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凌英:苏联是因误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而导致公有制失败吗? - 昆仑策
-
顾凌英:苏联是因误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而导致公有制失败吗?
2024-10-31
苏联是因误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而导致公有制失败吗?
——读刘永佶《“苏联模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缺陷与历史意义》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揭示的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改造旧世界,开辟社会主义世界新纪元的国家。在苏俄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在帝国主义包围与侵略下,艰难度日的中国人民也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标志着20世纪的世界资本主义,已经不允许世界上落后的民族,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寻求自己翻身解放的出路了。
苏联是世界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一个“吃螃蟹”的先驱。苏联在世界帝国主义的围攻中,所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成功的、伟大的、了不起的。它使落后的帝俄,只经过了30多年,就依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号强国,而且成为二次大战中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中流砥柱。她像一座辉煌的灯塔,照亮了全世界被剥削、被压迫人民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使他们在深沉的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但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到1956年苏共二十大为止。斯大林1953年去世后,篡夺了苏共领导权的赫鲁晓夫,1956年就作了大反斯大林的没有一句真话的秘密报告,分裂了斯大林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阵营,断送了二次大战后世界革命的大好形势。伟大的苏联和东欧经过了35年的量变到质变,终于1991年在共产主义叛徒戈尔巴乔夫的主导下红旗落地。
世界历史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究竟向何处去?仍然是我们必须关注和探索的课题。而20世纪初,苏联的十月革命催生的社会主义苏联这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发展和最后的夭折,是值得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认真研究、探索、深思的重要的现实课题。
刘永佶老师的文章《“苏联模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缺陷与历史意义》(以下简称《刘文》,见【附录】),提出了自己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成败原因探讨的基本看法:
“苏联模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创举,受苏联特殊历史条件和理论认识局限的制约,实行半个多世纪后因其内在缺陷而失败。通过考察‘苏联模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创行者和论证者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基本理念的误解,指出其理论上的基础性偏差;进而分析其理论和制度权利体系的缺陷,指出正是因为这些缺陷的不能及时、正确克服,导致其失败。”
这样的结论能够站得住吗?
关于1991年苏联社会主义的夭折,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分析。
对于刘永佶老师指出的苏联“因其内在缺陷而失败”,而其所谓的内在“缺陷”,是指“苏联模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创行者和论证者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基本理念的误解。由于其理论和制度权利体系的缺陷的不能及时、正确克服,而导致其失败。这样的分析,与苏联实际真实的历史是有相当的距离的。
我们认为,苏联红旗落地主要是由于:革命的无产阶级还缺乏对崭新的社会主义革命规律认识,还缺乏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无产阶级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剥削制度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往往看不到私有制传统观念的顽固存在,看不到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的尖锐性,往往放松了对马克思提出的“对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私有”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而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对无产阶级革命骨干的进攻和腐蚀,配合以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才是苏联和一切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失败的真正原因,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阶级斗争的的客观规律。
《刘文》认为:
“苏联模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俄国革命以后,由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领导人创立并实行的,并在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4年出版)中进行系统论证。不论斯大林还是教科书的编写者,都自称其探讨和论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的。然而,这部教科书,在论证“生产资料公有制”时,却没有引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这段话:“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这是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私有制矛盾的系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充分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必然性,是他对否定资本私有制的新制度的基本理念。
我认为我们研究苏联的问题,从历史发展的实际出发,必须把列宁、斯大林时代与赫鲁晓夫之后的时代区别开。因为这两个时代的苏联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可以说列宁、斯大林时代是苏联革命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奋勇前进,取得胜利、辉煌耀眼的时代;而后斯大林时代,则是苏联修正主义统治集团背叛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从胜利走向失败的时代。因此,这两个时代的特点是根本不同的。
那么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没有引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这段话,是不是它的疏忽或错误呢?当然不是的。
首先,马克思所设想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在现实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必然是分两步实现的。第一步在社会主义阶段,就是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强制地将资产阶级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成劳动人民的全民所有制,先达到消灭剥削制度的目的,实现马克思的“第一个决裂”,并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通过继续社会主义的革命实现马克思要求的“第二个决裂”,使社会主义在革命和建设两个方面都达到共产主义的目标;第二步,阶级消灭之后,国家也消亡了,人类社会就进入到自由人联合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共产主义新时代。这两个进化阶段,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有着内在联系的完整过程。如果以后一个阶段共产主义的自由人,去否定前一个阶段的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完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歪曲和曲解,是有意把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变成“空想社会主义”。
我们都知道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否定之否定”,是有一个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的历史过程的。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无产阶级必须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中,通过暴力革命,把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转变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才有可能实现它的第一步。
马克思接着说:“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接着马克思说:“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首先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在苏联和中国就是没收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笔者注。)
马克思认为必须采取一些措施,这些措施“作为变革全部生产方式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发展进程中,当阶级差别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众的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这时阶级就消灭了。
马克思在这里清楚地说明:“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年5月第1版,第271-273页。)
我们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中,可以理解到在20世纪1917年的十月革命成功,刚刚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夺取到无产阶级的手中,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时候。对于马克思所说的:“作为必不可少的变革全部生产方式的手段”,也还刚开始实行。对于马克思的“两个决裂”还远没有可能全部实现的,短短39年的社会主义建国史中,虽然苏联和中国都努力地初步实现了第一个决裂,即“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私有制与剥削);但是关于第二个决裂,即“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私有观念)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到的。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资本主义私有观念随时可能在无产阶级思想薄弱的环节,死灰复燃。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当时的苏联怎么可能脱离现实地幻想实现阶级和私有观念完全消灭之后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共产主义时代的基本理念呢?
