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2024年1月第一版 2024年3月第二版。思索是探求前行,反思则是审视来路。二十世纪犹如一座沸腾的熔炉,人们经历了千秋都不曾有过的迁变。无论社会与个人,是非交错,谁能不错。反思是需要大勇气的。触击灵魂的反思,可把人生推到一个转折点。无论经历过怎样的坎坷,都可能在转折点上胜出。亦可理解为这便是“自我革命”走向新生。“反思”一词人们多不陌生。反思需要勇气,是进一步促人警醒、警策、自新吧。陈栋今以“反思的勇气”为所作命题,也促我反省乃至再思“反思”的大意义。反思,在中国文化里是极重要的思想。重要到可以使民族在危难中扭转乾坤。典型如近代中国人对本民族的反思日益炽烈,以至中国文化犹如在烈火中燃烧,那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点燃自己,凤凰涅槃,向死而生。反思,于国于己都是重要品格。中国历史上有个终身都在反思的人,他是春秋时卫国的高官,不肯腐败堕落,二十岁时反思过错力行改正,到二十一岁看到从前的过错还没有全部改正。到二十二岁回看二十一岁,还有没改正的。如此岁复一岁,递递改之,到了“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这个描述真是典型生动。孔子曾赞扬他:“外宽而内正,自拯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终,盖蘧伯玉之行也。”这个人就是蘧伯玉。我们今天怎样来理解他?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如果蘧伯玉想洁身自好,且去严格要求别人,那会怎样?会成为“另类”而孤独难以立足吧。但他坚持反思,终身守善,这岂能缺少反思的勇气!

蘧瑗(qú yuàn)姬姓,蘧氏,名瑗,字伯玉,卫国大臣(今长垣市孟岗镇伯玉村人)孔子赞扬蘧伯玉“自拯于隐括之中”,这是讲他在污泥浊水中以不断反思和纠正自己的过错来拯救自己。《论语》里还载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是告诉学生,人不可能没有过错,犯了错误而不改正,才是真正的错。能主动改错就叫自新。《庄子》说“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这是说他六十岁还能与日俱新。此说充满哲思,正因为日日都在反思过错,所以日日都在推陈出新。孔子的学生曾参有著名的“吾日三省吾身”之说,早先我想,每天都反省自己有没有过错,是不是有点迂腐啊?到听懂了庄子赞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才理解人生不断地纠错是有利于更新自己的。如此生机勃勃的自我更新,大约是蘧伯玉健康地活过百岁的一个重要原因。蘧伯玉与孔子,都是极善互相学习的人。孔子有“道不同不相为谋”之说,蘧伯玉则恪守“直己而不直人”,然而天下有很多思想认识不同的人,你怎么与人交往?孔子设学授徒,就是在开蒙启愚,试图使不识道、不同道者走到相同的道路上来。如果人皆只守着自己做个正直的好人,对恶人恶事就避开,这个社会怎么可能变好?孔子弃官周游列国,企图说服其他诸侯国的君王实行仁政,这是一件什么事?孔子也在反思自己。《论语·宪问》中记载孔子说:“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这是说,贤人逃避恶浊的社会去隐居,次一等的从一地避到另一地去,再次一等的避开不好的脸色,再次一等的回避恶言恶语。那么,孔子弃官游说各国劝政,算哪一种?《论语》里记着孔子对子路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不是与鸟兽同群的,我不是隐士,如果不与天下人在一起,与谁在一起?如果天下有道,我就不必为改变世道而奔波了。这是孔子发自灵魂深处的声音。如此,孔子周游列国所经历的不只是去劝政,也是一个反思自己建设自己的过程。他一方面认同“无道则隐”不与邪恶同流合污,一方面已在努力走出某种束缚,走向新的境界。这是重要的心路历程。这是超越功利的作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句传颂千古的名言,升华为一种百折不挠,千难不避,万死不辞的信仰和追求。孔子这种可能没有结果却仍然慷慨跋涉的行为,对蘧伯玉有很大的震动!于是蘧伯玉道出了一生中最为惊世骇俗的反思:“耻独为君子。”

一语道出,震撼千秋。这是蘧伯玉与孔子,两个伟大的哲人相互学习,相互砥砺,在蘧伯玉灵魂深处发出的绝响!这是蘧伯玉一生最深刻的反思,讲出一个人只守着独善其身,不去积极地影响周围的人,不做改善社会的事,是可耻的!在中华文化史上,这是对“有道则仕,无道则隐”的超越。今读陈栋论反思,且指出反思需勇气,便知这是不寻常的命题。陈栋是新闻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现供职于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回看童年,他生在鄂东南一个农民家庭,考进华中科技大学实属不易。他是八〇后,这部《反思的勇气》从回顾中学、大学时代的生活开始,那是“梦想的灯塔、青春的乐园,学习的沃土”,处处可见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校园青春的气息……为何是这样反思?反思,并不只是反思从前的过错。进入“全球化”时代后,今天全世界都需要反思人类是否已经丢失了自己的家园。资本主义的好处日益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贫困、险恶、没有梦想的生存遍布世界。人类是在进化的吗?今天比昨天更文明吗?俄乌战争中,俄罗斯人,甚至乌克兰人,怀念那个伟大的苏联吗?我们学过的“现代经济学”实际上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在教我们什么?我们是否需要把真理、正义、信仰、理想、爱情,乃至知识,再一次放到地上,重新辨认。我们应当清醒地知道,美好是会沦丧的。人类的贪婪和恶与资本合谋,会使人类社会和个人的美好丧失。人有没有勇气在反思中把美好找回来?

陈栋读博毕业前夕,进了武汉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后被选调到一个革命老区偏僻的茶乡任职,离任时得到一个“茶叶书记”称号,他引为自豪。后来,他到过襄阳日报社任职,如今为“打造中国幼教全程服务领军品牌”服务,这便是经历跨行业多岗位锻炼。他正值青壮年,如此重视反思,且如蘧伯玉晚年悟到的“耻独为君子”,不惜以自身经历分作“创业、文化、教育、阅读、生命”五个方面示于读者,以期对他人有所裨益,这也是一种勇气。(作者系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宏甲文章”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