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青年学生要唱响“担负起天下兴亡”的主旋律 - 昆仑策
-
侯立虹:青年学生要唱响“担负起天下兴亡”的主旋律
2019-05-04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全国形成了弘扬“五四精神”的纪念热潮,青年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期望,更应该重温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唱响“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主旋律,挣脱功利主义的羁绊,担负起中华民族更加“强起来”的历史重任。
“五四运动”,是以先进青年学生为先导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也是开启新民主主义征程的划时代革命运动。当时北京大学等十三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面对丧权辱国的 “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面对军警的重重阻挠,勇敢地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集会演讲,游行示威,唤起了中国人“不愿做奴隶”的觉醒。虽然有近千名学生遭到逮捕 ,但却感召了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以上海工人发动的六七万人参加政治大罢工为先导,南京、天津、杭州、济南、武汉、九江、芜湖等地工人纷纷响应,掀起了全国罢工和示威游行的巨浪,使北京政府惊恐万状,被迫释放全部被捕学生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了“五四爱国运动”的胜利。青年学生们由此反映的不屈不挠、义无反顾的奋斗力量,昭示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力量,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五四”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五四运动”以来,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舍小我为大我,与工农相结合,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人民的事业相结合,开展抗日救亡一二九运动,奔向延安,奔向解放区等一系列“担负起天下兴亡”运动。建国后,一批批青年学生投身新中国建设,一批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都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与工农结合当好革命事业接班人,保证我们国家的红色不变,这是党振兴中华民族“初心”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的实在反映。“五四”青年的难能之处,在于把追求个人进步与推动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把与阻碍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内外反动势力斗争,作为争取个性自由、思想解放的根本前提,把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作为爱国的路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国青年唯有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把自身发展融入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才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写下绚丽多彩的青春篇章。唯有在“五四”精神鼓舞下与时俱进地与工农相结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才能不负于新时代的历史重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中所说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然而,现在青年学生尽管不乏好青年奋发图强,为社会贡献贡献的人,但一味以个人、自我为中心,钻进个人奋斗小圈圈的人也不少,简单地要求自己有好出路,好工作,挣大钱,只注重对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思想修养,注重以自我为中心而难以与集体协作,形成了对国家大事、社会发展漠不关心,退居政治边缘甚至远离政治的危险倾向,功利主义严重腐蚀青年学生群体,与社会浮躁、道德滑坡的随波逐流,追求庸俗的文化沉沦,啃老和拼爹的萎靡颓废,正在蔓延在青年学生整体。正如李旭之《五四运动百年纪》指出的那样,当代大学教育是在精致地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代青年学生追求的是如何成为人上人,如何通过教育抢占到更多有利于自己的资源,如何实现自己人生利益的最大化,而国家和民族则显得太宏大,太遥远。于是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不受欢迎,马克思主义教育课常常受到学生嘲弄和讥讽,反而追捧西方那一套腐朽的东西,不管什么主义,只要能有钱就是好的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把为社会奉献看作是虚伪骗人,以至于对不公平,对无助者,对弱势群体的遭际,视若无睹,冷漠无情,钻进象牙塔里织着自己那精致的美梦,顶级高校的学生则规划着将来出国移民的蓝图。他们崇尚精英,追求的是能当上精英,当年五四运动,是青年学生走进了大众,而当代青年学生,却想着如何能脱离大众去当精英,这两种完全相反的选择、两种完全不同的家国态度,实在令人扼腕。
因此,“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形成的“忧患意识”、“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感”优良传统,在当今益发显得重要,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培育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怀,对国家和民族担当的胸怀也益发显得重要,发扬“五四”时期那么一种热血沸腾,那么一种使命感、责任感,那么一种无私无畏的闯劲,接过五四熊熊燃烧的火炬,更益发显得重要。
一要彻底改变对青年学生的误导。五四运动虽然百年过去了,但五四精神几百年都不过时,也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最需要总结和继承的。然而,青年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土壤,需要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关心”就是各级党、团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需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决改变对青年学生的误导,绝不能再出现类似某些家长“让刘胡兰远离我的女儿”的畸形教育,更不能出现类似西北某高校清明节组织大学生去给张灵甫扫墓的恶劣误导,必须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大是大非,能够有资格去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五四精神。“爱护”就是政治上满腔热情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帮助他们明确奋斗的目标,坚决清除兜售私货把学生引向歧途的问题老师,毫不手软地净化校园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不容许西化渗透分子的黑手伸进来,不容许历史虚无主义出现在社会主义大学讲台上,真正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有能力挑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担。
二要正确引导青年学生为谁学习,为什么学习。毫无疑问,青年学生需要学习,而且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既要教育引导青年们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更要引导教育青年学生明白为谁学习,为什么学习,既要消除个人奋斗的功利思想,更要消除“做人上人”的封建剥削思想,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学习,为帮助那些至今仍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工农而学习。学习既要冲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冲着跟上新时代前进的潮流,更要冲着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学习既要刻苦钻研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使青年学生为祖国而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而学习,唱响“担负起天下兴亡”的主旋律。
三要营造青年学生深入实践成长成才的氛围。现在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基本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丰富生动的社会实际知识和政治经验、生活经验,尽管大学也有社会实践的内容,但不过是蜻蜓点水,并没有实际作用。伟大导师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一文中说:“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相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大力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革命年代的实践主要是武装斗争,工人农民是革命实践的主力。建设时期的实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人农民仍然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当代青年学生就是要到基层一线,高校毕业生要勇于到基层就业,与人民群众相结合,自觉接受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还要弘扬奉献社会的优良品德,五四精神的精髓,就在于热血青年为国家民族不计个人安危得失的高贵品质,当今虽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尊重和承认个人物质利益,但更崇尚奉献精神,青年学生唯有尽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当代青年学生一定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坚持青年运动的方向,开展新时代,新方式的与工农相结合,勇敢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在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