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美君:为了国家,他3次送妻子上战场,李兰娟夫妇的神仙爱情我慕了! - 昆仑策
-
益美君:为了国家,他3次送妻子上战场,李兰娟夫妇的神仙爱情我慕了!
2020-04-05
就在昨天,与新冠肺炎鏖战58天的李兰娟院士,随浙江医疗队1000多人正式撤离武汉,凯旋归来!在迎接返浙医疗队的队伍中,有一位身份特别的老人,虽然和其他人一样撑着伞在等待,但从他的双眼中流露出的,是跟旁人截然不同的期许。
“要给李兰娟院士一个惊喜,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她,感觉非常高兴和激动!”
果然,李兰娟院士一下飞机,在人群中一眼便看到了他。惊喜之余,他们的手早已经紧紧地握在一起。随后,在郑树森院士的陪伴下,李兰娟院士笑着对在场所有人说:
“大家都安全地回来了,我们与武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时时刻刻挂念着武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爱情,不就是眼前的这对老人吗?
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农村,家境贫寒的她自幼便热爱医学并且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初中后,家里已经承担不起她上学需要的费用,李兰娟无奈之下向老师提出辍学。但老师当然不会让这样一位优秀的孩子辍学,便向学校申请了奖学金,李兰娟才得以读完初中。3年后,李兰娟花光了本就不多的生活费,开始自学针灸方面的知识。读完高中,她便回到家乡,一边代课,一边开始为乡亲们针灸治病。为了把买药材的钱省下来,李兰娟自己翻看书籍,上山采药,半年多时间认识了几十种药材。接下来的两年,她为全村1300多人看过病,凭借着自己对医学的热爱和精湛的技艺,她也以“赤脚医生”的身份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也是在这所大学里,她邂逅了将会和自己相濡以沫下半生的郑树森。在上学时,闻着药香走进一家中药铺,看到中医为病人把脉、开药,立刻就被吸引了。那时起,他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李兰娟与郑树森相恋后,两个人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虽然在同一家医院工作,但一天中唯一可以说说话的时间,就是起床后到抵达医院前的这一小会儿。“经常是他在台上做手术,我在实验室讨论问题,弄到半夜一两点是常事。”甚至连新婚这种大喜的日子也是简简单单,和亲戚朋友吃了顿饭而已。不过,跟其他夫妻不同的是,李兰娟和郑树森几乎不谈论家庭琐事,两个人的话题也通常是“病人”、“报告”、“手术”之类。虽然没有你侬我侬、嘻笑打闹,但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却不乏幸福。新婚当天,郑树森的父亲生病。已经成为妻子的李兰娟主动提出陪郑树森回家看望父亲,两个人就带着铺盖在火车站睡了一夜。当时条件虽然艰苦,两个人的内心却很甜蜜。后来,郑树森去香港读博,不巧公公患上重病。李兰娟担心丈夫分心便没有告诉他实情,自己悄悄跑回去,在公公身边精心照料了整整一周时间,并且亲自为打针挂水、观察病情,直到彻底康复才放心离开。同样,李兰娟的母亲在90高龄时两次骨折,郑树森从制定方案到实施手术都是亲自出马。郑树森说:“我们几乎从不吵架,晚上工作到再晚,他也会等妻子一起回家。”夫妻之间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时,李兰娟用四个词语回答我们:岁月纵然漫长,但志趣相投让彼此倾慕,比任何情话都来得踏实。
2003年,非典爆发。当时正在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李兰娟责无旁贷,立即着手研究应对措施。在浙江出现第一例确诊的SARS病例后,当天早晨5点,李兰娟便向社会公布了这一消息。随后,立刻对密切接触病人的1000多人进行了就地隔离。突然隔离这么多人,社会上难免有些舆论,其中不少是责难。接下来的48小时内,李兰娟来领攻关小组成功培养和分离出 SARS 病毒,完成全基因序列测定,研制出特异性检测 SARS 病毒基因的实时荧光核酸扩增诊断试剂。2013年,我国长三角地区出现 H7N9禽流感。李兰娟带领团队研究发现,82%的患者都有活禽市场暴露史。随即,李兰娟深入患者和活禽市场进行研究,确认了活禽市场就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毒来源,并且该病毒是从禽向人传播的。封闭活禽市场,可以直接减少感染H7N9病毒的风险。果不其然,封闭活禽市场以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遏制了病毒向全国范围播散,减少了经济损失。2020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爆发,73岁的李兰娟再次奔赴战疫前线。大年三十,第三次送妻子去战役前线的郑树森走进厨房,烧了一桌子菜。要知道,两位院士每年都要从年初忙到年末,只有年夜饭可以由李兰娟亲自掌勺,而郑树森也终于可以吃上妻子做的饭。李兰娟当天发了一条朋友圈,配图是郑树森在厨房做饭的身影。“今天我轻松了,可以不烧年夜饭,由郑院士替代,手术刀改厨刀。”同为从医者,郑树森知道李兰娟对医学事业的态度,所以三次送她上战场的勇气不是每一位丈夫都有的。但郑树森敢,不仅仅是对李兰娟的信任,更是因为他们势均力敌的爱情。1980年,经过郑树森和相关专家的不懈努力,以肝移植为首的器官移植手术,存活率提高了近三倍。