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距离伊朗对以色列的导弹袭击过去了一周,这一天也是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一周年,很多人都在猜测以色列很可能在这一天发动对伊朗的报复行动。《华盛顿邮报》在10月6日就报道,以色列计划在48小时内对伊朗发动大规模打击,美国还有一些媒体报道称以色列会在7日这一天选择报复打击伊朗。但10月7日已经过去了,以色列的报复行动并没有出现。就在大家观望时,网上还传出消息说,以色列国家广播公司发表了一份声明,以色列将推迟对伊朗的报复,原因是对伊朗核动能以及袭击伊朗后续危机的不确定性。这个声明的真实性待定,但以色列前两天对打击伊朗的行动异常高调是真的,摩萨德的账号发消息提醒世界,要所有眼睛盯着伊朗,以色列高层发帖称报复行动的倒计时开始。如果以色列不能在华盛顿邮报报道的48小时内行动,就基本可以视为以色列前两天反复渲染的报复行动真的推迟了,与之前的高调表现形成强烈的反差,也与以色列睚眦必报的人设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背离,还会对以色列极力修复“中东小霸王”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伊朗推迟对以色列的报复行动,就被说成怂,如果以色列推迟对伊朗的报复,会不会也被说成怂?用怂不怂解读国际时事和地缘政治,本身就挺奇怪的。这种能够牵动各方利益、改变地区甚至全球格局的军事行动,本来就不应该拍拍脑门马上就开干,而是需要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谨慎一点也不奇怪。不同于伊朗一贯有做事慢腾腾的习惯,以色列是一贯报仇不肯过夜,如果节奏突然变慢了,要么是还没准备好,与美国的分歧还比较大,要么就是外部出现了让以色列比较忌惮的因素。让伊朗推迟报复行动的,应该有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乌克兰对库尔斯克的突袭,伊朗需要时间评估俄罗斯对伊朗的支持力度,毕竟以色列是有美国全力支持的。
很多人都想起10月6日,伊朗官方通讯社报道的,发生在伊朗塞姆南省阿拉丹附近,4.4级的那场地震。因为他们怀疑这次地震实际是伊朗的一次核试验,理由是亚美尼亚的地质检测台记录到了这次地震,但没有记录到余震和横波,不符合地震的特征。当然也有人反对这种说法,因为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不符合地下核试验一般选择几百米深度的特点。我们不确定伊朗是不是进行核试验,但可以借这个机会谈谈伊朗的拥核问题。作为伊朗死对头的以色列是有核国家,去年以色列还有官员威胁对加沙使用核武器。美国在中东,除了有航母,还部署了巡航导弹核潜艇。伊朗作为抵抗之弧的组织者,头顶是有核威慑的。伊朗已经具备了研制核武器的条件和能力,是不是研制和试验,对伊朗来说,已经没有技术障碍,只是一个时机选择的政治问题。2022年7月,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哈拉齐(Kamal Kharrazi)就曾经表示,“伊朗已经能提炼浓度为60%的浓缩铀。对我们来说,提炼出浓度为90%的浓缩铀很容易。伊朗有制造核弹的技术,但我们尚未决定是否要制造。”哈拉齐同时指责美国:“美国没有为恢复伊核协议提供保证,这破坏了各方达成任何协议的可能。”伊朗这位高级顾问并没有承诺伊朗不寻求拥核,只是“尚未决定”而已。后一句话,更是在为有朝一日做出这样的决定寻求理由。一般而言,如果一个国家已经公开承认自己有能力制造核武器,那也一定会努力成为有核国家,只是需要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这个时机还一般是由对手提供。对伊朗来说,这个时机就得由美以共同创造,伊朗拥核的责任主要由美国来背。朝鲜拥核就是这么操作的。因为美国一再违背关于朝核问题的协议,给了朝鲜拥核的理由。
上个月24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中提到:“我们准备与世界大国搞好关系。与2015年参与伊朗核协议的国家会谈,如果协议中的承诺得到落实的话,伊朗伊朗将放弃研发核武器,美国和西方放弃对伊朗的各种制裁”。这句话被国内互联网普遍解读为伊朗要投降美国,伊朗总统也被广泛定性是亲美派、投降派。但伊朗总统的这段话,其实也完全可以换个角度进行解读,也有可能是伊朗在为核试验进行舆论上的准备。伊朗总统这段话说得很明白,伊朗放弃研发核武器,前提条件是美西方要履行协议中的承诺,但美西方并没有遵守这个承诺,而且今后美国也不大可能会遵守该承诺。伊朗总统的弦外之音也可以理解为,因美国和西方不放弃对伊朗的制裁,美西方先违约,伊朗研发核武器进行核试验,就有了比较充分的理由。如果以色列再时不时对中东抵抗力量进行核威慑,伊朗拥核的理由就更充分了。如果有一天伊朗有了核武器,责任全在美西方的背信弃约。再结合伊朗总统当时再三强调,“伊朗从未发动过战争,它只是英勇地抵御了外部侵略,使侵略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伊朗从未占领过任何国家的领土。它没有寻求任何国家的资源。它一再向邻国和国际论坛提出各种建议,旨在建立持久的和平与稳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寻求维护自身安全;而不是给他人带来不安全感。”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如果有一天伊朗拥核,也是为了维护自身安全的不得已之举。