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如何剥除瓦格纳事件的技术外衣:“速决战”vs“持久战”? - 昆仑策
-
普京如何剥除瓦格纳事件的技术外衣:“速决战”vs“持久战”?
2023-07-03
【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联合部队副总指挥、俄空天军总司令苏罗维金】
苏罗维金被捕的传闻折射了西方的恐惧与幻想。西方媒体持久不息地炒作这个传闻,足以证明了北约和乌克兰当局对这位“末日将军”的警觉。他们希望苏罗维金被“清洗”,并指望这将为北约和乌军提供不错的战场机会。巧的是,乌克兰正好在体验“机不可失”的痛苦。它的外长抱怨瓦格纳兵变为啥不多坚持一天。多一天很关键:乌克兰重振旗鼓的进攻刚好发生在瓦格纳失败之后,完美地错过了俄军最可能动荡的时候。不过,现在机会又来了:如果苏罗维金被清洗,那么可以预期俄军士气崩溃,导致防守出现漏洞甚至溃决。几天来,乌克兰正在加大进攻力度,力求取得缓慢但可见的进展。在北约维尔纽斯峰会召开之前,乌军需要拿出一些战果作为献礼。虽然此次峰会不会讨论乌克兰入约问题,但如果乌军反攻不利,西方援助的生命线也可能被削弱。俄军已经做好应对乌军反攻的准备。但瓦格纳事件显然不在计划之内。在乌军进入反攻高潮的时节,普京及其军事指挥机构还得额外花费心思处理这一叛变事件,甚至被迫损害俄军指挥体系,这显然不利于俄军的行动。普京已经快速解决了瓦格纳雇佣兵本身的问题。他指出,整个瓦格纳集团的薪资完全由国家保障,资金来自国防部及国家预算,仅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政府向瓦格纳集团支付862.62亿卢布用于发放工资、奖金。此外,普里戈任还“通过向军方供应食品和提供餐饮服务赚了800亿卢布”。这就澄清了瓦格纳雇佣军的性质,即它虽然披着“私营”和“雇佣”外衣,实际上却是一支政府军队。普里戈任的诸多神话不复存在,他只是一个“政府项目承包商”而已,必须履行对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因此,瓦格纳早先声明的兵变理由就丧失了全部合理性。他根本就没有权利与政府协商任何条件。而其军人转为隶属国防部的合同兵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瓦格纳还有一些问题,但比较容易解决。难题是兵变过程中牵扯出来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官员和军人的忠诚和履职情况。确实有逃跑、投降、失职等现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样的整顿工作实属必要,否则国家机器失控,将很难保证社会稳定。但普京可能发现,这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恰当时机。如果将忠诚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那么就得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导致前线作战无法有效进行。相反,量罪从宽、战场优先却是一个可行的选项。普京总统有这样做的基础。从瓦格纳兵变的情况来看,尽管普里戈任在俄国社会中收获大量同情,但并没有出现“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情况。而在瓦格纳事件后,普京总统的民调支持率甚至一度直升10个百分点,达到创纪录的90%。这说明俄国社会人心思定,普遍拥护并用实际行动支持普京总统。确实,空天军在平息瓦格纳兵变中,犯了严重的策略错误,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但那也是基于“避免同胞相戮”的良好愿望。这对普京可能并非冒犯,属于幼稚但可宽容的行为。