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海| 新中国、新时代,新在哪里 - 昆仑策
-
怀海| 新中国、新时代,新在哪里
2024-11-07
社会主义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了,新中国新在哪里?新时代新在哪里?支撑两个新的力量在哪里。这是我们必须搞清的问题。既然称之为新中国,那必然就有旧中国。那旧中国是个什么样子?1949年10月1日之前的中国被称为旧中国,是因为那时的国家深陷于无尽的苦难与黑暗之中,私有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旧中国长期遭受封建专制统治,这种统治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经济基础。大地主阶级掌控大量土地,在私有制的庇护下,他们成为政治上的主宰者,而广大人民处于被奴役的地位,毫无民主权利可言。封建王朝的更迭从未改变百姓被压迫的命运,后来又历经军阀割据,军阀背后往往有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私有制下的利益,割据一方。在这种混乱局势下,人民只是军阀混战的牺牲品,生命和财产安全毫无保障,被随意掠夺和侵害。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维护私有制经济模式下的剥削关系,独裁专制、贪污腐败盛行。普通民众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被完全排除在权力之外,社会公平正义荡然无存,人民成为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对象。旧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而封建土地私有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这种制度严重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手中,广大农民只能租种土地,他们缺乏对土地改良和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例如,很多地主只关心收取地租,不愿意投资修建水利设施或改进农业技术,导致农业生产长期依赖传统的低效率方式。在一些地区,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农民人均耕地极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粮食产量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封建土地私有制造成了社会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合理,阻碍了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大量的财富被地主阶层用于奢侈消费或购置土地,而不是投入到新兴的工业领域。这使得工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技术更新缓慢。而且,由于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消费能力不足,无法为工业产品提供广阔的销路。例如,在旧中国,民族工业生产的商品往往面临滞销的困境,因为广大农民根本没有足够的购买力。传统的商业也受到影响,商品流通主要围绕着地主阶级的需求,经济结构畸形发展。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下,发展艰难,规模小且技术落后。在城市中,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里,工人地位低下,成为资本家获取利润的工具。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工资,难以维持家庭生计。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海关、贸易等经济命脉,这也是为了维护其在华的经济私有制利益,中国经济沦为列强经济的附庸,国家财富大量外流,而人民在这种经济压榨下更加困苦。旧中国文盲率极高,教育资源匮乏且分配极不均衡,私有制下的贫富差距导致只有少数富家子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普通百姓,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只能在愚昧中度过一生,没有改变命运的可能。医疗卫生条件差,缺医少药,各种疫病横行,人均寿命极低。但在私有制的社会结构中,医疗资源主要为富人服务,穷人在疾病面前只能听天由命。社会等级森严,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权益得不到保障,“三从四德”等封建糟粕压抑着人性。在家庭中,家长拥有绝对的权威,家庭成员的地位取决于家庭财产和封建礼教,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固化了人民的低下地位。旧中国在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下,文化发展受到阻碍。私有制经济下的社会结构使得文化成为少数特权阶层的享受,广大人民被排除在外。无论是高雅的艺术还是教育资源,都被有产者所垄断。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动荡中艰难传承,同时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文化领域出现混乱,民族文化自信遭受严重打击,而人民在这种文化困境中,精神世界也变得更加迷茫和无助。1949年10月1日之前的旧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处于极度落后、黑暗的状态,私有制的不合理发展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地位低下,而新中国的成立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切,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生。看看新中国的由来,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中华儿女开始了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封建土地私有制严重束缚发展,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更让中国千疮百孔。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百姓困苦不堪。在政治方面,封建王朝腐朽、军阀割据混战、国民党反动统治独裁专制,人民毫无民主权利,长期遭受压迫。社会层面,教育落后、医疗匮乏、封建礼教枷锁沉重,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样的困境,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进行了英勇反抗,但因阶级局限性而失败。洋务运动尝试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但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戊戌变法希望通过改良来救中国,却也只是昙花一现。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然而革命果实被窃取,中国依然在黑暗中徘徊。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展现出强大力量。此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红军历经反“围剿”战斗,在艰难环境中发展壮大。尽管后来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但长征途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役,充分展现了红军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智慧,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更是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反“扫荡”等一系列斗争,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决战。辽沈战役使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平津战役则解放了华北大部分地区。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随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才真正标志着新中国正式诞生了。请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规定内容: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民主制度,普通民众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能够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再也不是封建王朝时期的被压迫者,也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被金钱左右的政治模式。新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官僚资本的没收,将其转变为全民所有的国营经济,到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模式所取代。在此基础上,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向蓬勃发展,逐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资源配置更合理,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从传统农业国迈向工业强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新中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且公平化程度高。