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鉴:在对“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的思考中,重温“为人民服务”的深厚内涵 - 昆仑策
-
可鉴:在对“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的思考中,重温“为人民服务”的深厚内涵
2022-05-18
这篇对“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的驳斥文章(参见【相关阅读】),我读后深以为然。在成长经历和阅读经历中,这种理论,以及理论所关联的现象,我看到了很多,也意识到其背后的很多潜在危害。今天在读到这篇文章时,更启发了我很多的联想。说实话,绝不能把这个理论的危害看浅看轻了。这个理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国家社会的危害,如蚁穴之于长堤,不可小看。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理论存在的一些历史原因和理论解读,从现象入手,列举了人性的复杂性、历史原因、偶然因素、文学作品、统治阶级需要等几个因素,最后从现实举例,驳斥了这一观点,证明了其不合理性。我读了之后,觉得还不够过瘾,个人对这个理论的现实意义还有一些思考和联想。刍荛之见,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我认为,“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的理论,实质上是封建遗毒的新形式表现、是庸俗进化论的当代延伸,是对现实问题别有用心的歪曲解读和引导,从长远来看,更是对“为人民服务”根本原则和思想根基的蛀蚀,如果不对其本质进行深刻的揭露,不能起到批判的作用。
一、“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论,本质上是历史的倒退和封建思想的变化重演
从历史看,“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论调,实质是历史的倒退,有着纯经验主义认识逻辑的欺骗性。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句话初看之下,字面上好像是没错的,甚至好像通过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好像还挺有道理。但是究其实质,还是一种封建地主阶级美化自己的思想,在当下被新的既得利益集团利用,老调重谈,以美化自己,及证明自己现有的财富地位应当得到保持的合理性的理论。其要表达的态度其实就是认为贫苦大众缺乏文明,愚昧落后,而富人特别是有知识有“道德”的富人因“善心”而施舍和管理他们,其表达内容在实质上和古代“牧”民的思想就没什么区别了,是一种极大的倒退。(唐以前,地区管理者叫某州牧,如“益州牧”、“徐州牧”,从这个名称我们就能看出来对待百姓的根本态度,视民如牛马,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点,上篇文章已经论证得足够详细,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从现实看,“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论调,通过将经济属性赋予道德色彩的欺骗性,起到间接为资本主义思潮提供理论解释的作用。
对于“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论调,其现实的认知来源,在于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先富”群体和“后富”群体在拉开差距之后,“先富”群体收获了富裕,在得到了物质基础之后,进一步感受到了所谓“文明”生活,对身居祖国最广大的落后地区的贫困群体,产生了一种类似于中世纪的西方人到达原生态的地区“惊叹其愚昧及落后”类似的态度。其本质上就是对财富来源逻辑的错误理解,对自身所处基础的认识不清,以及对国家、民族集体意识的缺位。(因为先富者获得更大发展的本质还是沾了整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光,是因为其有相对于后富地区的一部分地理、交通、区位等等因素,其个人因素实际上是占小部分的。这里暂不多谈。)
但就对落后地区的“偏见”举例而言,现实表现是很多的,比如微博热搜上时常出现的“被拐妇女成最美乡村教师”、“丰县八孩铁链女”等等,这些现象对于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一代人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可想而知,于是顺理成章的,贫困乡村就和“愚昧、落后、贫穷”这样的标签联系到了一起,甚至于和买卖人口,违法犯罪这样的词无形之中扯上了关系,在这样的认知逻辑之下,“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论能够收获市场,自然也是不足为奇的了。
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社会意识自然会引发社会现象。那么,既然贫穷带来愚昧,愚昧导致落后,那么“文明人”当然要逃离这些地方,而奔向更美好文明的方向。于是顺理成章,一段时期里,马云就成了“马爸爸”,王健林成了“国民公公”,扎克伯格成了“技术宅一夜暴富的标杆理想”,马斯克成了一心探索科技顶峰的“当代钢铁侠”所有的先富、巨富似乎都成了道德楷模,人生目标,在引领社会前进,代表未来的方向了。
于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脱离底层的所谓“精英思维论”出现了。这一理论当然还是很有欺骗性,在这种理论的描述中,越是底层,越是充满了动物性的弱肉强食,充满了各种“不文明”的人和事,而因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现实存在,贫穷的原因都源于穷人的不奋斗和懒惰、认识缺乏。因而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当然应该奋勇向上,逃离底层来实现个人命运的改变和阶层跃迁了。这种“精英论”的本质是一种只看到小我的利己主义,只不过这个“我”稍微大了一点点,扩大到掌握了知识的精英阶层全体,恰好劳苦大众也没什么发言权和机会,于是也就有了这样的结果。殊不知,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和世界,从来都是整体的而不是能够割裂存在的,如果“大我”出了问题,“小我”早晚也会不好,这是客观规律必然导致的结果。
好在真理的力量就表现于,虽然看似有理的理论可以蒙蔽人,而实践过程中,真实世界的真实表现终究是骗不了人、也不会骗人的。当新一代青年在工作、生活里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叫资本剥削,什么叫榨干剩余价值,甚至亲身体会了什么叫“自己最终剥削了自己”(比如一个程序员,自己购买了自己公司的股票,作为股东反馈意见时提议公司要开源节流以优化利润结构,提升公司股价,结果他的建议最终导致他的整个部门都被公司“优化”了)。如此黑色幽默的事情,居然真真实实出现在了生活中,特别是随着时间推移,很多反面典型的出现,让人们发现好像物质充足了并不会必然带来精神道德的提升,如名气甚大的蓝翔掌舵荣兰祥的家斗大戏、当当创始人李国庆与其妻子“夺印案”,都让人啼笑皆非。这一切现象背后的原因,怎能不引起集体的反思?
