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社会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内容和必然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上号召全党,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驻村干部,必须找准工作的实际“抓手”,以开启扎扎实实的工作。
这实际是要求政治过硬。不论是政治态度、思想认识,还是政治意志、工作作风都必须符合实际需求,达到与实践的统一。
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引领。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示精神,高度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地位。“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
(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第一书记必须时刻明确自己的政治责任,保持清醒的思想认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其次,时刻保持清醒思想认识。第一书记对自己工作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思想要转变,观念要到位,必须把在原来工作岗位的思想观念转移到农村岗位工作的环境,对农村的新环境新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
再次,保持韧劲,恒久发力,百折不挠,愈挫愈奋,久久为功。干好任何工作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跟踪成就不可能轻易取得。不仅如此,还要有遇难题,难破解,受挫折,落埋怨,正确的意见不被理解等。这就要求对做好农村工作必须具有坚定信念和坚定毅力,决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或“三分钟热情”,自暴自弃。
末次,必须以身作则,做到风清气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浩浩荡荡的党员干部同心协力,共同奋斗。《论语·子路》
篇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由于此,要做好这一工作,就必须保持风要清,气要正。
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社会及进一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途径。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由此,第一书记必须“锚定”三个要点:(1)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3)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
三、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党的优良作风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要把屁股端端的坐在老百姓这面。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河南安阳考察时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没有官,只有人民公仆。
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要继续贯彻落实好“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等综合保障。凡是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都要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贯彻运行。特别要对困难群众给予持续帮扶,让农民真正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还要善于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途径,开创新业务,创建更佳业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由现代化产业支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2023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讲话指出:“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实施产业振兴,有利于构建繁荣乡村市场发展,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地域,进而拉动当地经济资源,把繁荣农村市场各类资源要素能激活的尽量激活,让乡村市场更加繁荣,实现共同致富,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必须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本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在人才、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用乡村广阔天地的发展机遇吸引人。要着力培养一批乡村人才,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
(作者系兰考县应急管理局驻村第一书记;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