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如何在实现共同富裕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政协委员热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近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记者围绕共同富裕、社会治理共同体、乡村振兴等话题,与山东省邹城市后八里沟村党委书记宋伟进行了深度交流。
走党建引领的乡村治理之路
山东省邹城市后八里沟村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型,实现了从一个贫困村、落后村到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共同富裕村的大转变、大跃升,当谈到成功的密码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宋伟谈到:
成功的密码就是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时刻想着农业、农村、农民,实施了一系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特别是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村两委和群众对这些指示,都做了认真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在调动全体村民员工的积极性方面,进行了创造性落实。从2012年开始,我们整合各种资源,搭建了新型集体经济平台——鑫琦集团,建立了奖罚分明、按劳分配的正向激励机制,确保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后,我们又根据中央的要求,率先在全省实行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照顾老小、体现公平、激励青年,将股权分配给村民和员工。村里没有大股东,说起来我原本是个大股东,村中成立第一个公司时村集体筹钱困难,自己拿出了创业时挣到的300万元凑齐1000万元注册公司,个人占股30%,股权改革时应得13亿元股权收益和股权。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为了实现回村任职的初心,我说服家人将个人持有股权收益和股权无偿捐给了全体村民。改制后的集体企业,变成了村民员工自己的企业,人人都是主人翁,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宋伟将个人持有股权及股权收益全部无偿捐给村集体】
走人才振兴的乡村治理之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农村推进共同富裕这一话题,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均表达了要让乡村发展有“人”可用的观点。如何让农村在基层治理方面和共同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人”可用,作为后八里沟村共同富裕的“领头雁”,对这一问题是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的,宋伟谈到:
发展集体经济的目的是共同富裕,但集体经济必须依靠人才来发展。这一点,我们非常清醒,全村都有一致的共识。我们过去是个空壳村,青年都外出打工,没有青年人的村庄是没有前途的,这些年,为了吸引青年、留住人才,我们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以事业吸引青年。我们逐步把集体经济平台做大,让青年回归。早期,我们村两委邀请了一些本村的优秀青年回来,现在集团的总经理、董事长、村委会副主任还有一些中层骨干,都是我当初给他们的父母做工作请来的;以情怀感召青年。我们历届村两委班子讲拼搏、讲奉献,不谋私利,不优亲厚友,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回村工作;以成才激励青年。“不论家庭出身、不论容貌、不论学历、不论男女,只论忠诚、只论道德、只论能力”,坚持“想干的给机会、能干的给平台、干好的给荣誉”,不断提拔和重用思想素质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以平台磨砺青年。对一些有潜力的青年和大学生,经常给他们提供多个岗位历练,让他们在创新和落实力上有提升;以待遇留住青年。为员工配股、配车、配房,新入职的大学生,薪资都高于本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但要求也高。现在,有600多名村内外青年在我们村集团工作。今年我们又招聘了20多名大学生。
走“两个结合”的乡村治理之路
共同富裕没有捷径,必须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来实现。当谈到打造共同富裕的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过程中,“后八人”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妙招、又遇到了哪些阻碍、又是如何化解的等问题时,宋伟谈到:
哪有什么妙招,要说妙招,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两个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中央政策要求和实干创业相结合,把传统文化和群众实际生活相结合。一开始,我们村的人心比较散、比较乱,根据这个实际,我们提出“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起拼”的治理路子,立足孟子故里和后八“一村都姓宋”的实际,开始孝善治村。
