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美国真正的教欧洲和乌克兰做了一次人。
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一番言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欧洲大陆掀起了轩然大波。他毫不留情地指出,欧洲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外部的俄罗斯或中国,而是其内部对自身 “最基本价值观” 的背离。
他言辞犀利地批评欧盟领导人在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方面的举措不力,对非法移民问题的处理失当,甚至直接点名英国、德国、罗马尼亚、瑞典等国家,描绘出一幅欧洲政治受媒体审查、选举被干预、政治正确性泛滥的负面图景,公然质疑欧洲当下的价值观是否还值得美国为之捍卫。
这番言论,无疑是对欧洲的一次 “残酷的意识形态攻击”,瞬间打破了美欧之间表面的和谐,将双方长期以来积累的矛盾暴露无遗。
德国总理朔尔茨当场便予以强硬回击,让美国 “管好自家‘红脖子’”,尽显德国对美国无端指责的不满与愤怒。
法国外长则在社交媒体上采用阴阳怪气的方式讽刺美国,称 “没人能把美式汉堡强塞给法餐厨师”,表达了欧洲对美国强行输出价值观和干涉内政的抵制态度。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直言万斯的讲话听起来像是 “美国试图挑起与欧洲的争端”,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也表示美国新政府的世界观与欧洲不同,不考虑既定规则、伙伴关系和信任。
这些欧洲政要的回应,充分显示出欧洲对美国此番言论的震惊、愤怒与强烈抗议,也表明美欧之间的裂痕正在进一步扩大。
此次美欧矛盾的爆发,其本质是特朗普政府推行的 “美国优先 2.0 版” 理念与欧洲 “战略觉醒” 的正面碰撞。
特朗普政府一贯秉持 “美国优先” 原则,将美国自身利益置于首位,在国际事务中频繁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不惜牺牲盟友利益。而欧洲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以及一系列国际事件后,逐渐意识到不能一味依赖美国,开始追求自身的战略自主性,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这种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使得美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彻底爆发。
与此同时,会议期间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铁、铝材加征 25% 关税的举措,更是让欧洲大为光火。这一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无疑是对欧洲经济的沉重打击,严重损害了欧洲相关产业的利益。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明确表示欧洲反对贸易战,但同时也已准备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这表明欧洲在面对美国的经济霸凌时,不再选择默默忍受,而是将坚决捍卫自身权益,美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一触即发。
回顾历史,19 世纪的 “英德海军竞赛” 与当下美欧之间的紧张局势有着相似之处。
当时德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下崛起,试图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英国则通过扩充舰队规模等方式予以应对,两国军事对抗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关系紧张,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部分原因。
如今美欧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在经济领域的贸易争端,还是在政治层面的价值观冲突,都有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当美欧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理念争得面红耳赤时,美俄高官却在沙特展开了一场秘密会晤。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沙特的 “豪华包厢” 里进行会谈,而原本与俄乌冲突紧密相关的乌克兰和欧洲却被排除在外。
这一局面的出现,让乌克兰感到无比失落与愤怒。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慕安会上声嘶力竭地呼喊 “欧洲不能靠美国保卫”,然而现实却十分残酷,转头就被曝出美国要求乌方交出 50% 矿产开采权。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全世界看清了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真实意图。美国打着支持乌克兰的旗号,实则是想从乌克兰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将乌克兰当作其谋取私利的工具。
网友们戏称美国此举是将乌克兰视为待宰的羔羊,所谓的 “和平协议” 更像是《凡尔赛和约》乌克兰分约,充满了掠夺与不公。
更为讽刺的是,当泽连斯基呼吁组建 “欧洲军” 以增强欧洲自身的防御能力时,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却在波兰国家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表示,欧洲国家不会组建统一的军队来应对所谓的 “来自俄罗斯的威胁”。
这一表态,不仅反映出欧洲内部在军事防御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也暗示了美国在背后对欧洲军事决策的影响力。美国并不希望欧洲实现军事自主,因为这将削弱其对欧洲的控制,损害其在欧洲的利益。
被排除在沙特会谈之外的欧洲,此时终于深刻体会到了马克龙五年前提出的 “北约正在脑死亡” 这一警告的含义。欧洲开始意识到,在与美国的关系中,自身正逐渐处于被动和边缘化的地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法国连夜召集巴黎紧急峰会,试图商讨应对之策,凝聚欧洲的力量。
德国则在现有财政框架内调整其军备和对外援助策略,计划将军费从 GDP 的 2% 提高到 5%。然而,这一举措并非易事,对于欧洲各国政府来说,相当于要同时戒掉 “福利咖啡因”,可能引发社会分裂等一系列严重的戒断反应,其难度甚至比英国脱欧还要大。这充分反映出欧洲在追求战略自主、增强自身防御能力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特朗普政府在国际政治交往中推行的 “购物式外交”,本质上是一种将国家利益至上理念极端化的表现。
在这种外交模式下,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如砍一刀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拉一单军售来获取经济利益,而将盟友之间的信任弃如敝履,视之为可退货的赠品。
美国要求北约盟友将军费提高到 GDP 的 5%,按照 2024 年欧盟 GDP 估算,这意味着欧洲每年要多掏出 4000 亿美元。这笔巨额资金足以重建三个乌克兰,然而美国的算盘却打得极为精明:一方面,北约盟友军费增加,将直接带动美国军火商的订单增长,为美国军工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另一方面,欧洲防务自主能力的提升,将使美国有理由从欧洲撤出部分军事力量,从而节省大量军事开支。美国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典型的 “既要抽水,又要放干池塘”,严重损害了盟友的利益,也破坏了北约内部的团结与信任。
当美国将民主价值观变成交易筹码时,真正的受害者是那些曾经相信 “西方团结” 的普通民众。
在美欧矛盾激化、贸易摩擦加剧以及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暴露的自私自利行为的影响下,欧洲普通民众不仅要承受通胀带来的面包涨价等生活压力,还要为政客们的表演性外交买单。
乌克兰在哈尔科夫方向面临的困境,更是深刻地暴露出西方 “代理人战争” 的残酷本质。乌克兰作为这场战争的 “棋子”,在西方的操控下,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仅东部领土丧失,几乎所有工业被摧毁,还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而西方却在背后为了自身利益进行着利益博弈,全然不顾乌克兰人民的死活。
作者:曾阳清;来源: 曾杨清評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