普京真正关心的,是苏罗维金是否与普里戈任一道策划和实施了兵变。如果此项嫌疑被排除,那么苏罗维金不太可能仅仅因为与瓦格纳的交往而面临严重处分。对普京来说,苏罗维金与普里戈任的“交集”中,也许仅有一个问题是他不得不考虑的,那就是他们与国防部的分歧。这个分歧并非政治路线——乌克兰是否该揍?而是技术路线之争——是否应该和能够快速打败乌克兰?普里戈任发动兵变,真正的动力也许是为钱为权,但公开的表述却只能是这样子的:瓦格纳可以几个小时打到莫斯科,那么俄军也能用更短的时间打到基辅!隐藏的结论是:国防部、参谋部无能,瓦格纳因此应当继续存在。这一诉求以卢卡申科方案而获解决。但普京还需要解决普里戈任那堂而皇之的问题:在“特别军事行动”中,国防部和参谋部错了吗?需要立即改弦更张吗?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也反映了军队内部的分歧。尽管苏罗维金没有公开表示过对国防部的不满,但他的实干作风跟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形成对比,让人觉得军队将领中存在不同于官僚机构的另一派别。普京有理由仔细考察这个问题,认定此“分歧”的真实性和严重程度,决定是予以消除弥合还是打一派、拉一派。这个问题的处理,关乎前线官兵的士气和国内民心的向背,对战争具有重要意义。普京的决定,将清晰地体现为俄军的战场表现。他肯定深知,战场挫折是1917年事变的根源,“特别军事行动”如果进度不良,将使1917再度成为可能。俄罗斯很容易应对瓦格纳兵变一类的事件,但不可能再承受一次哈尔科夫式溃败的打击。普京必须用一场重大战争胜利,要么证明既定战略是完全正确的,要么证明通过及时的战略转型而掌握了战场主动。瓦格纳兵变后,俄国一项民调显示,高达57%的受访者希望绍伊古、格拉西莫夫下台。普京应该能够感受到这种压力,但他更会体察到社会舆论的荒谬性。他不会轻易罢免绍伊古、格拉西莫夫。这不仅仅是保持政府和军队稳定的考虑,更要紧的是,他所了解的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根本不是社会公众心目中的那般形象。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普里戈任所描绘的那种无能之辈吗?这需要跳出当前的视界去看。而当我们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时,就将发现所谓“瓦格纳与国防部的严重对立”其实是夸大了两种战争策略的差异性,将量的差别误导为质的差别。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并不主张一场永不停息的战争。相反,他们一直都在勤勉地应对一系列极其严峻的挑战,设法推动俄军提高战斗力,并努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所谓“特别军事行动”,经历了一连串事先未曾料到的变故。俄军被迫调整策略以适应形势,但其调整期内的表现被曲解为其固有本性,这是导致绍伊古们社会形象恶化的根源。战争开始时,普京并没有想过用一场“闪电战”解决乌克兰问题。他知道乌克兰已经备战八年,而且乌克兰国内具有强大的反俄情绪,使得全国性的亲俄政权根本无法存续。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的“半小时”至“七天”“攻占基辅”甚至“征服全乌”的宏伟设想根本就不是普京本人的。这就是说,俄军一开始就不拥有足以快速结束战争的资源。但同时,普京也没有想过要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去年2月,他的想法很简单:通过重兵协迫施压,使基辅当局在一份协议上签字,体现所谓的“中立化”等意图,保住俄罗斯与北约的缓冲空间。普京并非在空想。在战争进行两个多月后,他在伊斯坦布尔的俄乌会谈上得到了比预期还多的东西。