在存在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为消灭产生剥削的“私有制”,必须以与之相对立的,全体劳动者拥有产权的“公有制”取而代之。在马克思设想的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阶段导致的“两个决裂”已经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正因为阶级和私有制已经消亡。所以马克思才认为那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马克思为什么运用“个人所有制”这个范畴呢?因为“私有”与“公有”这一对概念,是阶级社会历史阶段的概念。共产主义社会已经没有了“私有制”,因此它的对立面“公有制”的概念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在实际上由于脱离了阶级束缚,那时的人们是“自由人”,那时的社会叫做“自由人联合体”。他们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协作生产,并且在计划生产的基础上合理地、平等地支配他们的产品。可想而知他们的生产资料仍然是共同的。
但是,这个时代距离我们今天还是十分遥远的将来。
苏联的复辟正是由于在彻底消灭传统的私有观念的问题上出现了漏洞。譬如他们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强调的“物质鼓励”就是对私有观念的妥协与退让。
1953年斯大林去世,1956年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就上台,放弃了斯大林坚持的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本身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向前发展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仍然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谁战胜谁?在阶级利益的问题上谁战胜谁?也就是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如何将社会主义‘两个决裂’的革命进行到底?可见无产阶级如何在世界上彻底消灭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剥削阶级的私有观念,仍然是今天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要求。
在20世纪末,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资产阶级暂时取得了优势。苏东红旗落地大大缩小了无产阶级阵营的阵地。直到21世纪的今天,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较量中,至今还没有更多质变的现实胜利。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不去研究现实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反而空想自己已经生活在阶级已经消亡之后的、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时代,作为完全的“自由人”“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联合体中,这不是太遥远了吗?
二、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目的是消灭阶级剥削,使劳动者成为生产关系中的主人,这个目的在斯大林时代已经得到实现
列宁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当然也是无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的保卫者。无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有着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保护,就为无产阶级和劳动者所有,都生动地体现在劳动者的日常生活中,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
《刘文》以很多的篇幅,来讲资本家的资本所有权和劳动者的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这是片面的。世界上的自然资源,本来就不属于任何人。劳动工具是人类的创造,应当属于全人类。至于所谓的“劳动力”是属于每一个健康人的。资本家作为“人”,他难道就没有劳动的能力吗?!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家,他也必须劳动。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会制造工具,会劳动。世界上的人是相同的:都是劳动力。没有人类的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世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来并不需要把人划分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这样的“对立统一”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范畴。
刘永佶老师的整篇文章,洋洋万言,所表达的就是“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和它的意识形态。恰恰证明了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距离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裂”,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这段话:“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第一个否定。是指资本主义以资本主义社会化的大生产否定了封建主义私有制的小生产是第一个否定;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造成的对自己的否定,就是解决社会化大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第二个否定,是否定之否定。这个否定就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在社会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我的理解这种个人所有制就是:人人平等,没有剥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而这样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已经是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新型社会。而这种社会的出现是在全世界已经彻底实现了两个“决裂”之后,而绝不可能是之前。
苏联1956年,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已经雄辩地证明了当时的苏联还远没有达到与传统的私有观念彻底决裂的程度。
而在我们中国,1956年的三大改造完成,仅仅是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对于农村私有制的合作化,还是初级的,还在完善之中。至于个体小商贩、小业主的夫妻店,只要不带剥削的私有制,根本没有伤他们的一根毫毛,社会主义革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初期所恢复的,其实是剥削制度,而主要的并不只是私有制。我们的社会主义离马克思的“两个决裂”,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怎么可能实行没有阶级的“自由人联合体重建的个人所有制”呢?
由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斗争的空前尖锐,无产阶级需要强调的是无产阶级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力量。强调了“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就没有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在斯大林的苏联和中国的毛泽东时代,非常强调阶级团结和集体的力量,否则就不可能战胜比我们强大的武装到牙齿的阶级敌人。
而且每一个劳动者是不是国家的主人,是不是自己生产资料的主人,不仅仅是看写没有写在法律条文上,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劳动的、住房的、医疗的、受教育的、养老的、劳动保护的、文体娱乐的生产管理的权利,都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生活中。难道工农劳动者会不知道吗?
要想不失去自己已经得到的权利,就必须坚持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走共同富裕道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并为进一步真正消灭阶级,“在自由人联合体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创造条件。那就只有团结起来,坚持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某一天达到彻底的“两个决裂”,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使真正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理想变为现实。
刘永佶:“苏联模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缺陷与历史意义
(作者系昆仑策特约评论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