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那时候的月饼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照片,穿越时空,感受不一样的中秋。
1963年中秋节,山西省运城县大渠公社寺北村大队的社员在购买本村供销点供应的月饼。
上世纪六十年代,市场上月饼的种类有自来红、自来白、提浆等。
提浆,提的是糖浆,只用简单的面粉、糖浆、麻油等去调和而成,做起来相对简单。
那时月饼生产的馅料绝大多是生产厂自己调配的,各厂有各厂的特色。
月饼馅料主要是蓉沙类、果酱类、果味酱类馅料。
当时的售价0.66元、0.72元、0.78元三种,一斤要六两粮票。
毛主席时代最受孩子欢迎的是动物饼干,一斤只要0.48元,一两粮票八分钱。水果糖是1.06元一斤,买一两四舍五入正好0.11元。
让我们一起看看以前的历史照片——
自立更生找了个木头模子试着自己做月饼,好玩又省钱。
文革红色收藏品《月饼模具》精致巧小的“革命委员会好”。
1961年9月21日,山西省闻喜县东镇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包装月饼,准备供应农民过中秋节。1963年中秋节,山西省运城县大渠公社寺北村大队的社员在购买本村供销点供应的月饼。
1963年中秋节前夕,上海著名的杏花楼制作的月饼在门市部供应。
上海市民在选购上海冠生园制作的“西施醉月”、“嫦娥奔月”、“平湖秋月”等特色优质月饼。
20世纪50年代,81岁的老渔民郭汝一家四代同堂共55人在中秋节夜大团聚,欢度佳节。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
(来源:“赤旗魂”微信公号)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