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让更多人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医疗保障体系逐步覆盖全民,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旧中国教育医疗资源匮乏且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状况截然不同。新中国倡导社会主义新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摒弃封建糟粕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让文化领域充满活力。人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展现出不同于旧中国文化压抑的崭新面貌。新中国“新”就新在她打破了旧中国几千年来的私有制经济形式,实行公有制、集体经济形式;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人民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局面。实现人民自己当家作主,且用法规来保证人民的权利。今后谁也无权剥夺,否则,人民决不答应。75年来,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不是一路平坦前行,而是充满了荊蕀。宪法赋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中逐渐陆续被削弱;公有制、集体经济也在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中逐渐陆续被削弱。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了天量的贪污犯、出现了天量的欠债人、出现了天量的自杀人、出现了大家选择躺平、不结婚、不生子、笑贫不笑娼等严重的不良社会后果。人民在追问,咋变成了这样?《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对新时代的起始时间、主要任务、基本内涵、理论创新、伟大成就、伟大飞跃等,作出了全面充分的阐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的提出,是具有非凡意义的历史方位,处处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实践,展现出一系列全新的特征。新时代之“新”与人民当家作主紧密相连。发展模式的新变革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广泛征求民众意见。例如在从传统粗放式增长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各行各业的从业者积极为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人民参与到新兴产业规划中,像5G 技术相关产业发展,科研人员、企业家和普通劳动者共同为 5G 产业链的拓展出谋划策,从通信设备制造到基于 5G 的新兴应用开发,都有民众参与的身影,让这一发展模式变革更好地服务人民,创造经济价值。经济结构的新优化也是人民参与的结果,服务业、数字经济等比重提升过程中,电商直播这一新型商业模式的兴起,是无数中小微企业主、农户和消费者共同推动的。他们通过参与市场活动,反馈需求,使得电商直播打破传统销售限制,成为重要经济形式,同时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态势中,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实施过程中,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区域发展规划的讨论中。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居民、深圳市民、广州百姓等都围绕如何发挥各自城市优势积极发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协同互补,保障自身利益,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体现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有话语权。新时代的“新”和人民当家作主相辅相成。教育公平达到新高度,这离不开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参与和监督。在线教育资源的大规模普及过程中,家长们积极反馈孩子的学习需求,教育工作者们努力优化课程内容,贫困地区的居民积极为学校改善网络条件创造条件,让孩子可以和发达地区的孩子一样,同步学习优质课程,像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通过网络直播课程,能让学生聆听名师的授课,这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成果。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更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新型养老模式是在老年人及其家属的需求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社区互助养老成为新趋势,是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组织和管理的结果,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就能获得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他们也能参与到养老模式的改进中。就业方式的新变化中,零工经济兴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积极争取自身权益,通过工会组织、行业协会等表达自己的诉求,政府据此出台新政策保障他们的权益,在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中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真正成为社会建设的主人。新时代文化的崭新气象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文化传播途径的新拓展是民众积极参与文化传播的结果。新媒体平台成为主流,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兴起,是因为无数普通民众成为内容创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文化魅力。非遗传承人通过短视频展示传统技艺,吸引大量年轻粉丝,这一过程中,观众的反馈又促使传承人不断改进展示方式,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亮点也是人民需求推动的,文旅融合过程中,游客们希望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当地居民积极响应,将古老建筑与民俗表演、特色美食相结合,打造出全新的旅游体验。民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空前高涨,文化消费市场也随之升级,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都有民众参与策划和组织的身影,人民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彰显。新时代的“新”与人民当家作主深度融合。环保理念的新内涵是人民环保意识觉醒的体现,从单纯的污染治理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转变过程中,民众积极参与环保宣传和实践。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中,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旅游开发中,例如一些地区的农民主动学习生态种植技术,参与生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同时为生态旅游提供特色服务,既保护了环境,又实现了经济价值。环保技术取得新突破,离不开科研人员和民众共同的努力,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过程中,民众积极响应和支持新能源的应用,从城市的太阳能路灯到农村的分布式太阳能电站建设,都有民众参与监督和维护,促进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为能源结构调整注入新力量。同时,公众参与环保形成新局面,越来越多的环保志愿者组织和民间环保行动兴起,人们从意识和行动上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体现了人民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新时代,一个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进的伟大时代,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闪耀着人民当家作主的光辉。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旨在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运动以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代表人物包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爱国运动打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大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我以为,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创建的一种文化——人民文化就是我们的新文化。