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刚:我们在宣传上为什么经常干不过美国? - 昆仑策
-
任志刚:我们在宣传上为什么经常干不过美国?
2022-03-28
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过去很长时间里在宣传上总是弱于美国。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用老办法,去翻翻历史,看看能不能找出其中的缘由。
我们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感觉,就是发现过去几百年里西方人写的所谓世界名著,大多数也是鄙薄财富的;在文艺作品中,富人的形象多数也是反面角色。以至于我们有一个错觉,好像全世界(无论欧美还是前苏联)的价值观都和我们中国人接近似的。然而后来我们发现这是个假象。这一现象表明的其实是,我们所说的那个资产阶级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完全漠视意识形态的。原因是他们信仰金钱,他们在全力以赴赚钱,根本顾不上务虚。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世界名著其背后的推手应该是欧洲的旧贵族。欧洲的旧贵族一面与资产阶级联起手来发财,另一方面通过文学作品贬低和鄙视资产阶级,以保持自己在精神世界里的优势。这样才能解释这几百年来西方所产出的世界名著中的价值倾向。
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其价值导向要比欧洲旧贵族先进的多,所以引领了一个时代,在二战前后达到了巅峰。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当年欧美知识分子中普遍左倾,就说明在最初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战中,苏联是占据上风的。以至于美国政客们在二战之后要发动冷战,都需要开动国家机器以暴力手段来打压和控制美国人的思想和倾向。我们熟悉的麦卡锡主义就是典型。
但令人惊讶的是,当资产阶级的核心人物(金融资本家们)也意识到必须参与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战之后,他们开始出钱来搞宣传,用资本来控制媒体。没想到的是他们居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很快做到了良性循环。投资和控制媒体不光是能够占据宣传领域,而且还做到了盈利。如此一来,金融资本就更热衷于投资媒体。最终,美国金融资本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的媒体。其结果就是从某天起,很多文艺作品中,有钱人变成了天使,而穷人变成了反派人物。就这样,资本通过控制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全世界大部分人的价值观。
而其后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战中表现不佳,最终甚至失守。苏联人在这个领域打败仗的原因,我们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经总结过,那就是在教条主义泛滥之下,只能靠国家行政权力来推行,其宣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当年我们在总结苏联的教训时候,其实也是高度警惕的,也是试图避免重复这种错误。然而几十年过去之后,我们赫然发现,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好像也没有占据上风。我们依然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教条主义总是难免,而且一直在依赖于国家行政力量。结果投入大产出小,效果不佳,所以就有了干不过美国的感觉。
这一现象应该我们引发我们更深度的思考。显然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为什么在和资产阶级金主们的斗争中,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诸多领域,都或多或少的能打成平手。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战中却总是处于下风。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东西可能更贴近人性中的自私的那一面,所以更接地气,所以更容易吸引人;而无产阶级所倡导的那种无私,显然对人的要求更高,需要有更高的觉悟和层次。
如果这个解释成立的话,我们反而不担心了,就不再焦虑和郁闷。知道了我们的劣势并不完全是坏事情,因为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再以一时的成败和流量作为衡量我们宣传工作的标准。我们需要的是坚定信心,想办法补齐短板,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我们需要尽量少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尽量的联合起民间力量以建立更为广泛的统一战线,来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战。
作者:任志刚 来源:子任思想读书会(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