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上期,我从资兴县立中学简易师范第四班毕业。在各奔东西的前夕,同窗好友纷纷互送“赠言”以表达情谊和祝愿。
那时的学生没有现在的孩子这么早熟。听说如今有些十四五岁的学生,初中毕业就送给同学什么“愿您早日找到心爱的白马王子”、“愿您早日相会梦中的红粉佳人”……一类赠言。而我们那时的初中毕业生互送的赠言,多是抄摘一些名人的名言,如“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这些名言虽言简意赅,但由于不是自己的作品,“磁性”不大,时间一久就慢慢淡忘是哪位赠的了。唯独有一位平时喜欢和我“抬扛”的黄某某同学,他“创作”的一句很通俗却又别具一格的话,作“毕业赠言”赠给我,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一生受益匪浅。这位同学和他给我的赠言,都让我牢记于心,伴随着我走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也未忘怀。
那同窗写给我的赠言是:“请记住,我们还仅仅走到芋头坪道口!与植竹同学共勉”。
“芋头坪”是一个小村庄的名称。它离我老家只有四五里路远,是从我们村庄走向外面世界所必经之地。那学友是针对我当时既有傲气又缺乏毅力的弱点而“对症下药”写出的。我理解他的意思是说:莫忘了,我们虽然中学毕业了,但在人生道路上还只走了极短的路程,前面要走的路还漫长得很,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要灰心丧气,而要把现在当作新的起点,继续迈步往前走。
同窗的这一赠言,对于我来说,真可谓乃“警世恒言”,经常警钟般在我耳边响起,令我常常自我反省,谦虚谨慎,“夹着尾巴做人”,不断努力提高自已。
在文化方面,我学历不高,但在我的同代干部中,比我文化更低的不在少数,连信都不会写,把“80%”念成“八十、—零一零”的,也不止一个两个。甚至还闹出过这么的笑话:那时有位文化很低的领导同志在台上作报告,其实就是念秘书写的讲话稿。也巧,秘书写的那讲稿写到一句毛主席语录“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时,这个“吗?”字写到下一页纸上了。而这位作报告的领导念稿念到这里时,他竟把这句话的意思念反了,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坐在他身边的另一位领导同志发现他念错了,就小声提醒他说:“喂,后面还有一个吗”他便补充一句:“对,后面还有一个吗。”这就是缺少文化的干部闹成的笑话。
比较而言,那时我在干部队伍中还算是一个“秀才”,写个什么文字材料,在咱那小小的单位里我还算得上“一支笔”,常常博得领导和同事的赞扬。尤其是当我的“豆腐块”常见于报刊后,恭维之声便常常耳有所闻。坦白地讲,我也曾有过沾沾自喜的时候。但是,每当我想起那位可称“诤友”的同学的赠言,我的头脑就会从飘飘然中清醒过来,认识到自己“还仅仅走到芋头坪道口”,根本谈不上“有文化”、 “有知识”,不说是还没有攀到“书山”的半腰,就连距“山脚”也不知还有多远。我只能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永远把自己放在“芋头坪道口”这个起点上,活到老,学到老。由于同窗赠言的鞭策和激励,我一生没有养成溜街、进茶楼、酒肆,玩牌、搓麻将的爱好和习惯,唯一的嗜好就是读读书看看报。买了电视机以后,看电视也成了“家常便饭”。如果说,“麻迷”一天不搬“砖块”就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话,那么要我一天根本不摸书报,我也真的会“难受死了”(几十年前,我患青光眼、白内障,视力严重下降影响了看书写字,其苦头我已品尝够了)。
由于我养成了爱好阅读的习惯,当1956年组织上把我调到地委讲师团当理论教员时,我利用那单位特好做学问的机会(那里每个教员分得一间单房,既作宿舍又作办公室,不像其他草位的干部,要集体坐班,谁有空闲想自学点知识都难。而在不要集体坐班办公的讲师团,每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外,所有时间都可由自己安排学习和备课),不但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党史党建这3门马列主义基础课程(这是理论教员的必修课,由组织上派我们到省委党校去学的),还自学了大学中文系的全部课程。我在讲师团工作那3年,等于上了3年大学。从而大大提升了我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知识,不但使我胜任了当时的现职工作,上讲台给地直机关干部讲了理论课,而且还为我后来走进文坛,从事文艺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思想方面,同窗的这一赠言对我来说也同样起到了“警钟长鸣”的作用。我早在1955年9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似乎可以把“思想”与“先进”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了,可以摆摆“老资格”了。是那同窗的赠言启发我认识到:思想也同“书山”一样,有让人永远也难以攀登上的高度,自己同样不能停留在“芋头坪道口”这个层面上。我经常想起一些革命烈士的嘉言懿行,比如方志敏烈士的话:“为了阶级的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住简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包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窝似的处所!不稀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的劳苦!不稀罕富裕,宁愿困穷!……我能舍弃一切,但我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方志敏用鲜血和生命佐证了的这段语言,就是够我们一辈子不断努力攀登的“思想高山”。面对这些“高山”,我能以组织上入了党而满足么?不!应该努力做到思想上也入党,力争做一个合格的党员才是。也就是说,在思想上也不能以达到“芋头坪道口”为满足,要继续不断向上攀登。因为有同窗赠言的警示,所以我一生中每当思想上产生了私心杂念的苗头时,都能用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崇高信仰和高尚品行当镜子对照自己,让心理不平衡的念头一扫而光。可以这么说,我在将近半个世纪的仕途生涯中,在有钱的县、市人民银行任过职,也在有权的地委办、组织部任过职,曾遇到过一些诱惑。但是,我都抵抗住了,做到了“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即使是在“过苦日子”的那3年,都获得“红勤巧俭四好干部”、“六好干部”;下放农村劳动(含抽到当地县直机关工作约3年时间)也被评上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五好干部”的光荣称号。这应该说,黄某某同学给我的那句赠言是功不可没的。
(作者: 欧植竹,又名欧阳植竹,昆仑策特约评论员,湖南省作协会员,省文联第四、五届委员,省文艺理论研究理事会理事,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郴州市文联原主席;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