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一极财富的积累、另一极贫困的积累的规律。这一规律作用的最终结果是,“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了”。
追逐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促使资本主义不断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典型的现象。为了扩大再生产,就必须有资本积累,即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实现资本积累,一方面需要市场上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需要市场上有追加的劳动力以及维持追加劳动力的生活资料。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既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研究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产生的影响,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的构成和它在积累过程进行中所起的变化”。
资本的构成,可以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个方面去研究。
实物形态的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工人组成的。生产资料与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工人之比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完善的机器和生产方法的采用,耗费在生产资料上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断增长。按每个工人平均计算的机器、原料的数量不断增加,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价值形态的资本构成指的是不变资本(生产资料价值)与可变资本(劳动力价值)之比。
资本的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之为资本的有机构成。
总起来说,资本主义发展的现阶段,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资本的有机构成是不断提高的。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量中的比重下降,意味着资本使用的活劳动,相对于生产资料来说,不断减少。这就引起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的增长慢于社会总资本和生产资料规模的增长,但劳动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却在不断增加。这是因为,市场竞争迫使小生产者破产,破产的小生产者不得不寻找雇佣工作;机器生产的发展,为妇女和儿童的雇佣劳动创造了条件;此外,工人人口也因自然增长而增加。同时,使用效率更高的生产技术设备、劳动的集约化以及延长工作日,使得在生产规模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家可以解雇一部分工人,使他们加入劳动后备军队伍。
所以,资本积累的机制、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了不利于工人阶级的劳动力供求关系,相当一部分工人必然遭到失业。资本积累必然产生相对过剩人口,这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产业后备军、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后果,而且也是资本主义积累的条件。在生产下降的经济危机时期,失业工人就会急剧增加。当经济处于高涨阶段,资本家就会从失业工人中招收所需要的工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产业后备军“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附属品,没有它,资本主义经济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发展”。
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一方面,资本家掌握的财富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相对过剩人口,使得工人阶级状况恶化、贫困化。马克思把它概括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他指出:“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马克思指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他说:“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他从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中看到,未来社会将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