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光:关于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思考 - 昆仑策
-
董红光:关于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思考
2021-11-25
【临淄朱台镇(图源:临淄广电)】
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当下各级政府亟待思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乡村环境和农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和提升,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人”,农村“空壳”现象不容忽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亟待加强。二是缺“钱”,村集体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三是缺“规划”。一家一户的农业小规模经营,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生产。四是缺“观念”,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思想仍然存在。五是缺“便利”,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资源相对匮乏落后。笔者曾在乡镇任党委书记多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并实施的村级事务‘五代理’制度(即把村集体的资金管理、账务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公章管理全部统一到乡镇监管)、新农村“五化”建设、四防五零平安乡村建设以及”一村一墓”等举措,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困扰乡村基层治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积极成效,多项工作经验在省市甚至全国得到推广。当前,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笔者经过调研,建议从以下七个方面寻求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组织灵魂化。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最核心的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力量。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村党组织建设,完善选人用人制度,选出一批有信仰、有理想、有事业、有激情、有境界的“五有”新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二是以待遇吸引人。提高村干部待遇,畅通职业上升渠道,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其他村干部职业化管理。三是以感情留住人。优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政策,进一步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四是以制度管理人。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五是以考核激励人。完善村干部管理考核制度,让村干部得到社会认同,以此增强村级班子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汇聚干事创业正能量,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村庄园林化。把乡村按园林化的标准来设计打造,融合乡村旅游业,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乡村品质,打造产业化高品质乡村生活。一是规划在先。探索由区级统筹制定乡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相衔接,推动现代因素与传统农村因素相融合,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农耕文明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让人彷如置身小桥流水、郁郁葱葱的景观园林中。二是因地制宜。遵守因地制宜原则,立足自身发展水平、文化、人文、历史等资源,将乡村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在空间上进行集中和集聚,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增强乡村的内生发展能力。三是产业融合。借鉴博山区和尚房村的例子,通过“乡村旅游+扶贫”的路子,成功打造红叶柿岩景区,不但实现了村庄园林化,也全面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住宅别墅化。即通过规划引导,有效规范农村房屋建设,让有条件的村庄直接跨越楼房阶段,实现别墅化住宅。一要留住“乡愁”。要充分尊重地域特色,对那些有文化、有品位、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旧院落、旧基地、古民居加以修缮保护、改造利用,留住“乡愁”。二要提升“硬件”。要全面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硬件,推进改水、改厨、改圈、改厕,以农村人居环境的“洁净美”,提升乡村“吸引力”。三要注重“内外”。坚持不扩大宅基地面积前提和原则,探索向上向下找空间,新建或修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层或多层的改善型乡村别墅,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外在“硬件”层次。农田田园化。即把现代技术、设施、管理、人才以及金融、服务等现代元素注入农业,打造高效高质农业,让农田成为农业高效生态的田园。一是打造高标准农田。加大投资改善农田土质,建设“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高标准农田。深入推广粮食种植“十统一”模式,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推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优化农田建设。通过改田成景、改田连水、改田连片,将荒地变为农田,用农田连接村落、优化农田布局。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新型经营主体向高标准农田聚集,打造农业采摘、农耕体验、旅游休闲“一条龙”的田园综合体。三是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改地成景、改头换面、改田连村,盘活利用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形成乡村独特风景地貌,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经济集体化。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一是探索农村经济“集体化”。探索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村为单位组建集体经济公司,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董事长一人兼,村支部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监事长一人兼,深入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二是实现公司“无风险经营”。严格依法管理,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以公司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自我“造血”功能。三是实现农民增收“结构化”。通过加速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引导更多的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与运行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环境生态化。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坚持生态优先、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科学布局,高标准做好乡村规划,解决好“乡村怎么建”的问题,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一是实施五化工程,解决农村形象问题。开展农村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工程,一体化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提升农村形象。二是实施雨污分离,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在农村实行雨污分流改造,建立合理有效的排污系统,解决农村污水直排的问题,雨水可以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生活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池进行集中处理,有效防止水源地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实施分类处理,解决垃圾污染问题。探索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垃圾中有机物,使垃圾达到无害化、减量化的目的。实施生物质气化技术,解决农村秸秆、柴草、谷壳等有机废弃物垃圾。实施蚯蚓堆肥处理技术,对有机固体废物作进一步消化处理。实施厌氧发酵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沼气,循环利用。四是加大植被覆盖,提升农村生态质量。将“美在家庭”创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合理规划院内、院外、巷道、主干道、连村路景观植被,加大植被覆盖面积,打造“室内有花,院外有绿,巷道有景,一村一品”的农村人居环境。生活文明化。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要推动乡村生活文明化,一是保社会治安稳定。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发智慧乡村、人脸识别等数据工程,实施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保证农村社会治安稳定。二是强农村网络布局。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搭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村级配送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抓农村乡风文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实施一村一墓,推进以孝德工程、丧事简办、婚事新办,遏制陈规陋习,让乡村吹满文明风。四是谋互联智慧乡村。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确保水、电、暖“三通”,客运、物流、外卖服务“三达”,改善乡村医疗、养老、教育条件,增加休闲、体育、娱乐、金融等配套设施,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五是优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运用现代手段,保留原始风貌和生态肌理,保护乡土文化特色,保护乡村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记忆,打造乡土的、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乡村,使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依托。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文史馆、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将乡村建设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人文家园、和谐家园。笔者认为,以上七个方面相辅相承,有主有次,缺一不可,尤其基层组织建设和打造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是重中之重,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系淄博市临淄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