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油画《毛主席意外归来》解读 - 昆仑策
-
神秘油画《毛主席意外归来》解读
2015-06-08
《毛主席意外归来》是流传于网络上的一幅油画。这幅作品的作者不详,从画面人物分析,此画作大概完成于2005年左右。此画作穿越新中国60年时空,是一部反映中国历史的现实主义作品,其政治意含远远大于它的艺术特色。
油画画面人物有7个,另外房间墙壁上能见的 也有7个人物画像或装饰。
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个人物 是已故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和美国离任总统布什。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已经去世30多年的他作为中心人物出现于画面,这是《毛主席意外归来》要突出的主题。
首先,作品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毛泽东、李玉和、李铁梅三个人物代表着毛泽东时代。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崭新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那个时代是中国劳苦大众扬眉吐气的天堂。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另外三个疑似陈良宇、张维迎、任志强的人物,无疑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代表人物。这三个人物中,陈良宇是官员代表,任志强是企业家代表,张维迎则是知识精英代表。这十分符合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既得利益集团的腐败“铁三角”。而墙壁上的政治人物画像则是年代和思想符号。
其次,作品反映了中国腐败的基本现状。疑似陈良宇的官员贪得无厌、昏昏欲睡地在把玩着金银财宝,他对毛泽东的归来似乎没有任何警觉;疑似学者的张维迎 手攥一把美钞在若有所思地紧盯着美国总统布什的脸色,无奈地等待见机行事;坐在门口疑似任志强的企业家,似乎最早发现了毛泽东的归来,表现出了一脸的惊异,甚至是愤怒。而毛泽东是如何归来的?画作似乎也给出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站在门口的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的劳动群众的李玉和和李铁梅们,将毛泽东呼唤回来。事实上,30多年来最怀念毛泽东的 正是中国最广大的劳动群众,他们在毛泽东时代所获得的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各方面的巨大利益已经或者正在改革中失去。他们对社会不公、贪污腐败体会的最深刻,他们对毛泽东思想也理解的最透彻。他们坚信毛泽东思想是改变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的有力武器。画作历史而形象地再现了30多年来经久不衰的毛泽东热,以及其根源。
再次,作品预示着中国未来的前途。画面显示,中国腐败“铁三角”进行多年的资本原始积累和掠夺的中国劳动群众的财富,最终到了美国人那里,美国总统布什的'百宝箱'装满了金银财宝。这无疑是反映了中国财富大量流失的现实,一方面是一些贪官污吏竞相将不义之财转移国外,另一方面是美国利用其掌控世界金融资本的优势,掠夺中国财富。其中,强压人民币汇率升值就是一个很毒辣的手段。
毛泽东的归来,预示着中国劳动大众期待着一场谁胜谁负的博弈,期待着正义力量对贪官污吏和卖国求荣的汉奸卖国贼们的清算。这一点从现实中也能得到印证,那就是形成腐败“铁三角”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年来一直在诋毁和妖魔化毛泽东,最近出现的袁腾飞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他们不害怕群众,而是害怕群众信仰毛泽东思想,这一直是他们心中所恐惧的。其实,中国政治上的左右分野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对待毛泽东的态度,也是对待人民的态度,因为毛泽东已经成为人民的化身。公开宣称“我确实是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所谓经济学家茅于轼说:“改革在中国造就了约占总人口5%左右的富人,他们是中国的中坚力量,而另外的95%中的很大部分,则因为信仰毛泽东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因此,他主张中国要在西方“自由民主的帮助”下由“精英来掌舵”。
毛泽东归来,一脸严肃,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美国总统布什似乎在掩饰着与中国官员、商人、学者刚刚进行的一场交易,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布什故作镇定又无可奈何,他肯定在担心这些本属于李玉和和李铁梅们的财富,可能已经无法拿走了。这表明,阴谋惧怕光明,邪恶惧怕正义。这让我想起了最近主流经济学家吴敬琏 关于“中国模式是福是祸未定论”。当然吴敬琏说的福祸未定,更多的是指经济模式的层面,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常识。一方面是人民大众呼唤毛泽东归来给他们带来福,一方面是既得利益者们害怕毛泽东归来给他们带来祸。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有一首红歌里唱道:'我们创造了人类财富他们享受,我们受尽了剥削压迫养活寄生虫'。作品的其他方面,比如房间的门本应在中间确设在一个角落,旁边还有一个小门,显然他们搞的是邪门歪道?由于此画并不是隐晦难懂的抽象派作品,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一番解释。至于毛泽东能否归来,或归来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现实和未来会给出答案。
我很佩服油画作者的预言性。在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前一周,最终确定 新增一个“毛泽东思想万岁”方阵,这显然是一个“意外”?这个意外的结果是万众欢腾。国庆节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带领首都各界群众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这表明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无数革命先烈、人民英雄未竟事业的传承。联系到“反腐败力度加大”、“转变发展方式”、“调整收入分配”等等,都是对掠夺式和野蛮式发展的纠正,这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不期而至》(1884) 俄国 伊利亚·列宾 名画
这幅画表现一位被流放多年的革命者突然回家的瞬间在他家庭所引起的惊愕反应。这是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室内的摆设和墙上挂的俄国进步诗人舍甫琴科的肖像上,可见画中革命者是信奉民主主义的,他经过多年流放回到家里,以审慎警惕的目光看着家人。这是一位受过折磨但从未屈服的革命家,他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回来,身着囚衣,已精疲力尽了。画中描绘最生动的是两个孩子,男孩的表情由惊奇转而识别出这位毛胡子就是自己的父亲,他那微张的嘴刚要叫出“爸爸”,而小女孩则显出对陌生人惧怕的神情,这个细节表明这位革命者被捕时,在男孩的幼小记忆中还有印象,而小女孩可能还躺在摇篮中,孩子的两种神态生动地表现出两种符合年龄的表情。母亲的神态与儿子对视,瞬间的沉默之后将爆发骨肉相聚的喜悦。画家曾多次修改构图,最终定下的这个画面选择佣人打开房门,流放的革命者刚跨入室内的一刹那场景,由此而展现的一切如一幕戏剧,画中人物和场景的布局产生均衡和呼应的效果,构成一幅严谨有序的自然场面,富有动感。
瞬间的沉默和宁静,可见画家对革命者深厚的同情,对社会和人物深刻的理解,画中每一个人物,既具典型性又有鲜明个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