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关于教育的一点思考 - 昆仑策
-
读书】关于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5-05-30
【导读】中国人要想真正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还需要走很长的路。真正的解决之道是给自己家孩子办学校,只不过是中国人刚刚进入小康社会,先富裕起来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这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一种潮流,因为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教字本意,上所施下所效。育,生也。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教育家就是古代的圣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圣人孔夫子,他老先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不管他是不是为了多收几斤猪肉(学费)的广告词,其思想在那个贵族才有资格接受完整教育的时代绝对是值得称道的;孔夫子在执政问题上有古板的嫌疑,但是当老师的时候却能因材施教。不过过度夸奖孔夫子的境界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毕竟存在“朽木不可雕也”这类的歧视问题。
对一个人来说,凡是和育连在一起的词句都是很重要的,生育、养育、教育、培育构成了一个人最重要的组成过程与内涵。读书识字就是教育的基础内容,现在已经成为基本。知识改变命运,今天几乎成了敛财的广告词了。不过对个人而言却是贴切的。只是一般人没有意识到,通常意义上的上学读书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改变自我的命运,而不能显著地改变家族其他人的命运,这似乎表明知识改变命运的局限性。因为博导教授们的孩子依然需要再去上大学则显示出读书不是一种可以继承的生活方式,表明知识和智慧不能父子相传。这对优秀的人而言是一种残酷,对普通人而言是一种希望。
问题是孩子的智力到底是谁决定的?是什么决定的?真要纠缠着问完5w1h,怕是人们就不敢生育了呢。现在社会竞争到了这种程度,以至于从确定怀孕了,有人就开始胎教,孩子出生后,按照神童培养计划,很多人准备按自己意志来塑造孩子了。
教育的本意,形象点就是拿鞭子抽就是教字原意。所以当教育的结果与教育者的愿望往往不一致。甚至可以说,谁热衷于教育个体,谁将收获苦果,就是常常说的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失望,还有逆反和毒液。这是让无数家长最伤心的地方。
一次同学聚会,见到一个很久不见的同学,问起来最近几年忙什么呢?同学说忙着给孩子攒钱供孩子出国留学,我正好琢磨过这事,就给同学讲这样做的缺陷与问题。说了很多后,我的同学淡淡的笑着说,你的道理我不能用,因为我们从来就不是一类人,说实话我就是听了就有点晕,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就问同学这从何谈起?因为我曾经以为人世间存在绝对的统一的道理,我同学举得例子是我们中学时候读书时间我少他多,可是高考我的成绩比他好。所以他早早就意识到人的差异如此之大。
我有一个老叔,本身经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曾叫我帮忙辅导,我看到他的孩子那般辛苦就是学不成,就劝叔叔说其实读书改变命运还不如经商来的直接,想说服老叔放弃让孩子读书的愿望,我说读书并不是很重要的,老叔当时说,能说读书没有意义的也就是你们这类读了很多年书的人。人总是什么多就不在乎什么。很多年之后,我才明白他说的意思是什么。
一帮子高学历的父母待在一起,依然不可避免谈起孩子,有人为自己孩子差一分没有考上清华北大而捶胸顿足,有的人则只是盼着孩子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能照顾自己,差异巨大。迄今为止,人们依然不知道,人的智力以及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效果是哪些因素决定的。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系统,是很多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的。例如好静的孩子比好动的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聪明的比迟钝的要强,被迫地比不过自觉地。可是好静来自哪里?聪明源自谁的智力遗传?为什么有人会进入自觉状态?这些都是无法明确的。即是以宏观的统计数字知道一点结论,但是由于个体的不可逆,导致任何结论都不能直接对应于自己的孩子,就形成了人世间特别是中国人千万个家庭的悲喜剧。
中国人要想真正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还需要走很长的路。今天的中国家长依然是千军万马挤着进国立著名大学,或者是花钱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两条路都不好走。真正的解决之道是给自己家孩子办学校,只不过是中国人刚刚进入小康社会,先富裕起来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这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一种潮流,因为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