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于1980年11月由一批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新四军老战士以及大专院校部分党史专家学者共同发起成立,始终把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使命职责,以“学习、研究、宣传、服务”为主要任务,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宣传效果。如今,他们已成为上海社联系统规模最大的社团,有新四军老战士近1000人、会员4000多人。
(中国国防报 2021年3月23日第三版)
“传承好党史军史是我们的责任”
“你们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期颐之年仍心系党史宣传教育,深厚的爱党之情令人感佩。”2月18日,习主席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百岁老战士们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福。
习主席的关怀和嘱托,让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员们振奋不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我们要做永远年轻的革命人,把光荣传统传承下去。”已111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病床上写下“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文字,表达了一名百岁老党员对百年大党的美好祝愿。
“传承好党史军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是一群历经风雨的奋斗者,战争年代,为驱除敌寇、守卫国土英勇奋战;和平建设时期,为国家安宁、人民幸福奋发拼搏。进入新时代,他们继续燃烧生命,当好革命历史讲解员、优良传统宣传员、思想教育辅导员,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和无限热爱。
斗志昂扬 激情不减
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我是个幸运的老兵,战争年代,很多战友包括我的父亲都牺牲了,我活了下来。没有千百万为革命献身的先烈,就没有共和国的今天,这首弦乐合奏《祭》献给为民族解放而捐躯的烈士们。”2月25日,在庆祝建党百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发布会上,91岁的新四军老战士、作曲家吕其明告诉记者,他的作品《祭》将在大改后进行首演。
2月24日,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老战士参加绣党旗活动,用一针一线向建党百年致敬。
虽然已经91岁,但吕其明仍勤奋工作,时刻保持蓬勃朝气。在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吕其明不是个例。98岁的王征明编写了《铁窗赤子心》续集,95岁的斯简写作了《华野无线电风云》,95岁的指挥家曹鹏依然活跃在艺术舞台上……“走进研究会,人们总能被前辈们的精神感染,他们身上始终充盈着对党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严爱云对此感叹不已。
在新时代,如何向一代代年轻人讲好革命故事,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10年来,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出版各类成果近20种,这些著作成规模、成系列地全面反映了新四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功绩。”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为松表示,今年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还将推出一批高质量、标志性著作,并将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读本。
在该研究会,记者还见到由他们编纂、即将面世的《新四军水网地区征战》书稿,这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研究新四军水网地区征战史的重要学术专著。为尽可能全面深入展现真实历史,他们搜集大量文献、书稿、史料,并奔赴多地访问考察,书中不仅对水网地区主要战役战斗的地形地貌特点进行了具体介绍,还总结出水网地区征战的10种战法。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于1980年11月由一批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新四军老战士以及大专院校部分党史专家学者共同发起成立,始终把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使命职责,以“学习、研究、宣传、服务”为主要任务,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宣传效果。
如今,
他们已成为上海社联系统规模最大的社团,有新四军老战士近1000人、会员4000多人。在这个政治性较强的学术团体中,已过鲐背之年的长者不服老,年逾古稀的老战士、老党员有干劲,觉悟高、氛围好成为社会各界的一致评价。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为万千听众播下信仰种子
“党领导我们千山万水走过来,胜利来之不易。”2月23日,在位于上海嘉定的外冈游击队纪念馆广场,新四军老战士顾海楼通过视频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和革命故事,并亲切勉励学生们要认真学习,创造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历史的亲历者,老战士们的现场讲述更能打动人、也最有说服力。外冈中学学生冯珊珊从五年级便开始担任外冈游击队纪念馆志愿讲解员,在聆听了老战士顾海楼等人的故事后,她对记者感慨:“我一次次被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英雄们所感动,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本领,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2月23日,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老战士阮武昌在上海嘉定的外冈游击队纪念馆广场,为学生们讲述新四军的抗日故事。
面对来研究会参观学习的徐汇小学学生们,老战士颜宁满眼慈爱。他向学生们讲述了红军长征时,一名烈士在牺牲前高举手臂交最后一次党费的故事,讲述了新四军老战士黎明所在班为完成阻击任务,全班12人牺牲10人仍坚持战斗的故事。由于年事已高,他的嗓音已不再洪亮,但话语间的真挚情感早已让学生们湿润了眼眶。
“我们都是旧社会那根藤上的苦瓜,是党把我们从苦海里救了出来。”“我们是亲历者,我们不讲谁来讲?把历史告诉年轻人,是我们的责任 。”这些都是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老战士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视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己任,竭力讲好红色故事。
据了解,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自1995年起便组建近百人规模的红色宣讲团,他们以大中小学为主阵地、青少年为主要对象,与40多个学校、部队、街道、企事业单位保持常态互动,举办了一系列以理想信念为内核的主题教育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至2020年就宣讲2100多场次,听众达40多万人次,覆盖沪、苏、浙、皖、闽等12个省市。
“只要能影响一个人,我们都会继续宣讲。如今外出授课、参加活动已成为我们老有所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党的伟大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为青年一代开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希望成为一支独特的文化力量,在万千听众心中播下信仰种子。”新四军老战士鲍奇如是说。
坚守红色阵地 弘扬铁军精神
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坐标
“我要把对党的感情和对党永远忠诚的心,绣进党旗里。”2月24日,94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彭业长一边绣党旗,一边激动地抒发感想。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历程艰辛曲折、经验弥足珍贵、成就激励斗志。我党我军的历史,集中蕴含和体现了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上海市有关领导表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革命年代、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列。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长期活跃在上海公众面前,成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精神坐标。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部分学术研究成果。
在“新四军与上海”历史研究中,该研究会会同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4次“新四军与上海”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对上海在抗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新四军的丰功伟绩进行了深入研究。
2019年,在“新四军与上海”研讨会上,92岁高龄的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阮武昌作为亲历者满怀深情地讲述了上海战役,分享了新四军与上海的情缘:
“新四军与上海人民休戚与共、血脉相连,共同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抗战期间从上海先后输送到新四军的各类人员约有21000人,最终也是以新四军为主力扩编组建的第三野战军解放了大上海。”
3月2日,“我们都是收信人”学习座谈会在复旦大学召开,老同志和年轻大学生面对面,共同学习习主席的重要回信精神,共学党史,探讨如何更好地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活动中,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老战士们被聘为复旦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校外指导老师,双方就党史军史革命史研究、基层理论宣讲、红色文化建设、师生社会实践等达成共识,共同倡议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
“从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初心与使命就是坚守红色阵地、弘扬铁军精神。革命前辈开创的红色阵地,浸润着烈士的鲜血,决不能丢失。”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表示,守住阵地是前提,传承精神是目的,坚守和传承不是“守摊子”“吃老本”,而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增强活力、不断延伸,让铁军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新号!
(来源:“中国国防报”微信公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
“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