于是,俄军的钢铁洪流撤出基辅,准备胜利结束“特别军事行动”……然而,英国首相包你死·迥生阻止了这份协议的实现。接着是整整一年的血战。俄军很快暴露出战争准备不足,兵力严重缺乏等问题。先是丢了哈尔科夫,然后陷入一系列艰难的城市巷战。苏罗维金在最困难的时候接掌前线指挥,稳住了战线,放弃了无法固守的赫尔松西部地区。乌克兰战场就此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直到二十多天前泽连斯基发起本轮“大反攻”。俄罗斯的军事决策者们最终形成了这样的战术:在俄乌军队接触线上,从少数几个点发起进攻,诱使乌军不断增援,以此避免全线交火,同时在其他地方修建大纵深的防御工事。俄军参谋部天才地选择巴赫穆特作为进攻点,由瓦格纳担负进攻任务。没有人知道巴赫穆特为啥戳中了泽连斯基的敏感点,使他不顾强烈的反对声音,不断地将作战部队送去绞碎,而宁愿放弃在战线的其他地方试探俄军虚实。俄军运用瓦格纳部队遂行伤亡较大的进攻作战,主要是为了避免向全国通报战损时避免过多的尴尬。在战线背后的俄罗斯腹地,绍伊古并没有闲着。事实上,他很忙。他一边回怼普里戈任“你TMD吃炮弹过日子啊”,一边按照普京的指令,拼命将国内军工企业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能。这是他的职责,很难说他没有尽职。他还负责征召新兵,努力填平俄军巨大的人员缺口。一切都怨金毛迥生,但唯一有效的报复,就是弥补战争计划失误,打赢这场战争,而不是往迥生脸上吐唾沫。全世界都看到俄国军事动员体系的效能。原以为早该断供的导弹仍然在源源不断地打击乌克兰目标,原以为早该困乏的前线俄军仍然在有条不紊地应对乌军进攻……这应归功于绍伊古们的努力。有整整半年时间,乌克兰的“大反攻”吼声震天却不见行动落地,俄军争分夺秒积蓄实力,俄乌战线陷入沉闷。这样,瓦格纳就成了一枝独秀。而在普里戈任一次又一次对国防部的谩骂中,绍伊古被铸造成了行动迟缓、麻木不仁、保守被动的官僚主义代表。但这种基于单方面意见的印象并不可靠。俄军需要养精蓄锐,然后去下一盘足够大的棋。普里戈任当然不屑于讲清这一点。绍伊古们并不是要打一场永远不结束的防守战。相反,他们在创造条件。一旦时机成熟,俄军就会像战争初期那样,发起一系列决定性战役。因此,表面不可调和的“瓦格纳与国防部之争”,实质上只是“速胜论”与“持久战”之争。但是,“速胜”不能不顾具体条件,“持久”也不能不指向“反攻”阶段;除了“直”与“迂”的差异,两者在追求最后胜利这一点上并无区别。所以,当普京审视“瓦格纳与国防部之争”时,他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俄军具备反攻的条件了吗?俄乌战争中的一个现象,是双方军力对比存在“消长交替”的周期,即双方一直没有达到均势,总是一方积聚力量后开展进攻,另一方处于防守态势但也在聚集力量待机反扑。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双方攻防已进入第四个回合。去年,双方各有一次畅快淋漓的进攻战,特点都是强力突破后快速推进。今年上半年,俄军在巴赫穆特等地,采取稳扎稳打的蚕食战法,颇收小效。现在,乌克兰对扎波罗热、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展开了血腥的进攻战,特点则是战前勉力准备、一朝倾力而出。本轮乌军反攻,已经持续近一月。乌克兰的进攻能力已经到达转折点,但仍然将尽力再维持十天左右,直到北约维尔纽斯峰会结束,然后趋于消沉。事实上,乌军已经在新占领区域设置雷区和工事,明显是预防俄军趁乌军从接触线撤退甚至溃退而进行粘性反击。现在,乌克兰官方公开承认反攻的进展比预期要慢,并声称这不是“一部好莱坞电影”,可见泽连斯基们期望的哈尔科夫奇迹没有重演。如果说乌军从哈尔科夫攻防战汲取了不正确的经验,坚信人海战术的决定性冲击力,而俄军则从中悟出强固工事、精心部署是不败之基。经过此轮实战,俄军事实上已经走出了失败的阴影,显示出善用工事和火力、打法稳健狠辣等特色。