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妙仁:城区发展不能搞“一锤子买卖” - 昆仑策
-
萨妙仁:城区发展不能搞“一锤子买卖”
2023-02-06
人民日报几年前曾报道浙江省一个山区县,历来重视发展工业。县城土地资源稀缺,有一次好不容易腾出两千多亩地,不少人主张搞商业开发,但县委经过慎重研究,最后还是决定招大的制造业企业。由于持续多年重视制造业,该县作为一个山区县,却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后劲实足。
如果说满清天天割地赔款,那么现在不少地方却热衷于每日卖地收钱。
比如某区,早把“工业区”更名为“经开区”,明摆着对“工业化”去意已绝。当年更名时,全国正流行服务业理念,各地汇报GDP时,都特别强调三产所占比重,否则,漫说一产,即使是二产所占比重过大,也会被讥为观念“土气”落伍。直到该区所在市后来新来一位市委书记,强调“工业化是城市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人们才重新把思想拨乱反正。
然而思想观念虽然转变,可有些地方的实际行动却我行我素。
还说上述这个区,新近征迁了一个镇、迁移了一个国际机场。如今,这个镇域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房地产项目,原来的国际机场,也正热火朝天地被建成生态公园(自得于比纽约中央公园还大)。
本来,这个镇和原国际机场都与区经开区相邻,要是能就此拓展扩容区经开区,立足招引高端制造业大企业,完全可以为地方发展攒足后劲。然而现实却有违当地基层干群所愿。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人们担心,土地几年后卖完了怎么办?
或许有人会说,机场建成生态公园是市里的定位,区里做不了主。可至少,区里有没有向上峰据理力争?
因为该区建有滨湖新区,却缺乏可大量吸纳就业的核心产业,如今,大量的市民,每天清早驾车去市级经开区、高新区上班,晚上把该区当“喜鹊窝”,每日往返通勤两三个小时,谈何“三公里就业圈”?也人为加剧城区交通拥堵。难怪该区人感慨:“我们只落得这些人在这里吃喝拉撒,服务不及还成天挨骂。”
为做好服务,该区专门成立了一个街道,服务省级机关生活区,又专门成立了一个街道,服务与省级机关生活区不相邻的省级政务区。有群众议论,“区里不能只干政务区的活”。没有制造业支撑,满足于如此服务,焉得立区?
有人说,区里可以“楼均论英雄”搞楼宇经济嘛。然而制造业尚且弄不好,遑论难度更大的高端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没有发达的高端制造业这张“皮”,高端服务业的“毛”又将焉附?皮毛两无,谈何高水平就业和高额税收?铺床叠被的小旅馆、端端盘子的土菜馆之类低端服务业,倒是能解决点就业,可又能有多少税收?只有大型高端制造业,才能大量吸纳高水平就业,并可持续创造大额税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各地都广建工业区开发区,试图将工业区开发区与城市生活区剥离。事实证明,这些没有生活配套的工业区开发区,晚上黑灯瞎火成了“鬼城”,而员工不得不忍受大量时间浪费于上下班通勤之苦。经过这一番尝试,以往建设的工业区开发区后来又都不得不进行商业服务配套。
有鉴于此,如今市级层面做规划时,不能将城区只定位于服务,应该考虑三分之二制造业三分之一商业,二产三产融合,才能让市民实现就近就业安居乐业,也才能让城区拥有造血功能,具有可持续税收创造能力,而不是指望单纯房地产贡献GDP和税收的“一锤子买卖”。
此外,必须扭转城区主要负责人变动过频的弊端,否则必然难免只图眼前热钱政绩形象,很少有人愿意为地方发展“计长远”留后劲。
(作者:萨妙仁;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