坝是依照能抵御“万年一遇”的超大洪水而设计,即便被洪峰流量超过每秒12.43万立方米的水冲击,坝体仍可安然无恙。
他强调,三峡大坝在设计允许范围内的“弹性变形”并不可怕。
他又指出,三峡大坝本身是混凝土重力坝,不但不怕长期泡水,其抗压能力反而会在100年内水越泡越结实。又说当局已做实验,结果显示,已经蓄水17年的三峡大坝,目前的混凝土抗压能力已由当初设计的25兆帕,提升至目前的43兆帕,远远超出了设计标准。
中国三峡集团总工程师张曙光也说,“从目前的实验结果看,大坝混凝土至少500年不会有问题”。
“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平稳通过三峡大坝。(新华社)
三峡大坝泄洪俯视图。(新华社)
2020年7月18日,在三峡大坝拦截的三峡水库一角——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徐家冲港湾及上游江面,水天一色,蔚为壮观 。(人民视觉)
2020年7月18日8时,在湖北宜昌,三峡大坝迎来“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 当日13时三峡水文网实时水情显示,为应对“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三峡大坝拦截而成的三峡水库水位已达到160.91米,距离175米的设计正常蓄水位尚有14.09米的安全空间,可用库容14.09亿立方米。(人民视觉)
随着“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7月17日傍晚,三峡大坝开启泄洪深孔泄洪(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三峡大坝真实的防洪能力
鉴于近来南方多地发生的洪涝灾害,怀疑三峡大坝防洪能力的言论开始出现。说清楚这个问题,要先了解长江基本情况以及三峡大坝的基本功能,然后再了解洪灾与涝灾的区别。
长江全长6,38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中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途经青海、西藏、四川等11个省级行政区,由此可以看出长江地跨中国地形三大阶梯,地势分别从第一阶梯的4,000米降到第二阶梯的1,000至2,000米,再到第三大阶梯的500米以下,上、中、游落差大。
加上长江上游地处雪山、且中下游位于多雨的南方地区,所以每到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特别是中游湖北省武汉市、洞庭湖区以及江汉平原等地区。因此三峡大坝的建造目的在于防洪,当然还兼具经济效益等其他功能。
既然三峡大坝有防洪功能,那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特别严重?根本原因是今年的降雨量比较大,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今年6月1日全面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出现5轮强降雨过程,近150万平方公里国土出现超过200毫米的降雨,其中5万平方公里出现累积超过500毫米的降雨,这样的降雨量超过1998年的特大洪水时期,为1961年来最高。
回顾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时的情况,再对比降雨量超过1998年的2010年、2012年、以及今年,就可以感性认知到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根据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桂亚在2016年的表述,从工程本身而言,三峡工程在遭遇万年一遇的长江洪水时,工程的主体建筑物不会被破坏,在遭遇千年一遇的洪水时,工程可以正常运行。从长江整体抵御洪水能力看,三峡工程将长江防洪标准由过去的二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那为何长江下游城市今年受灾仍比较严重呢?其实下游城市多是涝灾,是因地势低洼、排水系统不发达、降雨量大导致的灾害,是局域性灾害,并非洪灾。洪灾与涝灾不同,洪灾是由于降雨量大造成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而引发的自然灾害。而涝灾是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因长期积水导致的农田或区域受灾现象。由此,在南方今年的灾难中,三峡大坝发挥了它的防洪功能,但下游城市的涝灾与它无关。
2020年7月5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雨后初霁,航拍三峡大坝及三峡水库。(视觉中国)
2020年7月5日,在重庆,游客们在“三峡之巅”休息平台上观赏风景。(视觉中国)
2020年7月2日,在湖北宜昌,长江三峡枢纽开启泄洪深孔泄洪。(新华社)
2020年6月29日,三峡枢纽开启泄洪孔泄洪。6月28日14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4万立方米/秒,是27日14时的两倍。为应对此轮来水,长江防总要求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上调至日均3.5万立方米/秒。(新华社)
2020年6月8日,湖北宜昌,船舶有序通过三峡五级船闸。水位下降后的消落带清晰可见。(人民视觉)
三峡大坝会不会崩溃?