但正如普京所警告的,现在远不是俄罗斯可以说“乌军反攻已经失败”的时候。与很多人的预期相反,乌军的攻势非但没有戛然而止,反而加大了某些方向上的兵力投入。这并不是非理性行为。一方面,乌军急需向北约峰会展示战争成果;另一方面,从世界战争史看,进攻方只要坚韧执着,就有可能会动摇敌人的防线,甚至取得可观的进展。试想,乌军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部队送上前线,发起持续的攻击,谁敢说对手不会陷于疲惫和衰弱呢?一切皆有可能。俄军的“铜墙铁壁”绝非严丝合缝,战争机器难免物理疲劳,人类不可能无限地承受心理压力,敌人的某些先进技术也可能形成某些优势……乌军只要不停试探,或许真能发现俄军防线弱点并最终突破之,从而开辟通向克里米亚泽连斯基别墅的康庄大道。所以,俄乌战局正处于极其关键的十天。当下多数人所认知的俄乌战事,有如俄军的一位车臣指挥官所言:乌军反攻没进展,基辅不断派人送死。但这种普遍存在的观感不幸地掩盖了乌军的“求变”的努力。乌军之变,一是加大兵力和火力,二是改变战略和战术。实际上,目前两种情况都存在。俄军的防线正面,乌军正在试图组织若干精锐的旅级突击部队,在扎波罗热—顿涅茨克方向发起足够猛烈的攻势,进攻箭头仍然指向克里米亚。同时,乌军已经集中相当一部分技术兵器,重点用于战斗区域,力求形成技术均势。但这些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乌军在十天内仍然无法突破俄军防线,将无法弥补高水平的兵员伤亡、装备损失和弹药消耗,同时也不再具有“向北约峰会献礼”的动机,只能转攻为守。乌军也试图搞一些具有技术含量的动作。其特种部队制作了大约1200套俄军服装,据说可能用于在苏梅、哈尔科夫、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地区的“假旗行动”。值得注意的是,1200套军服刚好可供俄军一个“营级战斗群”之用。乌军并不缺俄式装备,完全可以组成一个俄式合成营或多个特战小组,不仅搞“假旗行动”,而且向俄军战斗区域甚至俄罗斯境内渗透,给俄方制造一番大麻烦。据说俄军已经在战场上消灭了伪装成俄军的乌克兰特战部队。乌军也在尝试开辟新的战场,比如说从赫尔松突破。这是乌军极其希望俄军忽视的一个进攻方向。通过开辟赫尔松战场,在最好的情况下,乌军可置俄军于腹背受敌的困境;即使是最坏的情况,也可分散俄军注意力,在其东北边的防线上制造漏洞。最近,乌军宣称在安东诺夫斯基大桥附近取得进展,但似乎未能置俄军于被动。赫尔松防线并不易突破:卡霍夫卡溃坝后,库区干涸部分其实是深厚的淤泥,下游地貌大变而且保有正常的径流量,都不利于人员和装备通过,俄军则可通过机械化手段恢复雷场,也可利用火力优势歼灭背水而阵的乌克兰军队。如果俄军着实窘迫,也可通过渐次炸毁上游乌占区的五座大坝,扩大第聂伯河水面,足以令乌军损失惨重。俄军无需为炸坝担责,因为国际社会一致认为这些大坝不可能用导弹摧毁,如果它们被炸毁,那一定是守军干的。对俄军来说,幸运的是,泽连斯基手上的牌越来越少。纵然他能在俄军防线上制造一两个突破口,也缺乏足够的后续兵力扩大并保持战果。所以,乌军每前进一步,都得做好退守的准备,以防攻势崩盘后俄军乘势反击。现在,乌克兰不会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此次反攻,它只求在北约峰会前拿出一些像样的战果,然后转攻为守,以便重新积累兵力和装备,最快两个月后在F16的掩护下卷土重来,发起可以对外宣称的“真正大反攻”。乌军一旦转攻为守,那么它就处于最虚弱的状态,双方力量对比“交替消长”新周期将由此开始。此时,俄军的决胜之机就来临了。普京如果要回答“瓦格纳与国防部之争”,就不太可能给予乌军喘息机会。因为乌军的下一轮反攻将是俄罗斯的大麻烦。彼时,不仅F16将入局,乌军的北约重装备也将指数级增长。更要紧的是,由于乌军兵源枯竭,北约军队将直接或者间接进入俄乌战场。因此,俄军“持久战”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是时候策划实施高水平的关键攻势了。