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铺乡张牛庄村位于沧州市区南15公里,西邻汪肖公路,东邻沧州铁狮子。全村现有农户496户,常住人口1735人,耕地4000余亩,党员70人。近年来,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村基层文化建设,建设了6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藏书2000多册。极大丰富了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快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一、强化投入,办好农家书屋
自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将农家书屋工程作为落实建设新农村的实事来办,村“两委”成立了农家书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明确了分管负责人和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村民借阅须知》和《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细则》,组织人员进行有力实施。村里在办公条件紧张的情况下,腾出60多平方房屋优先安排农家书屋,并配齐了桌椅、书橱等办公用具。按照方便群众为原则,结合本村实际,农家书屋与党员远程教育室、多功能会议室、村民体育健身广场相配套,在村办大楼前,建立宣传栏,且筹备资金,加强硬件建设,配备电脑、电视机等,为村农民看书阅读、查阅资料、观看农业科技材料等提供良好的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更加满足农民群众丰富多样的科普、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需求。
二、创新方式,广泛发动宣传。
农家书屋项目是一件党和政府切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好项目,是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的好方法。再好的项目,再好的实惠,只有广大人民群众都知道、都了解、都用上,才能真正叫好项目、好实惠。对此,该村在农家书屋宣传工作狠下功夫,采取创新、多样的宣传方法。在农家书屋的宣传工作上,村支两委打破以往在村委公开栏上出通知的形式进行宣传,而是大胆创新,通过在全村各个人流集中处张贴彩色宣传海报,请村广场舞队编排舞蹈,利用 “大喇叭”,发放“村农家书屋借阅卡”等形式进行宣传,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
三、强化管理,提高使用水平。
该村注重细节,力求创新,切实做好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等工作。针对不同人群工作、学习的特点,不定时合理开放农家书屋时间。对老弱残疾的,全天候开放;对上学的在校生,在星期六、日以及节假日集中开放;对白天外出务工、晚上回家的,在晚上安排专门时间进行开放,丰富群众影音文化需求。为保证通过“农家书屋”这个载体更好的开展优质便民服务,针对每一类、每一本图书,粘贴了书籍分类标识,包括桌椅、书柜等都精心设计,用心摆放,同时该村还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经常听取他们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对出版物需求的意见,并及时补充新书,有效促进了图书的科学化管理。
三、学用结合,积极发挥作用
该村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依托农家书屋,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帮助农民通过书本学到一定技能;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使农家书屋成为红色书屋和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以及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提供需要的学习辅导材料和有利于健康成长的课外读物。通过兴办农家书屋,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凝聚了合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务求实效,推动科学发展
实践证明,该村通过兴办农家书屋,开展全民学习和阅读,切实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凝聚了合力,进一步推进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健康发展。村内农业同样也发展迅速,农业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养殖业养殖效率也不断提高的同时,并且形成了养殖农业结合发展的新模式,这期间是村民们通过农村书屋查询相关资料,掌握了更加专业的知识和先进的科技方法,才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村民的失业问题,使得村子高效持续循环发展。
这其中的成功,也离不开对村民党史教育的加强。通过每周举行一次的村民党史教育课程,农村书屋成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以及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党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更加珍惜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也让村民们更加理解了党的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司法理念,一切初衷都是为人民谋幸福,让村民更加坚定了只有跟着党的步伐走,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作者:王亚静 单位:汪家铺乡组织办公室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