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过江命令是在晚上,当时看到解放军的大炮打起来映红了满天,映红了江水,我们都非常激动。但过期的胶片在半夜根本不能感光。看到突击队乘着小船,民工摇船向前冲的那些生动、英勇的场面,我们却干着急,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但是我们还是登上船,跟着部队一起过了江。”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0日晚和21日,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二野、三野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南京解放。接着,各路大军一路所向披靡,继续向南挺进。
拍摄渡江战役分为9支摄影队,是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9名摄影师加上助手共23位小伙子参加了战地拍摄。总领队是吴本立。他们自2月23日从北平出发,到5月27日上海解放,共进行了近百日的拍摄。摄影师们一路跟随各路南下大军长途跋涉,拍摄了渡江准备、渡江战、追击战、解放宁沪杭等各个阶段的战斗。
渡江之前,摄影队做了充分准备,了解到全面的军事情况。在计划中,渡江任务以二野、三野为主要力量,其他部队配合。而三野渡江后要先围攻南京,再进攻沪杭,所以,摄影队就把拍摄主力放在三野,浦口、扬中、江阴共5个队,二野阵地的安庆左右侧各2个队。
摄影队根据掌握的情况,对拍摄内容进行了事先预估:人民热烈欢送、支援前线、部队渡江演习、炮兵掩护渡江、攻占中小城市简单过程、步兵炮兵协同作战等场面。
在长途行军过程中,摄影师们总是赶在行军队伍的前面,高声向战士们宣传:“同志们,给你们上电影了。你们不怕艰苦,英勇杀敌的事迹,全国、全世界人民都会在电影里看到啊!”这样的宣传效果非常好,战士们士气高涨,大声喊:“猛冲啊,我们上电影啦!”
对摄影师们来说,摄影机和胶片是须臾不可分离的伙伴儿。尽管背着沉重的摄影机和胶片急行军筋疲力尽,但这并不算什么。最让他们懊恼的是,使用的摄影机陈旧落后,每拍一个镜头就要紧一次发条,而紧一次发条也只能拍摄二三个短镜头。战场上摸爬滚打,各种情况随时发生,有一次机器盖被摔开了无法拍摄,摄影师就解下腰带将盖子绑上继续拍摄。此外,如果战事发生在夜晚,因光线不足,过期老胶片感光度不够,就无法拍摄;而没有交通工具不能及时赶赴战场,更是抱憾错过了拍摄许多生动感人的战斗场面。
南方雨多,为了不让机器受潮,摄影师宁愿自己被雨淋生病,也要脱下外衣把机器包裹住。中途短暂的休息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刻,必须忍受行军的疲劳,抓紧时间修理、保养机器,以准备投入下一次拍摄。
由于交通困难和连天阴雨,摄影队赶到各自部队时,部队已经开始出发。他们随主攻师突击队来到江岸。此时,长江北岸解放军阵地前,1000多条大小船只摆成一排,千百尊大炮已经瞄准对岸。当渡江信号打出去后,几万名指战员迅速登船,千条渡船扬起风帆,像箭一样冲向对岸。摄影师们用长镜头拍下了解放军炮火摧毁敌人工事燃起的火光,以及战士们登陆追击敌人的场面。
随军摄影师郝玉生曾回忆说:接到过江命令是在晚上,当时看到解放军的大炮打起来映红了满天,映红了江水,我们都非常激动。但过期的胶片在半夜根本不能感光。看到突击队乘着小船,民工摇船向前冲的那些生动、英勇的场面,我们却干着急,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但是我们还是登上船,跟着部队一起过了江。到了江南,天也快亮了,我们拍到部队登上长江南岸的镜头。为了不留遗憾,补拍到解放军登船过江的精彩镜头,郝玉生和助手又坐着小船,冒着炮火,在长江两岸往返了三次进行拍摄。
摄影师高振宗对拍摄的一个掌舵老大娘记忆深刻。他是随第二梯队过江的,当时所乘船只的掌舵人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敌机轰炸,炮火轰击,江面很乱,但老大娘依然沉稳地紧紧掌着舵。高振宗举起摄影机,将这个经典画面拍摄下来。
渡江部队登岸后,3支摄影队在南京会师了。他们没有休整的时间,紧接着又跟随沿宁沪路、沪杭路前行的各路部队进行拍摄,拍摄到了上海入城式等珍贵素材。
在整个渡江战役中,全摄制组共拍摄胶片5000多米,后期编辑完成长达60分钟的纪录片《百万雄师下江南》,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长纪录片一等奖。1950年,这部影片被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个电影代表团带到捷克斯洛伐克,参加在那里举办的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获纪录片荣誉奖。
解放战争期间,摄影师们转战各个战场的拍摄,也培养和锻炼了我们自己的摄影队伍,1949年8月,北平电影制片厂新闻处处长钱筱璋,在新闻电影工作总结会上说:新闻电影工作有两大部门,一是摄影,一是编辑。三年来这两个部门完全是从无到有的。我们的摄影队进关时32个队,现在又提升18个队,共有50个队。开始只有3位摄影师,现在有50位,其中47位是新培养起来的。编辑开始一位也没有,现在有7位。“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胜利,党对电影事业非常关心,我们有着伟大的远景。”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转载自“党史博览”微信公众号,节选自《党史博览》2019年第4期《解放战争影像档案录》)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