俄军有一个优秀的防守体系,但被动等待敌军行动却绝非良法,时间一长就容易被对方窥见漏洞。只有进攻才能抓住战争主动权。俄军决非不会进攻,苏联军队就是一支偏爱进攻的军队。“特别军事行动”本身也是进攻;早在乌军开始本轮反攻之前,俄军已经先后在巴赫穆德和马林卡开展攻击,并取得战果。在乌军进攻潜能可能耗尽的时节,俄军唯有将强烈的进攻精神贯注到整个战场和战役中,方可取得战略层面的成果。俄军需要防线上的“敌退我追”,也需要主动的战略反攻,以打击敌军战略要害点为主,“出其不意,击其惰归,攻其必救”,损害对方战争计划,迫使对方劣化既定战略部署。扩大战争动员似乎不可避免。普京对于军队伤亡十分敏感,但着眼于长期利益,必须有短期的付出和牺牲。俄军兵力规模应以能在短期内击败乌克兰为底线。击败乌克兰,不是全歼乌军或者占领其全境,而是造成足令其战争意志消退的战场态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乌东战区的若干乌军野战旅形成包围之势。从俄军的现状来看,击溃当面乌军不会产生立即的战略效果,成建制围歼乌军又难以立即实现,但形成包围之势却是可能之举。这就是所谓“外线作战”。俄军虽然并不算富足,但有必要的资源达到此目的。在旧战线上,俄军在东线对马林卡等地处于攻势,如果加大力度,可望对巴赫穆特乌军构成压力。同时,必须开辟第二甚至第三战场。开辟新战场,既可以是示形,调动敌军,搅乱其战略部署;也可以是实战,直接消灭有生敌军,耗费其战略资源。由于乌军资源高度紧绷,俄军比较容易做到“攻其必救”。如果不考虑假途白俄罗斯,可选目标有三个: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综合分析来看,进攻基辅费劲且不必要,进攻敖德萨必要但不急迫,这样哈尔科夫就成首选。哈尔科夫之所以为理想新战场,是因为乌克兰不太明智地在其毗邻的俄国别尔哥罗德州境内开展“俄罗斯自由军”活动。俄军已经在别尔哥罗德部署部队并作战,可以顺势攻入乌境。普京已经谈到要在乌克兰境内“建立一个缓冲区,一个不可能对我们国家进行炮击的区域”。但不要指望俄军在哈尔科夫会“势如破竹”,因为那是一个早已堡垒化的地区,而且正在修建新的防线。不必像乌军那样为了取得小进展而不惜大伤亡。只要俄军进入哈尔科夫,以重火力和少量拳头部队逐步突破乌军防线,逼近其距离俄国边境不足五十公里的首府,就可与奥斯科尔河以东的俄军相呼应,令乌军参谋部感觉芒刺在背,被迫从战略上本该优先的乌东南战场调集兵力前往救援。一旦乌军阵形散乱,俄军将有机会在乌东战场上寻求逐个击破。哈尔科夫形势一变,俄乌战局将发生根本变化,俄军胜局略定。接下来即可考虑敖德萨和基辅方向的行动。这些行动的前提,是绝不能给乌军以重新组织和武装的机会,所以可用廉价的身管炮、火箭炮和无人机持续打击乌方导弹阵地、防御工事、军队集结地、物资集散点、重要交通线,力求乌军重要设施随时处于被炸毁、难修复、不可用状态。在基辅方向,曾经犯下弥天大错的普里戈任也将有机会再次表现对国家的忠诚。未来十天,俄军的首要任务是阻挡乌军不计伤亡的进攻。乌克兰的攻势或将导致俄军的持续被动甚至丢失一些防区。这很难避免。只要在战斗中明显地消耗了敌人有生力量和重要装备,就不应视为失败。但俄军不能消极防守,守住防线的同时应伴随其他战线上的反攻,逐步造成战场态势的逆转。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够长时间,不该再继续下去。必须承认,很多人都低估了泽连斯基的不怕死——不怕别人死。他发表过很多讲话,但从来没有提及乌军的惨重伤亡。在他看来,那不过是他的英雄形象的微小代价而已。如果他觉得必要,还会坚定地将更多乌克兰人送上火线。相反,很多人都说普京是条硬汉,但他却曾持有强烈的“血浓于水”柔情,一度竭力避免俄乌“同胞”手足相残,以至于在战争早期失去了宝贵的战略机会。现实跟普京开了个玩笑。在战争初期,他威胁对干涉战争的外国进行核打击。核威慑的意图本是减少伤亡,但他低估了西方政客的投机心理和凶残本性。早在“特别军事行动”之前,西方就在为基辅政权提供武器和训练。