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俄乌双方开始大量使用光纤无人机执行作战任务。由于光纤传输信号指令时不怕电子干扰、传输信号稳定,而且易于改装,备受双方青睐。
据防务日志网站2025年1月报道,乌克兰国防部创新局举行了光线无人机的演示,共有十几种型号参与,其中一些型号的有效载荷能力高达3千克。此次演示的无人机,一般都是由遥控无人机、穿越机改装而成。前线士兵通过加固框架以支撑光纤线轴的重量,以及用火箭弹改装而成的战斗部,发动机和螺旋桨也得到了升级,以承受增加的负载。
光纤制导操控的无人机,就是通过光纤连接无人机和操作员,以此来传输控制信号和视频数据,而不是依靠传统的无线电频率来操控无人机飞行。
实战运用谋改进,改进技术在创新。
目前,走入战场的光纤制导操控的无人机运行原理,就是把光纤作为安全的高宽带连接,能实时传输反馈视频和控制信号,避免传统的射频干扰或GPS反制措施,使得操作员能远程安全可靠控制无人机,从而避开对方运用各种反无人机电子干扰尤其射频干扰战术,具有比现在依赖GPS和RF信号的无人机无法比拟的优势。另外,有些光纤甚至还可以直接为无人机提供电源,这就意味着无人机无需担心机载电池容量,可以飞行更远,实现远程奔袭作战。
一、光纤制导操控的无人机的性能优势
一是抗干扰能力强,精确打击。现在的无人机的控制方式均采取无线电控制,很容易遭到对方电磁干扰后而失灵,丧失作战效能。而光纤制导操控技术,就能解决困扰多时的电子干扰问题,将无人机的毁伤成功率提高了好几倍。这种无人机通过使用光纤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无接触控制方式的缺点,特别是在电子对抗干扰及物理屏障环境中,展现出极高的精确度和适应性。报道称,光纤制导操控的无人机在对方电子干扰环境中,能在1500米、5000米或10公里等不同范围内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二是战术机动灵活,价格低廉。光纤制导的FPV无人机,操作更为简单,战术机动灵活,甚至于可以追踪敌方的坦克装甲车辆,飞入建筑物内,找到目标启动爆炸。有的光纤制导操控自杀无人机价格低廉,重量很轻,而且民用市场上也有现成的光纤网络控制协议,可以用来操控无人机。
三是信号传输稳定,图像清晰。光纤制导操控的无人机,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信号传输,使得操作手能够精确控制其在地面飞行的轨迹,能精确摧毁敌方装甲车等地面目标。此外,这种无人机的图像传输质量也非常高,操作员可以通过VR眼镜和手柄操纵,实现对目标的精准锁定和打击。
二、光纤制导操控的无人机面临的问题
虽然光纤无人机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易于改装等优点,但它的机动性要比无线电遥控的无人机弱一些,飞行速度也有所下降,更容易被敌方轻武器击落。而且无人机携带的光纤可能在飞行员中被各种障碍物勾住,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光纤重量问题。光纤的长度和重量决定光线无人机的性能。以0.5毫米直径的光纤为例,搭配碳纤维和铝合金外壳时,其综合重量可能超过2000克,显著影响无人机的负载能力与飞行距离,降低了无人机的飞行性能。所以说,光纤无人机的重量多少,将关系到其可搭载的弹药、侦察设备等有效载荷重量多少,进而影响其作战效能。
二是光纤释放机制的限制。光纤释放机制要求无人机必须与地面通信保持高度一致,限制了其灵活性。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若滞空时间过长,极易受到战场环境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光纤断裂,这对其在复杂环境下长时间执行任务造成了阻碍。比如在复杂的环境如树林、灌木丛中,光纤极易被挂断,进而使无人机失控。
三是飞行时间和续航能力的局限。光纤制导无人机在飞行时间、续航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长时间作战任务的需求。此外,在战场上还有一款改装的自杀式无人机实战中暴露出许多缺点,如命中精度不够高、续航时间太短和也容易受到电子干扰后图像传输很不稳定且清晰度不高,需要普通的四轴无人机指示目标和配合作战行动。由于光纤较为纤细,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需避免光纤断裂,因此其飞行速度不能过快,变换动作幅度也不能太大,否则可能导致光纤损坏,进而影响无人机的操控。
三、光纤制导操控的无人机实战运用
2024年夏天,世界首架光纤无人机首次在战场上亮相时,视频显示有一条超细光纤线缆缠绕在无人机的一个卷轴上,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逐渐松开。该型无人机的主要优点是不会受制于电子战系统。此后,社交网络上有大量视频显示,该型无人机轻松躲过追踪,在对方强烈电子干扰环境中击中了步兵装甲车或坦克,其效果远超传统的无线电控制无人机,引起了世界军工企业的广泛关注。
在战场上,有一款FPV自杀式无人机,上面竟然带着一个光纤线轴,缠绕着长度为10.813公里的细光纤。这架无人机可“通过光纤进行有线控制,不惧怕任何电子战,并且能够传输高清晰影像。”这样一来,FPV自杀式无人机可以同时使用无线电和光纤制导,操作手通过光纤来控制无人机飞行和打击目标,可以避免敌方的反无人机电子干扰。还有一款利用AI视距技术图像来制导的无人机,操作员在距离目标数十米外的位置标定目标,随后自杀式无人机便会自主飞向目标,完成摧毁任务。
在俄乌冲突中,俄军率先将光纤无人机投入实战,并取得战果。这些无人机大多是FPV无人机,改进后最大的变化是在飞行时身后拖着一根光纤。这些光纤就是用来代替无线电对FPV无人机进行操控的手段。然而,战场中出现的光纤无人机,其光纤长度为5千米、10千米不等,这决定了它们无法在更大范围执行任务。这种较短的作战半径,也增加了操作手的风险,使操作手容易被对方发现。
光纤无人机的操作相对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术素养要求较高。操控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对其进行精准操控。不过,这些短板的存在,并不能阻挡光纤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与运用。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均提出过采用光纤控制的无人机,多数应用于系留式的无人机,其飞行高度几百米,通过一根光纤电缆与地面连接,可以供电和传输图像数据,但是无法飞远。一些国家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光纤无人机加以改进,如研发更轻更牢固的光纤、提高无人机的负载能力和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等。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的融入,光纤无人机或能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发挥作用,军用无人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许多国家将无人机技术转向光纤,必将引发一场无人机技术的变革新浪潮。
(作者:魏岳江 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