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兵服:方方大娘,抠脚大汉有事请教 - 昆仑策
-
水兵服:方方大娘,抠脚大汉有事请教
2020-03-21
第一,正如您怀疑高中生不是真的高中生,有可能是抠脚大汉,所以我就不劳您来怀疑,我是一名海军转业军人,身形不算魁梧,勉强算大汉。至于抠脚不抠脚,我这么想的,如果在自己家的话,抠脚不抠脚,算我个人隐私,说狠一点算是不良生活习惯、是陋习。就像您写日记,在客厅写、在卧室写,就算在卫生间天马行空地想到了几句记下来,也都挺好的,您的自由,您随意。然而,正如我这抠脚的习惯,如果跑到大庭广众,还是一如既往、乐此不疲,那就有碍观瞻、说不过去了。当然了,在我的内心,可能接受不了自己抠脚抠到公众场合去,但是我对生活当中,偶尔在街头、在村头,遇到的诸如抠脚大汉、哪怕是抠脚女汉,我的内心也并无厌恶,真的,这是真心话。他们这些人,很多是您日记中常常要代言的朴实的劳动人民,可能没接受过太多您受过的那些温文尔雅的教育,但是他们也挺不容易的,不应该成为您在日记中所鄙夷的对象。况且,他们抠脚,只会引起在他(她)身边少数那么几个人的不适应,又不会在网络直播、在公众号转发,就更不可能有人捧臭脚了。第二,我想声明的,称您为“大娘”,只为亲近,并无恶意。您又不是“特没普”,算不上西方敌对势力。看您的照片,一脸的面善,挺亲切的,加上您的年纪,称呼一声“大娘”,倒也符合我对自己抠脚大汉的角色定位和语境特点。我1993年到山东当兵,头回听当地人称呼上年纪的女性为“大娘”,觉得特别特别亲切。包括到现在,平时听到这个称呼,脑海中还总浮现出山东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父老乡亲》,旋律和歌词、包括演唱,应该都是经典。有几句词是这样的,“小米饭把我养育,风雨中教我做人,父老乡亲,父老乡亲,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您是江西人,小米饭估计吃的不多,不过红米饭、南瓜汤,应该也不陌生。
声明半天,是为了让您愿意指教。
有三点不解,请教了。
请教之一:“日记”和“日记体小说”的区别。抠脚大汉在读军校的时候,从图书馆借阅过丁玲女士的《莎菲女士日记》这本小说。因为是日记体小说,用的第一人称,主人公所历之事、所交之人,内心隐秘的部分,很能引起人的共鸣。主人公在日记中,思索、感慨、欲望等等的描写,很流畅。读的过程中,我明白这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丁玲。所以我就特别想请教,您和丁玲都是女作家,您是怎么把握日记和日记体小说的区别呢?日记与日记体小说的写作手法会不会有什么不同?您在新近的日记中也讲到歌颂与批判的问题,如果您用《软埋》来批判一些您认为要批判,我能理解,那是小说创作。那么武汉日记,您所批判的,到底是用小说创作手法来达到批判的目的,还是说希望借用日记这个方式更好地达到您要批判的呢?我觉得这是不一样,也是绝然不能混淆的。日记体小说,可以虚构。日记,尽量还是应该真实吧。我在青春期,也记日记,会把纯粹私密的东西都记下来。有时候,老师出的作文题也是日记体的,我那时候作文好,老师常常会在课堂上念我的作文,即便不念出来,我也绝不可能在日记体的作文中,去写那些纯粹的私人日记中记录的东西。请教之二:“胜利”和“结束”的区别。说实话,我主动看您的日记并不多,三五篇吧,大多都是因为朋友圈平时我认为与自己三观一致的人,突然转了篇我很难接受的文章,有的还是基于您日记的评论,我再去找到本来的日记看。有一篇,您大概意思是说,抗击疫情这件事,“没有胜利,只有结束”。我就特纳闷,您是作家,或许您赋予了“胜利”太多感性色彩,还是寄予了这个词什么更多的含义么?估且不说领导人在很多场合讲,一定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人民战争”,是战争,就总得希望速胜吧,总得有胜利啊!行,您不是党员,您是退休干部,您是自由的人,您可以不用在意领导人说的什么,您也有批评领导人的自由。但是,不只是领导人在说胜利,我们那些冒着自己生命危险到武汉的医护人员、我们那些军队支援到武汉的战士,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他们在与疫魔作斗争的间隙,打出一个V形胜利的手势,他们说一句武汉必胜、湖北必胜,这有什么不可以呢?为什么还需要有劳您在日记中郑重提醒“没有胜利,只有结束”?而且八个字前面还有“记住”这么两个特别笃定的告诫,我实在想不明白。大概也知道您说的“没有胜利”的用意所在,然而相对于已经离去的生命而言,是不是对于每一天在武汉、在湖北,在一线用生命与疫魔战斗、来保护您和您家人的这些战士们也需要铭记与激励呢,您就放松一些您对胜利这个词的适用标准,允许这些战士用一下胜利的概念吧,毕竟他们不是作家,他们当中很多是军人,无论流血牺牲、战场残酷,胜利的渴望都是一名军人的本能与天职。您跟一名军人说“没有胜利”,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您在日记中纠结,您的封城日记什么时候不记了,我倒觉得,不记的那一天,您是完全可以用“结束”这个词的。从您日记这个意义上讲,没什么胜利不胜利可言,毕竟您不是战士。您可千万别被网上的那些声音弄糊涂了,以为真就是什么斗士了。请教之三:“那时的”和“今天的”区别。“那时的我们就像今天的你们”,这篇日记,应该是流传的最为广泛的了,有人直接说这是封城日记中最有质量的一篇了。无非是这篇您直接提到您所亲历的“文革”,不再遮遮掩掩。抠脚大汉年轻您一些,您说1971年,您像那个高中生一样16岁,好吧,这一年,我“-4”岁,在我1周岁的时候,文革结束(您对“结束”这个概念的偏爱会不会来自于这儿),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按说我没有发言权。但我想说的是“那时的”和“今天的”区别,也是有定论的。“那时的”也并非您日记灌输给高中生的那么吓人与不堪,我没出生在那个年代,但我知道那个时代的“雷锋精神”,是否也让您不屑一顾,或视为愚昧?我也知道“两弹一星”,也知道很多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在那个年代完成的。就像您要评价一个人,说这个人如何如何不好,那这个人对您好过的地方,您是不是也不应该隐秘起来不说呢。对于“那时的”和“今天的”定性,文革结束过后,有领导人说过;您自己也讲到改革开放,现在的领导人也围绕改革开放讲过这样的话:“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行,行,您不是党员,您是退休干部,您是自由的人,您可以不用在意领导人说过什么的,但我想,作为前作协领导,去告诉高中生、告诉年轻人,也包括告诉您家中晚辈一些历史的时候,能客观还是尽量要客观一些吧,把您亲身经历的“那时的”“今天的”您觉得不好的,让您痛苦的事说出来时,完全可以说顺带嘴的说几句“那时的”“今天的”您觉得还不错的事情,以免让正在成长的年轻人、正在长大的您的晚辈,别变得那么偏激,那么片面,那么悲观。最后,我也没有您像送给高中生的那样,有诗歌。您是长辈,我给您唱几句海军军歌吧:“爱护军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军民团结保国防,我们有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谁敢来侵犯就叫它灭亡!”如果您有兴趣,我可以现场唱给方方大娘您听的,或者网上直播、公众号转发什么的都可以。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