而在俄军撤出基辅地区后,西方更是以逐步升级的方式向乌军提供轻重武器,导致俄军一时间陷入被动,战争进程变得遥遥无期。现在,俄军可能迎来扭转被动局面的有利形势,但普京却面临必须使用核手段的残酷现实。因为存在北约以某种形式直接加入战局的可能性。如果北约出手,有可能对俄军构成压倒性优势。若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俄罗斯除了核武器外,也没有什么好使的手段。所谓“核战无赢家”,不仅仅是反对滥用核武,另一层意思则是:像俄国这样的核大国,一旦被置于必输的境地,那么最优解是“与其我独个儿输,不如大家一起输”。核武器的使用,并不意味着全球或者全欧核大战。俄军使用核武,也可以是隐蔽而安静的。一种方式是在战局不利的时候,使用战术核武器消灭敌军最强大、最具威胁性的部分,然后声称使用了“炸弹之父”之类大威力武器,击中对方燃料和武器仓库,导致爆炸烟柱中掺杂有贫铀弹或者核燃料粉末。这时,尽管西方能够很容易分辨核爆与脏弹,但却必须采取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或者默认俄罗斯的宣示,以免得按事先多次明确发出的威胁,声言要对俄国进行核打击,然后换来自身国土被核毁灭。没有任何西方国家会为了既贫穷又落后、既不民主又不自由的乌克兰,而把自己国家搭进一场核战争。但舆论界流行甚广的“核电站事故”则不是较优选项。扎波罗热电站过于靠近前线,完全可能被交战双方的弹药击中并引发核灾难。其后果是以电站为中心,方圆一百公里内不复适合人类居住,第聂伯河下游被污染。在核泄漏区域被有效封堵之前,核放射物质将散布到下风方向数百公里的地方,俄乌双方都将受害,虽然乌克兰受害最大。所以,炸核电站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但不能排除事故的可能。除此两项外,以相互摧毁为目标的核战争不太可能发生。但一旦俄军在前述隐蔽方式下使用战术核武器,西方将很快丧失继续战斗的决心,转而以避免引火烧身为紧迫诉求。于是,战争将迅速结束。战争成果多半体现为一份加强版的伊斯坦布尔协定。俄罗斯将以某种形式实际上控制乌克兰第聂伯河以东地区,并且通过制度设计来限制乌克兰军事实力增长。这样的乌克兰将不符合西方心意。但这对乌克兰并非坏事。泽连斯基们梦想的“以色列化”是根本不现实的,复制“波兰奇迹”也纯属想象,因为波兰本身已经陷入长期停滞。乌克兰的“欧盟/北约梦”该醒了。整个西欧已身陷麻烦,自顾不睱。巴黎甚至在燃烧。俄罗斯可以笑看世界新格局的形成。一个范围广阔的欧亚经济圈迅速兴起,并给若干原苏联国家带来消失已久的增长动力。在过去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俄罗斯为西欧经济体提供至关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以及市场,自身却陷入低速成长的恶性循环,最终还差点被北约消灭。但在离开依附西方的发展模式后,俄罗斯可以通过一系列内部改革来增强内在发展活力,以此获得持久而稳定的增长。综上所述,普里戈任与绍伊古之争并非目标之争,而是“走弓弦”与“走弓背”之争。随着俄军接近完成军力建设计划,“走弓背”的一方也将推动俄军去追求胜利目标,因此这一争论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在接下来的俄军战斗中,苏罗维金也许并非不可或缺,但他的天才却无疑会使俄军表现得更加出彩,从而丰富俄罗斯的军事学术。瓦格纳可能会重新找到用武之地,以实际行动修复6月24日所造成的伤害。战争结束后,俄乌战场的废墟终将消失,美国主导的“新军事革命”也将褪色淡出。我们会发现,原来兵民仍然是胜利之本。这场战争正在重塑未来军事科学的发展方向,它所产生的经验教训,或许得让我们花上很多年去消化吸收。(作者:地球村过客,政策及战略研究者;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