归根结底,这种表述为“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的“为富则仁”论,其本质还是西方的庸俗进化论那一套,就其于当下的宣传作用和背后用心而言,与两百年前资本主义社会以“庸俗进化论”为理论依据美化侵略剥削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体现的实质其实就是理论的阶级性。还是一种阶级为自身利益所做的理论背书。
二、重提“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论,是对“为人民服务”根本原则和思想根基的蛀蚀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论的本质是对庸俗进化理论的延伸。从思维逻辑上讲,是对“为人民服务”根本原则和思想根基的蛀蚀。试想,如果默认“贫富间的道德差异”,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变成了善人对落后人的施舍,是强者对弱者的悲悯。既然是悲悯和施舍,就天生带有了一种正义感和道德的法理性,而如果有了这样的道德优越感,那么共同富裕在道德上就不那么合理了,就是主动权在“先富”者手里的“仁政”,而非一种出于对社会规律和历史规律认识的进步行为了。正所谓最好的谎言,就是只说部分真相,以带偏认知,歪曲价值取向。从这个角度看,此论调的危害性,实在不容忽视。
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很多“变质变味”的共产党员,突出表现为脱离群众的高高在上,和损公肥私的贪污腐败。归根结底,从思想逻辑进行分析,部分人为什么不愿意为人民服务?很多是因为觉得人民是包袱、是麻烦。那为什么觉得人民是包袱、是麻烦?因为觉得人民愚昧而无知。为什么觉得人民愚昧而无知?因为他们认为底层人民没有受到充分的教育。为什么没有受到教育?直接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生存资源不够,因为人的发展规律一定是先物质后精神的。所以才有古人所言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人也有推论“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那么,这真的是对的吗?这还是陷入了形而上学的哲学陷阱,认为社会道德的进步总是一成不变的,忽视了文明的进化和社会的进步。比如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三年自然灾害、还是备战备荒时期,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岂不是“民不足”吗?为什么表现出那样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取得了那么多骄人夺目的成就?事实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思想下,人民绝不是“穷生奸计”的,而是充满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昂的创造奋斗精神。反而人一旦受到了物质思潮的影响,被资本异化,就会做出很多自身并不愿意做出的事情来。举例而言,比如十八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市民,也许本人只是个老实善良的工薪阶层,购买了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希望能够通过股票的升值赚钱养家,让生活过得更好。可大量这样的投资最终导致东印度公司为攫取利益的最大化,对广大殖民地的人民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剥削。这就是资本异化的可怕,以古鉴今,其中的逻辑更值得我们深刻地思索和警惕。
从现实影响看,“为人民服务”原则是我们党的宗旨、执政的思想根基,一旦受到蛀蚀,危害性难以估量。“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看似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错误理解,实则在当下的时代重提,以及其种种演化的文艺、娱乐、宣传形式的表现,包藏祸心甚恶,危害极大而深远,不可不予以重视和揭露。
三、在对“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的批判中重温“为人民服务”,感悟毛主席的良苦用心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源于1944年9月8日毛主席为纪念张思德作的一次著名的演讲,这短短五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有极其深厚的思想来源,它代表着对人民史观的认同,也是坚定相信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具体表现。就现实而言,对于所有想突破现有制度设计谋利的人而言,“为人民服务”几个字,足以锁死一切图谋,它可以算得上人民共和国奠基的“思想柱石”。
自从新中国建国以来,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就已融入一代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从建国初期共产党员“吃苦在先,享乐在后”,“98抗洪”、多次的“抗震救灾”、直到新时代的“抗洪抢险”、“扶贫攻坚”,来自各个时期,各行各业的无数英雄模范早已数不胜数,支撑他们无私奉献、拼搏奋斗的精神指向,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满含着光荣,充满着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着上到领袖,下到普通工农商学兵的共产党人不断努力,勇当中华民族的先锋。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为人民服务”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政党和军队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制度优越性的力量根基,称其为“思想柱石”应该是毫不夸张的。
从毛主席的成长和思想形成过程中,也可以让我们深刻领悟“为人民服务”的逻辑脉络、现实意义和良苦用心。早年的毛泽东,在母亲那里继承了悲天悯人的善良情怀,传承成长出了普渡众生、救苦救难的基本思想价值取向(我认为这是毛泽东为什么成为毛泽东的最根本原因)。少年毛泽东,在定王台阅读穆勒名学等书中,从严复、穆勒、亚当斯密等中西先哲的思想里,收获了打开社会规律认知的钥匙,产生了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的思维萌芽。青年毛泽东在一师学习的过程中,在对伦理学等内容的深入思考中解读了人性,结构了社会,在这一切的一切基础之上,才有了他后来产生的对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才有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学习和进一步发展。而“为人民服务”,就是他在认识到了解放生产力的方向,就是社会前进的方向这一历史规律之后,经历了实践的打磨和淘洗,最终确定的宗旨。正如毛泽东多次讲过的,人民是水、我们是鱼,在当人民的老师之前要做好人民的学生。“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理顺了领导者和人民的逻辑,也告诉了一代代共产党人,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这句话满含对人民伟力的认可,以及对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无论是在任何时代,都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毛主席教导我们: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就被别人占领。他还说,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我们这代人,亲眼见到舆论界的群魔乱舞,各式各样的声音背后,其用心是善是恶,虽然的确难以轻易辨认。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表面,发现内在逻辑,只要努力做到这一点,再险恶的用心,再深层的掩藏,也不能欺骗我们。总之,青年想要思想独立,就要学会从历史中学习规律,在现实中理顺逻辑,这是青年人成长的必经之路。需要一代代青年人不断地走好自己的“觉醒年代”。
胡懋仁:所谓“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作者:初心可鉴;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