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是一柄双刃剑——同日读到的两条报道让我再次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一条报道是中美两国2016年移动支付金额数据对比:中国移动5.5万亿美元,美国1120亿美元,中国遥遥领先于美国,更不用说欧洲了。而中国移动支付之所以能够如此领先西方,重要原因就是后发优势,因为中国没有根深蒂固的信用卡文化,在移动支付技术出现后成功地跨越信用卡全覆盖阶段而直接进入移动支付阶段。
在中国经济奇迹中,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高铁之类基础设施到网商,类似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后发优势不胜枚举。
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出口大国、第二经济大国。当然,正当我们畅享相对于西方的后发优势之时,我们也需要时刻铭记:在理论上,一旦出现新的更先进的替代技术,如果不能积极、及时跟上技术革新潮流,也可能会出现被今天的后发新兴市场反超的现象。须知,在现在的后发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不乏潜心钻研中国发展之道而力图赶超者,他们当中未必没有一个两个,甚至更多国家已经具备了足够资源与能力,能够在某些领域有效整合利用其后发优势,而帮助他们发掘实现其后发优势的还可能是中国的创新者。
在第二条消息——中国虹膜识别技术企业北京释码大华科技公司为印度创建全球最大生物身份识别系统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北京释码大华科技公司参与的印度AADHAAR计划旨在为印度创造全国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为莫迪总理提出的“数字印度”目标奠定基础。这个计划之所以得以建成全世界最大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并采用最先进的虹膜识别技术,重要原因是印度基本上是从零开始,此前根本没有全国统一身份证与统一指纹认证系统,现在有此财力和行动能力创建全国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了,就直接引进了最先进的虹膜识别技术,北京释码大华科技公司凭借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廉价虹膜识别移动终端设备中标,帮助印度从全世界身份认证最困难国家之一,一跃成为拥有最先进人口信息数据库的国家。
释码大华得以在印度中标,凭借的是中国发展的技术与设备,问题是中国自己现在还没有类似释码大华在印度建立的那种全国性虹膜识别移动终端系统。或许,从单纯技术角度看,虹膜识别技术与指纹识别等技术相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此事仍然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凭借后发优势已在多个领域超越西方,如何避免别人凭后发优势超越我们?我们需要时刻铭记,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经从单纯“赶超”转向兼顾“防范被赶超”。
美国钢铁业的例子
可以看看美国钢铁业的例子。今日美国的“老大难”产业中也不乏历史上曾经执世界之牛耳数十年的昔日“江湖老大”。美国钢铁业现在要靠不断发起贸易保护来求生存,美国商务部2月初就对华不锈钢板材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最终裁定的税率就高得惊人:反倾销税率63.86%-76.64%,外加反补贴税率75.6%-190.71%,从中足见今日美国不锈钢产业竞争力低下。但美国钢铁业曾经在全球市场占有压倒性优势,从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美国钢铁产业的技术与劳动生产率优势一度显得那么牢固,到1980年代已经全面落后于日本、欧洲。1982年,采用先进的连铸法生产的钢材,在日本占总产量的77%,在欧共体占45%,在美国只占21%。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工业生产率委员会组织的制造业研究结果,1990年代初,规划、设计、建造一座新高炉,美国要4~5年,日本只要3年;新钢厂吨钢生产能力平均基建成本,美国为1700美元,其他国家为700~1500美元。钢铁工业在美国制造业中的排名,1940年是第二位,1960年是第三位,1980年是第六位。到了现在,在更加后起的中国钢铁产业面前,美国钢铁行业也只能乞灵于贸易争端、靠高关税率来保护自己。美国的汽车行业同样面临类似困境。正是由于其钢铁、汽车等产业衰落,昔日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的心脏地带才沦为今日的“锈带”。
美国钢铁工业为何沦落?关键原因就是多年的垄断地位使美国钢铁工业暮气沉沉,不注重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只靠索取垄断高价来维持高利润,将巨额资金投入无效益的多元化经营。为了保持自己的垄断地位,面对来自重建完成后的欧洲、东亚的竞争,他们不是全力以赴开展技术进步,提高效率,而是诉诸花样翻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从1968年起诉日本钢铁产品倾销起,几乎每位总统任内都要拿进口钢铁开刀。1980-2001年底,美国对进口钢铁发动538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年均立案约25件,占其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总数的42%;其中1995-2001年间立案201件(包括3起保障措施立案),年均立案约29件,占其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总数的66%。到2002年底,美国对钢铁产品正在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约179项,占其所有贸易保护措施的58%。前文述及1980年代以来美国钢铁业连铸比等技术指标如何显著落后于外国同行,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众多贸易保护措施可以倚仗,美国钢铁企业缺乏破釜沉舟开展技术革新闯出生路的决心。
努力保持自身竞争力
须知,从数百年历史跨度的全局来看,“赶超”成功不是常态,“赶超”不成反而“被赶超”才是经历过经济社会起飞的后发国家的常态。
那么,我们如何防止“后发优势”的双刃剑伤及我们自身?归根结底还是要努力长久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为此需要不断降低、消除阻碍我们不断采用新技术的成本和壁垒,包括客观存在的经济性壁垒与人为设置的壁垒。
在客观存在的经济性壁垒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旧技术投资形成的巨额沉没成本,许多曾经领先的企业、地方正是因为难以舍弃这笔曾经的巨额投入而不愿意采用新技术,甚至宁可不采用新技术。为了降低这种壁垒,我们制定的折旧率不能太低,在技术进步较快的产业尤其需要实行加速折旧。
同时,为了方便企业决策者下决心淘汰旧设备,改用新设备,我们还需要推动二手设备市场发展,从而间接降低企业投资新技术新设备的总成本。
不断引进新技术,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还需要抑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征地拆迁成本,避免食利者在社会财富中无偿占有过多份额。
为了不断激励企业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我们需要打破垄断,尽快推动改革,继续寻求和保持我们的优势。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