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否?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曾仔细观看了纪念馆的一件重要展品——《共产党宣言》中译本,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之一。习近平多次说过当年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这是“真理的味道”。就是这本饱含着“真理的味道”的《共产党宣言》,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陈望道(1891-1977),原名陈参一,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金华中学,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攻读马克思主义书籍。1919年,五四运动刚爆发,陈望道便从日本回国,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参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工作。1920年2月,陈望道名义是回故乡过春节,实际上是受命翻译《共产党宣言》。原来,当时李大钊、陈独秀读此书英文版后,大加赞叹,认为应当尽快将此书译成中文,后经邵力子推荐,陈望道荣当此任。陈望道的故乡浙江义乌县城西分水塘,是一个不大的村庄。它四面环山,山水相依,地势险要,景色秀美。村前有一个水塘,水塘兵分两路,西北一路注入浦江县,东南一路汇入义乌城,“分水塘”由此而得名。陈望道的故宅,是一间低矮的砖瓦平房,座落于路旁的低洼处,宅旁植有绿树,貌不惊人,平平常常。陈望道避开来来往往的亲友,躲进老宅的柴房里一心译书。这间屋子,半间堆着柴禾,墙壁积着一层厚重的灰尘,屋角布满蜘蛛网。陈望道动手打扫整理了一下,又端来两条长板凳,横放上一块铺板,权充书桌;在泥地上垫几捆稻草,当作凳子。真是一个因陋就简的“柴房书屋”。
【陈望道“柴房书屋”(模型)】
入夜,他点亮一盏昏黄的油灯,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二月正是隆冬,阵阵寒流,不断袭入那窗无玻璃的“书屋”,冻得他手脚发麻。陈望道就请母亲灌了个“汤婆子”。恩格斯曾说过:“翻译《共产党宣言》是异常困难的。”确实如此,陈望道当时既缺乏必要的工具书,又少有参考资料,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陈望道在“柴房书屋”中,烟、茶比往日多费了好几倍,香烟一支接一支,茶壶里,一天要添加好几回茶叶。他有个习惯,每抽完一支烟,总要用小壶倒一点茶,洗一下手指头。为抓紧时间,他一日三餐是老母亲给他递送过来的。有一次,母亲见陈望道累瘦了,特意裹糯米粽子并加一碟红糖端进来,反复叮嘱趁热吃,他就一边吃粽子一边斟酌文句。隔了一会儿,母亲在外面问:“红糖够不够?”他随口回答:“够甜的了。”后来,母亲收拾碗筷时,竟看到儿子满嘴都是墨汁,碟中的红糖却一点没动。原来他以毛笔翻译入迷,竟是蘸着墨汁吃完了粽子。母子俩不禁相对大笑,这是“真理的味道”。当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世界各国涌现,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陈望道沉湎于“真理的味道”,因此大约只花了两个月光景,就硬是“费了平常译书五倍的工夫”,把《共产党宣言》全文译了出来。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部中文全译稿在上海问世。这里还有个小小的插曲:由于印刷仓促,封面的书名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红色封面版),这个差错在次月出版第二版(蓝色封面版)时作了更正。至1926年5月,社会主义研究社印行的《共产党宣言》多至17版,更有难以计数的“盗版”,《共产党宣言》成为在国内影响最大的共产主义学说经典著作。从此“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中国大地上游荡,由此影响了几代人,并最终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走向。
《共产党宣言》全卷本的诞生,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出版《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的同一个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名字就来自《共产党宣言》,取名“中国共产党”,它实质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陈独秀还亲自执笔,起草了一份《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份文件直接以《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为依据,为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奠定了重要基础。陈望道在《共产党宣言》出版不久,曾将书赠给新文化运动旗手鲁迅,鲁迅称赞他说:“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虽未完全接受《宣言》思想,但深受其影响,主张未来的中国,必须走以“节制资本”为特点的民生主义道路。毛泽东1936年7月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周恩来曾对陈望道说:“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人核心的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深情地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的讲话中,列举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学习《共产党宣言》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例子,指出:“我们要通过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原著,从根本上了解和信服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从根本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及其基本理论与创新理论的相互关系,做到在继承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正式出版,陈参一正式起用“陈望道”这个名字。改名“望道”,是表示他信仰共产主义,热切地瞻望着中国出现新的革命道路。陈望道也因此被誉为“传播《共产党宣言》千秋巨笔”,名垂青史。而陈望道的故乡从此也成了地下党经常活动的地方,他的故居也被誉为“革命的房子”。在浙江南湖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中国影响”的展陈中,有一个“陈望道柴房书屋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场景模型,与陈望道故居一模一样,情景几能乱真,人物栩栩如生。(作者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原《军休天地》杂志主编、九九关爱网顾问团团长;来源:昆仑策网【原创】)【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