俗话说:“管得宽,就难办”。一开始,一些不孝顺的村民对“孝善治村”不理解,认为孝敬老人是自家的事,老人愿意住小屋、省吃俭用,是心疼子女的表现,村委会不该管这事,村里一管,弄得子女不好看。为进一步强化孝善治村理念,我们挖掘了本村优良文化传统,在家家客厅中堂悬挂《宋氏祖训》牌匾,引导村民牢记祖训不忘本。定期开展“十大孝星”“好媳妇、好婆婆”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并进行隆重表彰,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从2008年起,在每栋居民楼单元口设置《丑善评议榜》,做好事要上榜表扬,做有悖伦理的事要受到相应的谴责甚至是惩罚。此外,村里还为每户村民建立了《文明诚信档案》,全家人做过什么好人好事或有过什么违法乱纪行为,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在村委会档案室永久保存。“一训一榜一档案”无疑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启发、教化着每一位村民加强自我修养、自我约束。
我们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养老公约”,建立了“敬老金缴纳制度”,用相关规定督促子女的孝养行为,个别干部和群众不执行村里的规定,村两委就做工作,每天晚上到家里“批评、劝说”,慢慢的,这些不理解的村民逐步转变。同时村里在经济能力许可的条件下,资金支出向敬老倾斜,每年重阳节组织老人大联欢、举办“百叟宴”,让老人们欢聚一堂,享受村庄发展带来的福祉;2020年新增“老人生日福利制度”,举办“老人生日宴”,设立“敬老宴会厅”,组织当月过生日的老人集体聚餐,并按年龄为老人发放1000-10000元不等的生日祝福金。制定了大病住院医疗费集体最终保障措施。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安康,子女们无后顾之忧,激发了全村建设“孝善后八、心齐人家”的积极性。
很多人经常问,后八村这么大的规模,为什么不改成社区(居委会)管理模式,却一直坚持村的管理体制,目的让群众监督村干部,在选举时,要让党员、群众说了算,选出自己认可的人,利用《村规民约》的规定,把监督覆盖到全体党员和村民。后八里沟村的每一项治理办法的出台,都涉及村民和员工的切身利益,之所以得到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和全力支持,是因为通过了深入而广泛的民主治理。
经过“孝善治村”和“民主治村”的深入实践,后八里沟村民心真正凝聚在一起,并催生出强大的奋斗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共同富裕,不仅包括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包括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有机统一的共同富裕。在村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方面,宋伟谈到: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其实两大文明是相互促进的,后八里沟村村民们的精神富足更是乡村振兴的另一只轮子。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在抓思想政治工作上,是下了功夫的。从2006年开始,每周一升旗仪式雷打不动,增强全体人员规矩意识。一开始全体干部参加,逐步到集体企业员工,再到党员、村民代表,直至全体村民,辖区的街道、广场和生活区均悬挂党旗、国旗,时刻提醒大家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
在农村,持续开展村民教育是一个难题。而我们的村民夜校已经办了16年,共举办了600余期,夜校之灯长明不熄,对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功不可没。2007年,我们正式开办村民夜校,让大家学文化、长见识。一开始村民不理解,认为“不管吃、不管喝,学那玩意有嘛用”,所以,一开始的课,都是我亲自讲,谈谋划村庄发展,指导村民创业。
为了使夜校长期开办,办出特色,村里设立教研室,聘请专职教师进行授课辅导、作业批改、班级管理,把全村18至70岁的村民分成15个培训班进行轮训,讲课的内容始终围绕村庄发展和村民致富,激发了“人人上夜校、个个当老师”的热情。许多村里的致富能手、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都主动走上讲台,使夜校越办越精彩。2008年创办村报《鑫琦之声》,为搬家上楼的村民家家安装“小喇叭”,广播站设在村委会,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传送。村民们早上听新闻,中午看报纸,晚上上夜校,为后八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
为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009年建成400平方米的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2019年又建成5000平方米的大型图书室,藏书十万余册,为村民提供温馨、舒适、恒温的现代化阅览服务。村集体出资为每家每户配备书橱,成立“鑫琦读书会”,定期开展“书香后八”系列活动,村民读书时在书籍上做的标注、写的感想以及撰写的读书笔记,可以作为换取购书补贴的依据,经阅读和批改之后,择优在《鑫琦之声》上刊登,特别优秀的进村史馆展览,让村民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我们后八里沟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大发展,十分感党恩,饮水思源,回馈社会。2015年,捐献1000万元成立精准扶贫救助基金。2017年,捐款60万元助力邹城市扶贫基金;为省老龄事业促进基金会捐款400万元;2020年,捐款500万元现金,助力打赢防疫阻击战;2022年,捐款200万元成立济宁市拥军优属基金会......
