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夫:罕见的电台“寻人通知” - 昆仑策
-
朱亚夫:罕见的电台“寻人通知”
2021-09-06
“寻人通知”本不希罕,但由上海市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就不寻常了。这则“寻人通知”,折射出“时代领跑者”——全国劳动模范的动人事迹,展示了共和国领袖与群众紧密联系的风貌,也是新中国广播史的一段罕见的佳话。时间虽然流逝了一个多甲子,但上海人民依然清晰地记得它。
电台插播“寻人通知”
1960年3月19日下午,周末,春雨绵绵。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正常的节目广播间隙,不寻常地播出这样一条“寻人通知”:
现在插播一条重要通知:上海沪光科学仪器厂的王林鹤同志注意了,现有重要会议要您参加,请听到广播后,立即与厂里联系。
“寻人通知”播了两次。随着电波,这条消息传遍上海的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着:上每人民广播电台插播“寻人通知”,上海滩从未有过,看来这个人不简单呀!王林鹤不是全国劳模吗?他跑到哪里去了?竟要动用电台找他?不知是什么“重要会议”要他参加?
是呵,动用电台找人,我曾经询问过在电台工作的多位朋友,回答:在改革开放前,不说绝无仅有,也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史上罕见的!改革开放后,在上海交通台等,开放广告,收费播出“寻人启事”,而像上述即时“寻人通知”,绝对是罕见的。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1960年初,上海许多工厂企业掀起了大搞技术革命、技术革新的热潮,这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注意。
1960年3月19日,毛主席来上海视察,下午抵沪,为支持和鼓励技术革新热潮,决定当天在锦江饭店设晚宴邀请部分上海革新能手。市委请有关部门拟定了一个名单,王林鹤也在邀请名单之列。市委办公厅通知了上海沪光科学仪器厂(后改为上海沪光仪器厂),不想这天下午王林鹤外出到一家机器厂取经,准备试制更高级的高压电桥。厂里马上与机器厂电话联系,对方说王林鹤已回去了。当时不像现在有手机可发短信、刷微信。厂里等等王林鹤无消息,市委又来电催问,厂里只能如实相告。怎么办?情急之下,市委办公厅请上海市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寻人通知”。
对于这段史实,著名作家费礼文写的长篇通讯《王林鹤和谢文的故事》,后收入1961年4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成功在371次——王林鹤试制高压电桥的故事》是这样记述的:
楊新富又告訴他:“毛主席在談話中还特地問:那个搞高压电桥試驗了371次的王林鶴来了沒有?起初柯(庆施)书记說,大概会来的,后来因为找不到你,才对毛主席說你不来了。……为了要找到你,人民广播电台都利用无线电广播喊你呢!你怎么就听不見呢?……”
“嗨,理发店收音机本来是开着的,后来因为搞革新才关掉了。”王林鶴跺着脚說。
那末,王林鹤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没有听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寻人通知”?
王林鹤错失“幸福时刻”
王林鹤是何许人物,连毛主席都惦记着?原来王林鹤(1931―1995),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浙江宁波人,1958年至1965年先后研制成功一万伏高压电桥等七种电子产品,填补了我国仪表工业的“空白”,因此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副总理和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赞扬与鼓励。1959年、1960年、1976年三次获上海市先进生产者称号。1960年4月,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选拔为工程师,是从工人队伍中成长起来的一位杰出的科技人才。同年由组织选入上海科技大学(现并入上海大学)进修。历任上海沪光科学仪器厂工程师、副厂长,上海市总工会主席、上海市经委副总工程师、上海市发明协会副会长、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等。
当时,王林鹤成功试制我国第一台一万伏高压电桥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1960年1月14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制成高压电桥 填补技术空白 王林鹤百折不挠攻尖端 在党的领导和群众支持下试验了371次终获成功”的消息,并配发社论《攻尖端技术 攀科学高峰》,给予高度赞扬。接着《人民日报》也于1960年1月16日头版刊登了“坚决听党的话 依靠集体力量 试验三百多次 征服各种困难 王林鹤心红劲足制成高压电桥”的报道。连著名作家巴金也拿起笔来,深情地写下散文《王林鹤同志》,发表于1960年第三期的《上海文学》上。3月19日当天,《解放日报》在头版显著地位刊登了朱富林、王林鹤等同志搞革新的长篇报道,还配发了照片、评论。毛泽东下午抵沪前已看过报道,因此对王林鹤印象格外深刻。
说来也是奇巧,王林鹤因技术革新名闻海内,也因技术革新错失良机。当时王林鹤一心扑在技术革新上,不分昼夜,没有休息天。3月19日那天王林鹤从机器厂取经后,在回厂的路上,路过一家经常去理发的理发店,一摸头发,好长,才猛然想起已有一个多月没有理了,今天正好有空,就进去理一下吧。
这家店里的服务员,他大都认识,一号服务员见他进来高兴地迎了上来说:“唉呀,王同志,可把您盼来了,这些日子我们也搞了不少革新,可现在碰到了一只拦路虎┅┅”原来技术革新的热潮也吹进了这家理发店,比如顾客踏进店堂,印着“同志,您好!”字样的方灯就会闪亮;你刚坐上座位,一条热气腾腾的毛巾会顺着铅丝送到面前等。现在闻名上海滩的技革闯将王林鹤进店,怎能错过这个当面请教的机会?