这么解读伊朗总统的演讲内容,逻辑上完全没有问题,因此,还真不能排除伊朗总统是在为伊朗未来拥核向世界提前在舆论上打预防针。如果伊朗有一天突然宣布有了核武器,我也不会奇怪。而且,事实也证明,伊朗并没有投降,用投降的逻辑去解读伊朗总统的演讲是很牵强的。伊朗作为总协调的抵抗之弧非但没有停止抵抗,反而抵抗的力度更大了。伊朗用200枚弹道导弹问候了以色列的本土和控制区,伊朗革命卫队还警告以色列,如果敢报复,就会受到更大的打击。伊朗政府还通过卡塔尔向美国方面表示,伊朗单方面自我克制的阶段已经结束。现在的伊朗对外进行地缘政治博弈,和以色列相比,是很讲政治智慧的。以这次伊朗对以色列的打击行动为例,伊朗方面多次强调,“在长时间的自我克制下”才进行的防御和自卫行动,并且是在合法防御权利的框架内,并以国际法为基础,主打一个杀人还要诛心,打了以色列还要世界大多数认可以色列该打、欠打,用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伊朗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节奏抑扬顿挫,操作行云流水,政治可以打高分,牢牢占据道德制高点,把道义的大旗抓在手里,属于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高水平操作。和以色列那种唯恐名声不够臭、树敌不够多的操作,在政治上简直是云泥之别。伊朗这个国家,你可以说他被渗透确实很严重,内部有比较强的亲西方政治势力,但你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他在整体上是软弱投美的国家。而且,被渗透严重的问题不是伊朗一家独有的现象,伊朗也肯定不是被渗透最严重的国家。换个角度想,被严重渗透还能强硬反美,说明伊朗这个国家的强硬派有底气也有实力的,伊朗国内有亲西方派,但并没有能够主导伊朗内政外交的方向。在一些国家,改革派和亲美派有很高的重合度,但在伊朗,改革派并不能与亲美派划等号。比如佩泽希齐扬是改革派,但从他对以色列的多次表态看,他跟亲美派、投降派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佩泽希齐扬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内容,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还是让时间给出答案吧。我们回到伊朗拥核的问题上。
一方面,伊朗在两个月之后对以色列发起报复行动,客观上也打造了伊朗保持克制、尽量避免冲突升级的人设。伊朗总统在联大讲演,为实现中东“持久的和平”而积极呼吁,有助于树立伊朗反对战争、爱好和平,保持中立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有核武器的以色列一再用行为向世界证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以色列的核威慑是伊朗和抵抗之弧在地缘政治博弈和军事回合战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如果伊朗有了核武器,就可以与以色列建立核平衡,并且为伊斯兰世界应对以色列的核威慑撑起保护伞。伊朗在这个时候进行核试验,那些与伊朗有矛盾的穆斯林国家的反对声音相对会比较小。伊朗已经通过打击以色列本土和控制区,证明了自己有突破美以防御系统,进行远距离精准打击以色列的投送能力,如果再有了核武器,以色列就会规矩多了。伊朗如果在这个时候拥有对以色列的核打击能力,对中东抵抗力量,对所有不肯屈服于以色列威胁的中东国家和人民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以色列这次报复伊朗的行动,与美国的最主要争议就是是否打击伊朗的核设施,以色列对伊朗拥核的潜力一直如芒刺在背,不允许中东再出现一个拥核国家,那对以色列就是灾难。以色列曾经轰炸过伊拉克的核设施,还多次暗杀过伊朗的核专家,会把打击伊朗的核设施作为重点目标。这次伊朗是不是真的在搞核试验,外部人很难搞清楚。即使是伊朗真的进行了核试验,伊朗暂时也不会承认,就让以色列和美西方去猜,保持薛定谔状态,反而让美国和以色列不好决策。如果这次地震不是核试验,伊朗也会继续寻找机会,向着拥核的方向努力。和朝核一样,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伊朗要么想办法研制核武器,要么在沙漠里拣核武器,否则,面对以色列的核威慑,底气会不足。抵抗之弧对世界反霸具有特殊的作用,可以有效牵制和影响美国的力量部署,现在中东的紧张局势经过一年的螺旋式上升,已经越来越向一场全面战争演变,必须伊朗自己或有人为伊朗提供核保护,这样才能坚定伊朗带领抵抗之弧的信心和必胜信念。考虑到以色列的极端行事方式,伊朗建起核保护伞,对世界反霸是积极作用大于消极后果的。最近,第四届中国电影周”在德黑兰拉开帷幕,抗美援朝题材的《长津湖》在伊朗上映,震撼了伊朗观众,在这特殊时期对伊朗人的斗志和必胜信心形成了激励。有伊朗观众称:“看到《长津湖》里的战士们,我仿佛看到了我们伊朗人在面对困难时应有的勇气和决心。”“美国军队不是不可以被打败。”抗美援朝不只是给我们打出了东北亚70年的和平,而且抗美援朝精神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精神核武器,成为我们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在这个时候对伊朗输出抗美援朝形成的软实力,时机刚刚好。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明人明理“,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