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沈志华开始,中国的学术界就沾染了一种很不好的风气,也就是某些“专家”总喜欢用一些一般人看不到的资料故弄玄虚,论证自己发明的历史,部分“著名民间学者”也沾上了沈志华的这种毛病。
近来,有关长征的历史又引发了一些争议。“著名民间学者”成都双石等人表示,建国初期一直到1965年前后,“四渡赤水”的提法还没有出现,讲长征时也基本不谈王明和张国焘的错误,所以当时的一些文艺作品当中也不可能提及这些。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
当然不是。《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7月15日的文章《探访“毛泽东小道”》当中便明确指出,“四渡赤水”的提法,早在1960年毛泽东同蒙哥马利元帅会面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1960年,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访问中国时,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馆时讲到: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运动战的典范。(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9-07/15/content_1935957.htm)
是不是《人民日报》相关作者的历史水平不高,把“四渡赤水”提法出现的时间弄错了呢?并非如此,如果要是简单的查阅一下相关史料就会发现,早在1960年前后,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很多宣传“四渡赤水”的作品。
比如说,遵义会议纪念馆在1960年编写的《红军长征在贵州》一书当中,有专门的一章题目便叫“四渡赤水河,再占遵义城”,从第17页到第27页用了整整11页的篇幅介绍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的情况。(可参见遵义会议纪念馆编《红军长征在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60年06月第1版)
再比如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戴镜元著的回忆录性质的作品《长征回忆——从中央苏区到陕北革命根据地》,第四章的题目也是“四渡赤水,二占遵义”,同样从30页到42页用了10多页的篇幅来描述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的情况。(可参见戴镜元著《长征回忆——从中央苏区到陕北革命根据地》北京出版社,1960年08月第1版)
二
就王明而言,由于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仍然担任中央委员等职务,所以的确很少点名批评他的错误。但是,在讲长征时对于其左倾错误路线的事实和危害仍然是很重视的。比如说,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当中介绍红军长征的部分,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党的危害就属于教学的重点内容,虽未点名,但用了整整一个专目介绍(第一节第三目):
第三章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建立和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中华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红色区域的发展和红军的壮大。
2、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劳动互助组织的建立,农业生产量的提高。
手工业的发展。
3、“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党的危害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对于张国焘,当时并没有什么顾忌,而是点名批评的。比如说,当时的大学有一门课叫中共党史,就类似于今天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课本在介绍长征时一般都要点名批判张国焘。像北京高校使用的1961年版中共党史的讲义,关于长征一节的题目就是“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毛泽东同志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粉碎张国焘的右倾反党活动”。(北京市高等学校党史讲义编写协作小组编著《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初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1.10,第3页)
没有考上大学的朋友也不用担心不了解长征时期的党内矛盾。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1962时中国青年出版社为相关社会青年了解党史专门出版了一本普及读物,叫《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这本书同样很重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和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王明未点名),介绍长征部分的目录如下:
第七讲反对第三次“左”倾路线的斗争。红军长征的胜利
一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形势
二 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和革命有利形势的丧失
三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四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
五 反对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红军长征的胜利
六 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东北抗联军的抗日斗争
七 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战线反“围剿”的斗争
(徐元冬 马晴波等《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07月第1版,第2页)
至于学术著作就更不必说了。像1960年时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大事记》,介绍红四方面军长征情况的部分就极为重视张国焘的问题,相关目录如下:
中央坚持北上反对张国焘的逃跑主义
张国焘揭出叛党旗帜擅自率军南下
荣经、玉林山地区战斗
中共中央在党内公布张国焘成立伪中央的错误
张国焘继续进行反党活动
我军撤出天、芦地区转至甘孜
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北上
坚持北上反对张国焘向西逃跑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
张国焘坚持逃跑路线擅令四方面军西渡黄河
平、大、古、凉战役
4军、31军参加山城堡战役和南下三原、淳化中共中央关于西路军行动的指示
高台、倪家营子决战西路军失败
西路军左支队经祁连山进入新疆
中共中央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
4军、31军开展反国焘路线的斗争
(红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大事记 初稿》1960.08,第3页)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全国人民普遍都学习《毛泽东选集》。而在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已经明确点了张国焘的名字:
“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害中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
此后到1965年,很多学习毛选的读本讲义当中也都要点名批判张国焘,笔者就不再一一列出了。
三
事实上,建国初期的文艺作品当中也并没有回避王明和张国焘的错误。比如说,著名的红色经典《青春之歌》当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后来当了叛徒的戴愉开始时以极“左”的面目出现,和坚持用毛泽东的观点分析问题的卢嘉川进行辩论的情况,这显然是在批判当时盛行的王明路线:
他把眼镜一摘,使劲把牌弄得哗哗乱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冯森的右倾机会主义已经发展到了严重的地步。听说他还向一个反动大学生的老婆——她叫林道静,对么?——去进行共产主义的宣传,我也很不同意冯森同志这样做法。“
刘大姐低着头谁也不看,手里的几张麻将牌单调地发着细微的磨擦声。另外那个微胖的黄脸的男同志吴方也是默不出声。卢嘉川目不转睛地望着戴愉,柔和的眼色始终没有离开他明亮的眼睛。他静听着戴愉的讲话,当讲话停止的一霎间,他的脸色才变得严肃面冷峻。
“戴愉同志,”他慢慢说道,“你的发言,我看有点过左了吧?这是不是一种左倾关门主义呢?这和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一样,也会导致革命失败的!也会脱离群众的!群众普遍要求抗日,我们党就应当首先注意群众的要求……”他的脸孔抽搐了一下,一种深深的痛苦使得他的脸色苍白起来,声音越发低沉了,“至于在知识分子当中进行宣传这是党给我的任务。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首先就叫我们闹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他就说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甚至中产阶级的左翼都可能是我们的朋友……记住!戴愉同志,你和我也并不是无产阶级出身的呀!”
……
一直很少说话的另一个男同志吴方说话了,“那个姓林的女人既然肯嫁一个反动的大学生,那么,她的思想可见很成问题。无论如何,我们党的阶级路线是重要的。所以,我也要警告冯森,你接近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特别警惕,我们是宁左勿右。”
“对,宁左勿右!”戴愉赶快插了一句。
卢嘉川抚弄着麻将牌,安详地轻轻摇头:“宁左勿右?不,我却认为不应当这样提。马列主义要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发展党的事业。”
当然,当时对王明和张国焘的错误的重视的确不如70年代那么多,“四渡赤水”等提法的使用也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几乎定型为唯一的提法,因此有些文艺作品中没有出现党内斗争,没有使用“四渡赤水”的提法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像“著名民间学者”成都双石那样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硬说建国初期一直到1965年前后“四渡赤水”的提法还没有出现,介绍长征时也几乎不涉及王明和张国焘的错误,因此当时任何文艺作品当中都绝不可能出现相关的内容,那显然也是错误的。
从沈志华开始,中国的学术界就沾染了一种很不好的风气,也就是某些“专家”总喜欢用一些一般人看不到的资料故弄玄虚,论证自己发明的历史。成都双石等部分“著名民间学者”也沾上了沈志华的这种毛病,总是先拿一些资料证明自己“水平高”,然后制造一些似是而非,半真半假的谣言。希望这次《人民日报》的公开打脸能让他们收敛一点吧!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原创首发】)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四渡赤水”的提法1965年后才出现吗?——《人民日报》还原真相
2019-07-16枪骑兵:志愿军投弹王,手榴弹个个“凌空爆”,炸死400美军立特等功!
2019-07-14•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