1996年,李兰娟及其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探索试验,终于完成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Li-ALS)”,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提高到78.9%,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1991年,郑树森作为第一助手参与首例人体原位肝移植获得成功,列为当年十大新闻之一。2007年,郑树森为出生仅106天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实施亲体肝移植,刷新中国大陆年龄最小儿童亲体肝移植记录。2013年3月,以李兰娟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在 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且相关论文也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 。截止至2020年,郑树森主刀施行肝移植860余例,其中活体肝移植150余例,良性肝病受者术后一年生存率为95.2%,达国际先进水平。2001年,郑树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郑树森年当选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李兰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医药卫生学部(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
两位院士的儿子郑杰出生后,他们的重心没有太多改变,所以带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了李兰娟的母亲。郑杰的童年印象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来自来自外婆的“李兰娟不在家”。尽管在家的时间不多,但李兰娟“今日事今日毕”的行为准则却一直影响着郑杰。就算他从小到大都成绩优异,李兰娟依旧对儿子的要求极其严格。后来,郑树森去香港读博士后,全家人的生活开销都由李兰娟一个人来承担。公公生病的那段时间,她也是带着两个儿子去照顾。因为相对不善言辞,李兰娟对孩子的教育也通常是以身作则。不仅是郑树森不断求学的坚强后盾,李兰娟在求学进取方面也一直很努力,直到当上院士也没有放弃,这种对职业的进取心一直鼓舞着郑杰。“这是一种拼搏精神,我后来才慢慢感受到。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娱乐时间。我父亲当上院士后,偶尔看看电视,也会被我母亲督促去看论文。”郑杰说。2月1日,目送母亲出征的郑杰把不舍藏在心中,淡定地说:“我们虽然担心,但更多的是相信。她做事有一股‘倔’劲,这个时候谁也拦不住她,而且祖国确实需要她,所以我们只能在后面默默地支持她。”
1月22日,李兰娟团队提出武汉必须严格封城,次日10时,武汉全城封闭。正值春运,让一个交通重地封城是极其危险的,其造成的影响无论好坏都将不可逆转。倘若再出现什么闪失,来自社会和网络的舆论将会把一个人彻底压垮。但李兰娟坚定地回答:“因为疫情已到刻不容缓的程度,只有严格控制传染源,才能不让传染病发生大流行。”
李兰娟的回答让我们知道,她不在乎决策失败的后果。在她身上严谨缜密的学术气质和谈及疫情时杀伐果断的语气,足以让众人明白这个决策的重要性。事实也证明,武汉封城,有效的抑制了疫情的更大规模扩散。当问及为什么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时候,李兰娟回答说: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这辈子我选择做医生,我觉得很有价值。能够救死扶伤,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对病人、对我们来讲都是很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但是要做好一件事是需要花时间的,要有奋斗、有奉献,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够办成功一件事情。所以只要是工作的需要、抢救病人的需要,我可以舍弃其他为之奋斗。 作为医生来讲,救死扶伤是我们天生的职责,尤其是我们传染科的医生,这么大的疫情一来,我们有责任挽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我觉得人生就是要做事情,多做一点好事,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要做有道德的医生,用我最好的年华,最好的技术去挽救患者。我在体力还好的时候,用我这一双灵巧的手,能够救活多少人。
李兰娟院士行医救人几十载,本该饴含抱孙的年纪,却毅然决然地奔赴在抗疫一线坚守使命。郑树森院士作为另一半守护在后方,看好这个家,让她在前线心无旁骛,更有力量。也许,我们的身体老了,每况愈下,但我们牵着爱人的手,慢慢老去,旅途就不再孤独;
也许我们是平凡和微渺的,但我们竭尽力量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心中便充溢着温暖和安宁。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