对三峡大坝防洪能力质疑的声音一直存在,或许正是因此,“大坝崩溃”论却总是能被事实否定后一次次随着中国南方的洪水“死灰复燃”。该论调在台湾比较常见,几乎成了每年夏季台湾部分媒体的保留节目。7月1日台媒《自由时报》发表题为《三峡泄洪淹掉凤凰古城、黄河水杀到钱塘江口》的文章,事实上,三峡大坝泄洪根本无法淹到凤凰古城,且不说二者距离近600公里,从地势上看,三峡大坝坝高顶多185米,远低于凤凰古城的1,596米海拔。三峡水根本无法“往上淹”到凤凰古城。而至于水淹钱塘江,黄河和钱塘江相距710公里,且钱塘江位于长江出海口南方,主要流经安徽跟浙江,钱塘江和黄河之间隔了长江和太湖等多条河流。无论如何黄河水也“杀”不到钱塘江。
除此之外,近20年来台湾岛内流行的通过炸毁三峡大坝反制大陆的观点也是基于“大坝崩溃”论点衍生而来,台湾领导人曾在任期内多次部署以攻击三峡大坝为目标的计划。而事实上呢,三峡大坝的坚固程度或可承受“原子弹”的攻击。2020年7月16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原子弹直接击中大坝,其后果只是把大坝炸出一个大缺口,不会影响大坝主体结构,也不可能发生溃坝现象。
从数字上看,三峡大坝采用的是大坝家族中最可靠的类型——混凝土重力坝,全长约3,335米,坝顶最高处达到181米,它的构筑一共使用了1,700万立方米混凝土和46万吨钢筋,按照混凝土平均密度2.4吨/立方米计算,整个三峡大坝的重量达到4,100万吨,依靠钢筋混凝土的硬度和自身的重量让它拥有强大的抗打击能力。由此“大坝崩溃”论有些站不住脚。
一组图片引发的“大坝变形”论
“大坝变形”论始于2019年,当时是因为一组卫星对比图。2019年7月初,Twitter上流传两张谷歌地图(Google Maps)照片的对比,被一些“水利专家”据此推测大坝建筑已经变形。当时还有号称“日本地质专家”的Hayashi对三峡大坝历年图像进行比对,声称通过分析发现“三峡大坝严重变形,处于极其危险状态”。在视频中,这位“专家”拿出三峡大坝2009年3月和2018年2月的卫星图片进行比较,指出三峡大坝原本是一条直线,但从卫星图像上可以看出,坝体的确发生了位置变化,水平位移大约40米。
对此,微博大V@游吟诗人基德科普道,谷歌在处理中国卫星图像时由于缺乏数字高程数据(DEM),很难精确确定地图目标的三维位置,从而导致谷歌的卫星图像不准确,其呈现的中国地标物总是东倒西歪。那为何谷歌不能获得数字高程数据呢?数字高程数据是对地形的数字化模拟,具有很重要的军事意义,一些国家对该数据持保密态度。在中国,该数据由中国国家测绘局制作保管,不对外开放。也正因如此,在谷歌地图上,相比一些国家方方正正的街道城市,中国的城市卫星图则是七扭八扭的惨状。
实际上,对于“大坝变形”论谣言中国官方也多次进行过辟谣。2019年7月2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解释称,Google的卫星图并非卫星直接拍摄,而是由算法处理形成,显示某些场景时出现偏差。但似乎收效甚微,至今该论调还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传播。
关于三峡大坝的谣言从它建成至今就没停过,但无论如何谣传,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正一次次被实践证实,随着八月上旬防汛关键期的到来,三峡大坝将继续迎接它的防洪挑战。
来源:深度调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