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生:中国重新估值为何被视为通缩 - 昆仑策
-
乔新生:中国重新估值为何被视为通缩
2024-04-12
中国重新估值为何被视为通缩
2023年中国经济克服困难实现5.2%的增长,难能可贵。可是,在一些西方新闻媒体报道中,中国已经出现了“经济通缩”现象。他们认为无论是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是从生产者价格指数来看,中国都已经进入了经济通缩的区间。
中国股票市场价格低迷,也被视为中国经济通缩的表现。可以这样说,按照西方国家经济标准和尺度衡量中国经济,一无是处。这一方面是因为西方新闻媒体不愿意看到中国经济走出低谷,实现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衡量东西方经济体系过程中,如果采用同样的标准,必然会出现不正常的现象。
首先,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角度来分析中国经济的质量。中国消费价格指数之所以下降,按照美国彭博社分析方法,是因为中国食品价格连续六个月下降,猪肉价格下跌尤为明显,达到26%。这本来是中国政府为了改善民生、促进农产品生产取得的良好效果,但是,反映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则是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对于食品生产者而言,食品价格下跌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大国而言,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即使西方一些财经媒体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只是考虑中国食品价格下跌,并不能反映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可是,他们反过来解释,认为社会对食品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食品价格下跌。由于家庭开支缩减,导致许多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生产者遭受重大打击。
这样的分析毫无疑问是典型的数字游戏。不断稳定消费品特别是食品价格,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是中国政府始终追求的目标。通过农业的现代化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即使在中国青藏高原,人们仍然能看到蔬菜大棚,当地居民可以一年四季享受新鲜蔬菜供应。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究竟是好还是坏,相信中国居民自己有发言权。
可是,按照西方统计方法,由于食品价格下跌,导致消费品价格整体下降,出现了所谓通缩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荒谬的逻辑。但非常不幸的是,被西方新闻媒体视为分析中国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本来是一个货币问题。如果货币发行量增加,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如果减少货币发行量,有可能会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可是,把货币问题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直接联系在一起,甚至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情况,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不要被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新闻媒体所误导,当然也不要被美国一些政客的宣传败坏心情。中国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食品供应充足、价格不断下降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新闻媒体讨论中国通货紧缩的问题,显然是别有企图。
其次,从生产者价格指数来看,中国经济质量不是偏差而是变好。生产者价格指数通常用来衡量生产者销售工业制成品价格的变化情况。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产业链和主要产品零部件的供应链系统相对完整,除少数产品依赖外国进口之外,绝大多数产品都可以在中国市场找到。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对中国实施遏制政策,最终不得不缩小“包围圈”,以所谓“小院高墙”对高端芯片出口实施禁运措施。不过用不了多长时间,美国会因为自己的出口禁运政策而感到懊悔。其中道理非常简单,中国是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工程师的国家。只要中国充分发挥自己制度优势,下决心发展中国高端芯片产业,用不了多长时间,中国就会成为高端芯片制造大国。
从具体的数据来看,中国主要出口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出现了非常激烈的价格战,电动汽车降价幅度超过5%。除此之外,中国运输服务业的价格同比下降,这也是导致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中国电动汽车价格大幅度下跌,非但不是中国经济的负面因素,反而充分反映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依靠科技创新,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脱颖而出。
尽管特斯拉等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发动价格战,但是,中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并没有因此而垮掉,相反地,他们依靠自己过硬的质量和技术创新,在这场价格战中增加了销售量。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正成为中国出口的一张名片。为了解决国内市场流通问题,国家运输管理部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大幅度降低交通运输价格。中国交通运输价格下跌,反映出中国政府在交通服务行业实施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成效。
电动汽车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交通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必然会导致生产者指数发生变化。但这不是通货紧缩的表现,恰恰相反,是中国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结果。正因为中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才导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依靠科技创新,不断降低主要零部件的价格,从而使中国电动汽车整体价格下降。正由于中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国内流通条件,通过完善水上交通设施,降低运输成本,从而使中国制造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流通成本不断下降。
同样的数据,之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根本原因就在于,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衡量中国经济现象无一是处。按照西方统计指标衡量中国经济发展情况,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之所以令人感到乐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只要食品价格不断下跌,交通运输成本逐渐下降,国内市场保持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就会一片光明。
按照西方统计标准分析中国的经济现象,是典型的刻舟求剑。笔者曾经多次提出,应当建立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尽管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正在与国际接轨,如果抛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统计指标体系,单独建立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难免会逐步与世界脱轨。这种观点令人不觉莞尔。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离开了中国讨论所谓世界经济,难免会令人贻笑大方。建立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非拒绝横向比较,而是要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标准体系之外,建立一套能够真正反映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核算体系。在对外交往中,当然可以按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关统计标准,对中国相关统计指标进行分析。但是,分析中国经济过程中,既不能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又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国家的统计标准,把单项指标作为衡量的标准。分析统计指标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合成谬误”。
最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可是,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心目中,中国经济只能是“半导体”。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西方国家对待中国的做法是,一方面允许美国具有优势的生产要素进入中国,从中国获得更多的“生产要素红利”,可是另一方面拒绝中国具有优势的生产要素进入美国,从美国获得“生产要素红利”。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不断地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试图在中国金融市场攻城略地。可是,美国断然拒绝中国企业在美国设立工厂,总是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为理由,拒绝批准中国企业美国投资。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非常简单,美国认为自己在金融领域具有绝对的优势,只要打开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美国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近些年来,中美政府间的谈判,美国始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方面对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提出批评意见,要求中国大量购买美国的产品,可是另一方面,对中美服务贸易的不平衡却视而不见,不断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允许美国金融企业在中国设立机构。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全面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欢迎美国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可是,中国经济基础是实体经济,美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非但不能破坏中国的经济体系,反而因为盲目投资中国的金融市场,亏损严重。美国贝莱德资产管理公司等一些大型金融财团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投资中国的股票市场,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严重“内卷”现象,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包括贝莱德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美国特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依靠自己的资金实力仍无法通过做空中国股票获取利润。这是美国投资者的悲剧,当然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意外之喜。
整体而言,中国正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解决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中国正小心谨慎地改变传统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措施,通过金融监管机构改革,逐步形成一元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高度重视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整顿中国证券市场秩序,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请上市,通过扩大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逐步消化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尽管一些学者反对继续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扩大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并不只是在现有的证券交易所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而是要广开门路,拓展渠道,通过设立更多的股权交易中心,活跃中国的资本市场,从而使中国证券市场充满活力,证券市场通过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总而言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可喜可贺。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基础牢固。当前要解决的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如何寻找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第二,如何解决中国市场公平竞争问题。第三,如何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形成合力,既重视货物贸易也重视服务贸易,既重视对外贸易也重视对外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相信只要上下同心,克服困难,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2024-1-24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乔新生”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