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不戴口罩15秒被感染”的新闻近日在各大社交网站引发热议。对此有关专家表示,是否会被感染关键在于和病人的距离以及是否采取防护措施,但上述案例需要谨慎核实传染源。
资料图片:乘客戴口罩乘坐地铁。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宁波市日前通报该市2月4日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其中一名新增病例的感染过程引发广泛关注:1月23日早上7时47分,该患者在双东坊菜场买菜时,与另一位已确诊的患者在同一摊位有过约15秒的短暂近距离共同驻留,且两人均未佩戴口罩,随后前者被确诊为感染患者。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发病前14天内无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动物接触史,与该区内之前确诊患者不相识。尽管感染原因尚未得到证实,但与另一位确诊患者未戴口罩近距离共处15秒,成为重要的感染线索,这一细节加剧了民众的担忧。无独有偶,杭州市亦出现类似案例。在5日杭州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中,一市民先前无疫区居住和旅行史,1月22日在药馆取药时与一位已确诊患者在吧台有过约50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随后发病确诊。一例是15秒,另一例是50秒,短时间内两个相似度颇高的病例,让众多网友对病毒的强传播能力表示担忧。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7日回应称,新冠肺炎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是否会被感染,关键在于和病人的距离以及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如果病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你近距离和他接触,又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是很容易发生感染的。”吴尊友说。北京一位呼吸内科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这说明有些传染源可能还没有被找到。该专家强调,上述案例需要谨慎核实传染源,与确诊患者接触的15秒未必是必然原因。从科学防控的角度来讲,单纯聚焦于“共处15秒、50秒即感染”这一推断未免有些武断。毕竟这一接触过程,只是公共视频所捕捉到的单一画面而已,事实上两名患者的活动轨迹较为复杂,不排除在其他人多聚集的地方感染。以宁波患者为例,该患者被确诊前曾出入当地的几个超市和菜市场等公共场所。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个案例中,确诊病例均未佩戴口罩。为此,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流行病学教授栾荣生表示民众应吸取案例教训,人员密集区要佩戴口罩。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重症医疗科主任陈红则表示,病例感染的原因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距离的问题,出门时加强自身防护,避免与陌生人密切接触。网友一面聚焦细节片段,一面也呼吁民众要提高警惕,不少网友在两则报道的下方留言表示“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注意防范”。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确诊病例不断上升之际,更需要科学对待新冠病毒,以更理智的心态和行为应对疫情。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
(记者 | 李京泽 郭超凯;来源:“中国新闻网”微信公号)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