【庆祝建军95周年,八里沟村进行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表彰】
现在我们村文明之风远近闻名,村民自觉参加民主自治、开展治安巡逻、卫生保洁等各类志愿服务。安全、整洁、文明、幸福后八已成为我们的“金字招牌”,也吸引更多的人到后八创业就业。
在农村,村干部是村庄发展的“主心骨”和“掌舵人”。围绕如何打造高质量乡村治理共同体,让农村在基层治理方面和共同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共富这一问题,作为后八里沟村共同富裕的“领头雁”,宋伟谈到:
没有一个过硬的村两委班子是无法做好基层治理,带领大家实现共建、共享、共富的。总书记曾比喻说,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它连接着每一个“党的细胞”。激活“神经末梢”,党的肌体才会有力。我们现在的村两委平均年龄为35岁,是一个有担当、讲奉献,非常有战斗力的队伍。
【宋伟带领村里退役军人组建志愿服务队打扫卫生】
但是,在2005年之前,我们村班子软弱,集体负债20万元,是一个穷村、乱村落后村。作为一个后进村,要想改变落后局面,必须牢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古训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党员干部的初心、真心、责任心,换取群众的安心、同心、进取心,实现了一村人在党的领导下的心齐团结、共同奋斗。我上任后,经过反复征求村民的意见,确定了“党建统领、孝德育人、产业惠民”的路子,决定发展集体经济,我们把创建的集体企业命名为“鑫琦”,既代表美好、多金之意,更寓意着只有心齐团结才能获得丰硕成果。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呢,因为集体经济是一个共建、共享、共富的平台,没有共富的目标追求,就无法吸引群众参与共建,没有集体经济发展,就谈不上共享。
为了打消村民对集体经济的疑虑,首先利用来料加工、借用朋友开拓的成熟市场等方式,先后开办了集体企业酱菜厂、水泥预制件厂、金属制品厂,不到两年时间,创收260多万元,还清了20万元欠款,剩余部分为15户“五保”老人建设新住房、改善饮用水设施等。为了开阔眼界、打开思路,谋求更大发展,还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到华西、南山集团等先进地区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村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情。
【八里沟村党委书记宋伟与村中老人聊天,了解老人所需】
吃透政策、把握时机、敢为人先、大胆出手是我们壮大集体经济的特色。通过我们积极争取,承诺不给政府添麻烦、多给村民谋利益,2007年底,政府批准了我们新村建设规划,我们利用新村建设的有力时机,成立集体房地产公司,在全体村民的共同支持下,当年完成新村建设、拆迁上楼、开发商品房,集体盈利3600万元,一举打开了产业振兴的新局面。
2008年开始,陆续开发建成200多万平方米的商品房;2014年投资15亿元建成26万平方米邹城市最大商业综合体—鑫琦国际广场;2018年投资10亿元建成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的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2020年投资3亿元建成综合为民服务中心;2021年投资3.3亿元建成中医医养康养为老中心;2022年投资3.6亿元建成4万㎡、300间客房的五星级酒店;2023年实施以城带乡、以城富农,流转3000亩土地、投资13亿元,打造葡萄酒文体小镇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30万平方米的经营性用房,涵盖文化餐饮一条街、花鸟虫鱼市场、汽车美容城、农贸市场、烧烤城等,助推500余户农民创业致富,安置3800余人就业,成为邹城市最大的农产品直接消费地和农民创业就业乐园。现在,我们全村的集体资产已达到60亿元,直接在村集体企业就业的有1000多人,每家拥有400-500万元的股份,村民人均年收入6万元。
(被采访者:宋伟,山东省邹城市后八里沟村党委书记;采访整理: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记者;来源:昆仑策网
【授权】,转编自“人民论坛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