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完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时间表:“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现在到二〇三五年,还有大约十年时间。怎样抓住这十年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成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国家治理》聚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安全、党的建设等领域未来十年的重点改革任务,邀请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聚焦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校长 王伟光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要着眼于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确保文化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公平分配,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法规政策、整合资源力量以及提升社会参与,健全文化治理体系,尤其是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双轮驱动下,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强大影响力。
△ 点击查看文章内容
深刻领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 彭森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大原则、整体部署和根本保证,是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 点击查看文章内容
以改革精神深入推进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绍荣
西安市雁塔区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杨宾燕
摘 要: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推进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在市场中活力竞相迸发。
△ 点击查看文章内容
坚定不移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 佟德志
摘 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体现在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等多个方面。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征在于“全”,优势在于“全”,所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战略重点也应该放在“全”上。要在实践中做到全方位协调,形成主体合力;全链条衔接,形成程序合力;全覆盖拓展,形成客体合力。尤其是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更需要照顾到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 点击查看文章内容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姜明安
摘 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的要求,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课题。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和推进:科学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严格执法,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公正司法,确保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全民守法,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依法执政,进一步加强党对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领导。
△ 点击查看文章内容
扎实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二级教授 齐勇锋
国家发改委经济与管理研究所高级经济师 季淼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 点击查看文章内容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丁元竹
摘 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社会福祉集中体现为人民生活品质。生活品质的测量和评价,既要充分考虑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提供充分就业和丰富物质产品、多彩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也要考虑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为了使全体人民更加公平地享受改革成果,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包括发展方式、环境生态、卫生健康、教育模式、生活方式等多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 点击查看文章内容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模拟与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 包存宽
摘 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现代化的全面超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路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推动环境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创造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新奇迹”。
△ 点击查看文章内容
以社会治理创新助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毛子骏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许晓东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战略目标。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对社会治理提出新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 点击查看文章内容
做好“根本保证”这篇大文章
原中央党校副校长 李君如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所谓“根本保证”,强调的就是能不能坚持、完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关系到能不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途命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下大力气做好“根本保证”这篇大文章。
△ 点击查看文章内容
来源:国家治理杂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