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芳:比职级晋升更公平的是职业年金 - 昆仑策
-
张田芳:比职级晋升更公平的是职业年金
2024-02-13
“本来职级并行就是为那些不走领导职务的人晋升的渠道,现实情况却是,领导是职务和职级两头占。从这时开始,职级并行制就明显变味了。”这是一篇题为《变味的职级并行,领导们的饕餮盛宴!基层公务员的心早就凉透了》的网文的观点。
文章盘点了职级并行实施9年来,其“变味”经历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家为了改善基层公务员晋升难、待遇低的问题,确保他们在不担任领导职务的情况下,也能得到相应的职级认可。
在2015年便推出了相关政策。依据《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的规定,基层公务员在担任科员满12年后,可享受与副科级相当的待遇;当他们任职满15年时,可享受正科级待遇。
可以说一时间,这一政策解决了一大批公务员的待遇问题,尤其是那些晋升无望的“草根式”干部,“老黄牛”式干部。这类人都有了一定年纪,超过了35岁,在干部年轻化的影响下,他们已经错过了直接提拔的机会。本来都打算躺平了,现在为了职级晋升,还是准备继续好好干。
在当时属于普惠型政策,毕竟,只要工作年限到了,还是能“熬”出来的。基本上到了年限就可以提升待遇,皆大欢喜嘛。
第二阶段:2019年,政策风向突变,国家出台《职务与职级并行新政》,设立了60%的晋升红线,规定四级主任科员以上公务员不能超过总人数的60%.换言之,晋升限额,程序更复杂了,若想晋升为四级主任科员,必须等待有人退休腾出名额,且晋升人数不得超过总人数的60%。同时,基层把大量的职级并行指标给了实职干部,这让众多公务员真正的体会到遥遥无期的味道。
作者认为,应该明确规定同一人不能同时享受领导职务和职级。
而笔者认为,还有一点,文中没有提到:上级不让基层“排排坐吃果果”,而是设定职级指标,并大量逐级垄断截留,越到基层,职级名额越只剩毛毛雨湿湿碎了。
指标分配问题如果不解决,“不得超过总人数60%”的晋升红线只要不撤,即使“明确规定同一人不能同时享受领导职务和职级”,基层公务员依然没有太大盼头-----省里市里的领导一旦卸任领导职务,还是会大量占用职级指标,没有多少指标能轮到县以下基层。
其实,想开了,所谓“职级”也者,也就是涨点工资的事。但为什么要以“准职务”的“职级”形式出之?说到底,还是迎合体制内人士的封建官本位意识。
如果职级变味问题一时无法解决,还是得靠柳宗元名言“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以自我安慰,活久些,得以退休工资找补回来。因为在笔者看来,职级政策即便不“变味”,也不如改革“职业年金”公平。
以前我们没有职业年金这一说,后来可能是学习了欧美,才有退休时与工龄挂钩一把结清的职业年金。然而,目前执行的职业年金标准,数额还是太有限,没有严格彰显为革命、为工作效力时间长短的差别。
比如,有人18岁参加工作,59岁死于任上;有人30岁才参加工作(或才开始计算工龄),却活到120岁……论一生拿到的退休金总额,贡献了41年的反而远没有只有30年工龄的多。哪怕这位活到120岁的人只是科员退休,也比59岁死于任上的厅级干部“有福气”得多。
应该放大与工龄挂钩的“职业年金”数额,退休时(或死于任上时)一把结清。退休后,无论寿命短长,一律自己靠商业保险谋生(买不买商业保险、买哪家保险,那是其自由),政府不包其终生。如此才是真正公平。或者,即便不愿在退休政策上太过激进,至少应该大大压缩目前按月发放的退休金数额,增加到职业年金头上。如此操作,未必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却极大彰显了公平要义。
有人或许会担心寿命长的退休人员,或不愿意自主购买商业保险的人,会对这样的政策不满。其实大可不必。要知道,5000年以来,占中国最绝大多数的农民,可从没有“退休金”之说,所谓“80岁老奶奶砍黄蒿-----一天不死一天要烧”。
(作者:张田芳;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