“什么拦路虎?”王林鹤问道。一号服务员告诉他:过去女顾客来吹风,不问头发多少,总按规定的时间吹,往往会吹痛头皮。现在他们想搞个“电吹风自动控制器”,只要头发一干,电吹风就能自动停下来。
王林鹤一听,答应帮助他们。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于是说干就干,马上跳下座位当场画起线路图来。为集中心思,将店内的收音机关了。草图画了一张又一张,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一直到晚上八点多,一张“电吹风自动控制器”设计图终于画好了——就这样,王林鹤错失了与毛主席会面的“幸福时刻”。
毛主席说:你们上海有个王林鹤
其实,这天王林鹤没见到毛主席,可毛主席在当天晚宴上多次谈到了他,并因此引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当年3月20日,同是革新闯将的上联电工器材厂的杨新富来沪光厂找他,杨新富一见到他,就说:“小鬼,你昨天跑到哪里去啦?你猜一猜,昨晚谁接见了我们?
王林鹤猜测了几个人,都不对,他说:“难道是毛主席?”
“对,正是他老人家!”
“毛主席!”王林鹤一下愣住了,只感受到自己的心在剧烈地跳动。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错过了多么幸福的好机会呀!” 杨新富十分惋惜地说。
“我┅┅”王林鹤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他猛然一下把杨新富紧紧抱住,不停地握着他和毛主席握过的右手,说: “您┅┅您太幸福了!我是多么想见见他老人家呀!”说着说着,他的眼眶里泛起了泪花。
杨新富扶着王林鹤坐到椅子上,详细地对他讲述了当时的情景。据公开出版的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在上海》介绍,在当天在晚宴上,毛主席谈笑风生,谈古论今,热情洋溢地大谈技术革命。他笑着对上海工具厂革新能手朱富林说:“你是革新闯将,我国军事战线上出了个‘朱总司令’,现在上海工业战线也出了个‘朱总司令’,太好了!”说得朱富林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接着,毛主席又关切地问朱富林:“搞试验有没有困难?”朱富林答:“没有什么困难。”
毛泽东听了笑着说:“不见得吧!困难肯定有的。你搞了多少次才成功的?”朱富林答:“228次。”
毛主席笑着说:“是嘛!你们上海有个王林鹤,发明高压电桥不是经过300多次试验吗?困难是不小的。但是,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要怕困难。”席间,毛泽东回顾了我党英勇光辉的革命斗争史,语重心长地说,革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你们在大搞技术革命的时候,尤其要记住这条真理。搞试验,一次不行、十次、百次,甚至几百次,最后还是会成功的。不试验,不失败,不成功!凡事都要经过试验,在失败中取得经验,然后才会成功!
毛主席看到代表都是青年工人,就亲切地鼓励代表,说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要听党的话,要敢于闯,大胆地去创造。在晚宴上,毛泽东还关切地询问:“你们中间有没有大学生?”“有没有工程师?”当得知代表们都是工人时,毛主席对在场的市委领导说,要从工人中培养大学生,从工人中培养工程师,还要培养作家。
之后,为了落实毛主席的指示,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工人中选拔有技术的优秀工人为工程师。当年五一前夕,登报公布了138名首批工人工程师名单。王林鹤名列榜首,朱富林、杨新富、陈志贤榜上有名。紧接着,办起了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现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推荐优秀工人的代表进高等学府深造,王林鹤、杨新富、陈铭津、李福祥等进入上海科技大学(现为上海大学)学习,为工人群众知识化开辟了新途径,由此王林鹤如虎添翼,为他日后的再攀科学高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本文原载<解放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