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文化?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革命时期、为追求美好生活建设时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一种文化。自1840年鸦片侵略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自由解放斗争。清朝时期,就发生了两次著名的农民运动,一次是太平天国以反侵略、反封建、反剥削的农民起义;一次是扶清灭亡的义和团农民起义;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推翻清政王朝,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十月俄国革命一声炮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送到了中国,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她只代表人民利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就提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独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思想的初成时期。党紧紧抓住土地分配等民生基本问题,形成了“人民翻身做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思想。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入手,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使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中解放出来,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加和支持革命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抗日战争时期,为充分调动各个阶层投身抗战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及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明确地主以减租减息、农民以交租交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并将此内容写入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42年2月,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中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要给人民以东西”。中国共产党还采纳了边区政府议员李鼎铭先生的建议,实行精兵简政政策。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出党进行革命的民生目标,即“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土地改革为抓手,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47年召开的全国土地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使广大群众分到了土地,充分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同时,党高度重视减轻人民负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为解决民生问题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和经济前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民生建设取得全方位进步,但由于“大跃进”、“阶级斗争为纲”等“左”的思想影响,党的民生工作也经历了曲折。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明显提高。毛泽东反复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教育方面,让广大穷苦孩子都能上学,普遍接受初中和小学教育。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80%,学龄儿童入学率仅占20%,到1980年学龄儿童入学率占93.0%。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扫盲运动决议,指出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扫除文盲,是我国文化上的一次大革命,也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的一项极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到1964年为止,全国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52%,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在医疗卫生事业上,新中国迅速消灭或控制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流行病与传染病,使城乡大多数人的医疗基本有了保障。在城市里的国家干部和职工中实行公费医疗制,其家属和未成年子女享受半公费医疗。60年代的“六·二六”指示提倡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医疗问题。人民群众积极响应毛泽东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全民体质”,大多数人的体质明显增强。毛主席关于人民文化在各个时期就有很多重要论述。比如:“人民,只有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创作的,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共产党定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只有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是会被我们压倒”;“兵民是胜利之本”;“唤起农工千百万,同心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大声喊出“人民万岁”!后来又在1953年2月18日,毛主席在蛇山黄鹤楼遗址前和小贩交谈。群众蜂拥而至,临走时,毛主席在船上脱下帽子,向人民群众挥手致意,大声喊:人民万岁!这些语句和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建设初期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人民观思想。毛主席始终强调人民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认为文化应贴进群众,反映人民群的生活和实践,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文化具有哪些特点呢?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民族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极其尖锐下去进行斗争,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主要由于当时的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当时是近代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阶段,旧社会尚未完全灭亡,新社会尚未完全建成,阶级分化尚未完成;还有当时民族矛盾、民主矛盾异常尖锐,革命迭起,战争频繁。使得划分“人民”概念的一个主要标准便是当时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鲜明的阶级性:这是“人民”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毛泽东的人民观与同一时期的国民观、公民观的最大不同,他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去分析和对待。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自然是主张阶级革命,并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而要进行革命斗争,就必须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辨别敌人和朋友,如此才能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才能取得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毛主席以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指出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广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这突出体现在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典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别的什么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独特性:由其政治性、阶级性所决定的;鲜明的历史性:“人民”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下具有不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鲜明的广泛性:“人民”指一切能够促进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占全国人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它包含工人、农民、兵士及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人民文化主要内涵是什么?