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常明:哪吒故事的由来
点击:  作者:古小说研究    来源:古籍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2-10 14:53:10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哪吒画像

 

在毘沙门天王诸子中,关于哪吒的争议最少,一般认为哪吒是毘沙门天王的第三个儿子,只有《阿娑缚抄》和《北方毘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例外。

 

《阿娑缚抄》卷三百十六《毘沙门天王》称其五太子的顺序为禅贰师、独健、最胜、哪吒、常见,哪吒位居第四,而《北方毘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则称哪吒为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孙,翻译《北方毘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的是唐代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和尚,不空翻译过许多关于毘沙门的经书,不当致误,此处当是原文如此,别有所本。不过也有学者据此认为哪吒是一个护法家族的名称[1],这当然另当别论了。

 

哪吒共有那罗鸠婆那吒矩钵罗那吒俱伐罗那吒等九种写法,是梵语“Nalakubara”的音译,最早见于北凉时期所译的《佛所行赞》[2],梵语的本义是毘沙门之子,是一种泛称而非特别的指代[3],而后来将之所写为“Nata”,便成了毘沙门太子的专名——由泛名而成为专名正是一种神话通俗化的表现——所以毘沙门的五个儿子固然有不同的说法,但其间有哪吒则是同一的。

 

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在毘沙门所传的五子中,以哪吒与毘沙门天王的关系最近,唐代不空和尚所译《北方毘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其塔奉释迦牟尼佛,叫汝若领天兵守界拥护国土。毗沙门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

 

 

毘沙门天王

 

可见最初时的情形,哪吒是为毘沙门天王捧塔,而非宋时苏辙所说被镇压于塔的。

 

发生这一转变的道理当在宋代出现哪吒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的公案以后。宋代道原和尚《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于莲花上为父母说法

 

而宋代《祖庭事苑》则说:丛林有析肉还母、析骨还父之说,然于释教无之,不知依何作此言。所谓丛林即是禅院的别称,即此公案是已经中国化的禅宗公案,并非印度固有的佛教公案,因而哪吒的析肉还母,析骨还父当属第一个可考的中国化的哪吒故事。

 

发生这个故事是因为宋时对哪吒的信仰不在毘沙门天王的信仰之下,唐代高宗到玄宗时代的译经里即说哪吒为药叉鬼神王,并不提及他是毘沙门的儿子[4],开元三大士善无畏《大佛顶别行法》中也将哪吒鸠伐罗和毘沙门天分为两个,而南宋洪迈《夷坚志》卷三十八《程法师》则说:

 

 

清乾隆四十三年泾县洪氏刊巾箱本《夷坚志》

 

张村程吉法师,行茅山正法,治病驱邪。附近民俗多诣坛扣请,无不致效。旁村新定人詹聪,暴感疾,招使拯之,时即平复。时已昏暮,程欲归,聪父子力挽留待旦,不从而行。

 

一更尽,到孙家岭,月色微明,值黑物如钟,从林间直出正前,圆转有声,若与为敌。急涌咒步罡略无所惮。渐渐逼身,知为石精遂持那吒火球咒,结叩叱喝:“而去!神将辄容罔两,敢当吾前,速即扛退。

 

俄而见火球自身出,与黑块相击。久之,铿然响后而灭。火球绕身数匝,亦不见。时山下住人项通,举家闻山上金鼓喧轰,如千百人战声。与其子侄遥望,唯见程兀立持诵,寂无灯烛,就呼之,乃觉。即拉之归宿,心志方定。自是不敢

 

这里的那吒火球咒证明哪吒已有独立的咒语,而且元杂剧《盆儿鬼》中已经将之与天心法并列,而到了杂剧《猛烈哪吒三变化》中四大天王干脆成为了哪吒的下属,可见宋代以后对哪吒的笃信弥繁,正是基于这个缘故,信仰哪吒的人决不许自己的信仰屈于毘沙门天王的信仰之下。

 

 

澳门哪吒庙

 

但正在宋朝,三教合流的情形愈发严重,信奉佛道两家的不得不以儒家的观点为参详,而儒家是绝不允许父子同尊的。于是佛教徒便要哪吒析肉还母,析骨还父,以便断开父精母血,方能与父母说法,成绩亦在父母之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与毘沙门天王夫妻有仇怨需解。

 

而这段公案里的莲花则成为了其后来所现莲花化身的基础,《程法师》里以火球咒克制石精便成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哪吒克杀石记娘娘的出处。

 

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个:

 

第一、《程法师》中虽称哪吒火球咒茅山正法,但此故事终究出自笔记而非道经,所以哪吒火球咒究竟属于民间巫术的咒语抑或是道教的咒语尚在未定之天,但无论如何,此时哪吒的信仰已开始不拘于佛教,向民间信仰过渡。

 

第二、哪吒的咒语与火有关,这是哪吒的本性,此节留待后文讨论。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而《程法师》中的火球到了戏剧及小说中变为了绣球,《锁魔镜》写绣球落似千条火滚我这绣球千团火,《西游记》杂剧中也视绣球为哪吒克敌制胜的武器。

 

而到了《南游记》中则明写绣球内有十六个头目,带领五千瘟阵鬼兵助战,无有不胜”[5],这是从侍奉释迦的佛塔中化来的,哪吒所奉的佛塔中有佛牙舍利[6],《西游记》里讲其层层有佛,艳艳光明”[7],而元杂剧《锁魔镜》里又写哪吒看护的天狱,乃是三面镜子:一面是照妖镜,一面是锁魔镜,一面是驱邪镜。三面镜子,镇着数洞魔君

 

早在唐代,哪吒已经有鬼神王之称[8],而其形象则以狠、恶为主。宋代《景德传灯录》卷十三说:三头六臂惊天地,愤怒哪吒扑帝钟,这是从唐代不空和尚所译《北方毘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来的,此间言: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观四方

 

 

《第一届哪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自然,这里的狠、恶乃是为了镇压魔鬼或邪灵的,即《护法仪轨》所言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并不是与人作恶的意思。 

 

不过以一般对鬼王的理解,终究是群魔的领袖,加之与父母说法,在儒家看来已为不孝,所以最终使李靖手中的佛塔来镇压鬼王,于是哪吒便从捧塔的神成为了被镇压于塔的神。发展至此,哪吒的故事便已初见规模了。

 

注释:

[1] 郑志明:《哪吒神话的生命观》,《第一届哪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2003年刊行。

[2] 郑阿财:《佛教经典中的哪吒形象》,《第一届哪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2003年刊行,第529—530页及[]二阶堂善弘:《元帅神研究》,齐鲁书社,20148月版,第320页。

[3] 萧登福:《哪吒溯源》,《第一届哪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2003年刊行,第18页注。

[4] 萧登福:《哪吒溯源》,《第一届哪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2003年刊行,第25页。

[5] 《南游记·哪吒行兵收华光》。

[6] 见《北方毘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及《开天传信记》。

[7]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

[8] 金刚智《哞迦陀野仪轨》。

 

文章来源于古代小说网 ,作者古小说研究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常明:哪吒故事的由来

    2025-02-10
  • 内容 相关信息

  • 常明:哪吒故事的由来

    2025-02-10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