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人民文化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条等条约。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刀光剑影战争中,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实践中创造的人民文化,是不同于以往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种文化。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与中国清政府签定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那一刻起,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科技、经济、中华文化变得一文不值。人民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及国外的先进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丰富人民文化内容。人民文化的核心是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让人民文化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经济治理等方方面面得到落实和保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发展,不断丰富人民文化内涵。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创、首创;人民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无上法宝;人民文化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列宁说,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人民文化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概念,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人民文化是社会凝聚力的源泉。它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信仰、传统和习俗,将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共同体,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新时代,人民文化传承和弘扬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诗词歌赋,从传统技艺到道德伦理,人民文化承载着先辈们的经验、智慧和理想,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使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代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诗词歌赋,从传统技艺到道德伦理,人民文化承载着先辈们的经验、智慧和理想,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使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新时代,人民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了科技、艺术、文学等领域的发展,为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新时代,人民文化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它提供了一套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和道德秩序,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新时代,人民文化要担当起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使命。既要珍视传统文化的瑰宝,又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使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新时代,人民文化要发挥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丰富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人才。在新时代,人民文化要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互鉴,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提升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在新时代,人民文化还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关注人民的精神需求,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关注人民的精神需求,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发展。在新时代,人民文化范畴极其广泛,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人民群众中宣传、发扬、实施到自觉遵守和维护就容易得多,事半功倍。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人民文化;坚持社会主义人民文化;坚持公有制人民文化;坚持改革开放人民文化;坚持共同富裕人民文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让各个方面都成为人民文化的坚守者、传播者、捍卫者。就形成了一个完整闭环,理论阵地上的铜墙铁壁就建成了。在国家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中进行充分运用和实践;在发展人民民主全过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进行充分运用和实践。不断开创新局面。把人民文化和共建人民共同体理念传播得更远、更高、更深、更实。坚决和抵制,污蔑、损害、有意曲解人民文化的个人作斗争。新时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大大丰富了人民文化的内涵。新时代只有全心全意实现好、维护好、运用好、捍卫好人民文化。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才会蒸蒸日上;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愿望才会实现。反之,将一事无成。新时代常常在讲要坚定文化自信。人民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淬炼中的苦难结晶。它代表着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思想;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历史以来最先进的文化思想;它将推动是人类文明滚滚向前发展。在人民文化思想指导下,重新构建我们的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有了魂的东西,才有说服力。去提炼和概括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人民文化,不断丰富人民文化的内涵和内容。全国上下大力去宣传,让人民文化流淌在祖国的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在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去自觉遵守和发扬,成为人民文化的传播者,让人民文化生生不息。人民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国外的先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丰富人民文化内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主义理论四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的新时代人民文化思想体系。请举全国之力去构建新时代人民文化思想自主知识体系。把世界人民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为世界人民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就顺义成章了。中国共产党把什么是新中国?什么是新时代?什么是新文化?这三个问题讲清楚了。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就围绕着新中国、新时代、新文化的本质要求去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等,去建设和发展新中国。新中国一定会绽放出更加无比灿烂的光芒;人民脸上一定会洋溢幸福的笑容!
(作者:怀海;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