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年轻人还是要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作者:胡懋仁
我在给一个初中团校上团课的时候,讲过两个专题。一个是“五四运动”,一个是“一二九”运动。
在讲“五四运动”的时候,我特别提到,在1939年,延安举行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时候,毛主席发表了一篇讲话,写了一篇文章。讲话的标题是《青年运动的方向》,文章的标题是《五四运动》。这两篇著作都提到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如果要走革命的道路,就必须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毛主席说,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 这就是要看他是不是愿意并且实行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愿意并且实行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他就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
“五四运动”时,有不少很积极参与运动的青年学生,但是到了后来,他们中有些人的革命精神衰退了,他们没有打算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结果投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阵营之中去了。罗家伦、傅斯年就是这样的人。
而在新文化运动中也是很积极、而且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位大将的胡适,在“一二九运动”期间,为了阻拦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公开谩骂学生,学生也就跟他对骂起来。而且胡适,从根儿上就是反对抗日的。虽然没有公开像周作人那样投降日本,做了汉奸,但是他在思想上与汉奸的想法没有区别。
毛主席自己,就是从一个青年学生,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主动自觉地走上一条与工农群众,特别是与农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虽然毛主席出身于农民家庭,他的青少年时代是从农村中成长起来的。但这不等于那就是天然地与工农相结合了。
毛主席在大革命时期,走访湖南多个乡村,了解中国农村的很多具体的情况,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后来,毛主席又考察了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毛主席称农民运动好得很,而在大革命时期的某些国民党右翼,以及从根本上就反对农民运动的人们,则称农民运动糟得很。
历史证明,正是毛主席走的这条到农民中进行调查研究的道路,也是与农民不断实行着相结合的道路。正是因为毛主席对中国农村的了解,对中国农民的了解,毛主席的脉搏与农民的脉搏形成共振共鸣,才能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并不太长的时间里,将中国革命推向胜利。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量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二九运动”。1935年,在“一二九运动”中,大批青年学生积极热情,要求抗日,要求惩处汉奸,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但是在游行示威之后,学生们应该到哪里去,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在当时的学生运动中就存在着分歧。有人提议要把学生带到南京,向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国民党实行抗日。而另一种意见,是党的组织提出来的。这种意见就是希望学生组织南下宣传团,走到民众中去,向民众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
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批参加了“一二九运动”的青年学生,组织了起来,开展了走向农村、走向社会的“南下宣传团”,到各地宣传抗日救国的行动。这些学生,很多人家庭并不穷困,至少都是小康人家的水平。他们没有去过中国的农村,不了解中国农民艰苦和贫穷的生活。他们到了农村,与农民住在一间屋里,身上沾染上了虱子和跳蚤。他们非常不习惯,非常不舒服。但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开始接触到了中国的农村,接触到了中国的农民。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中国的农村如此之贫穷,中国的农民生活如此之艰难和痛苦。这些青年学生们,其中就有一大部分产生了要参加革命的念头。
1938年前后,大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纷纷奔赴延安,给革命队伍增添了大量的知识分子血液,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种积极的因素。然而,青年学生与知识分子参加革命之后,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尽快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革命,了解中国人民,特别是要了解中国的农民。这也就是毛主席所提出的,希望参加革命的青年学生们尽快完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任务。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今天,有些当年参加过这场运动的人们,对这场运动本身是有着不同看法的。诚然,对于这样一场涉及几千万人的大规模的运动,不可能不出问题,也不可能不犯错误。
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上山下乡运动,让更多的青年人开始了解中国的农村,开始接触中国的农民,开始了解中国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国情。上山下乡运动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人。如果否认上山下乡运动对这一代青年人的正面意义的影响和教育,是不符合实际的。从陕北梁家河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就是这一代青年人的代表。当然,在这场运动中,很多人吃了苦,很多人遭了罪,也有不少人甚至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不过,我们还是要看到,正是这一代人的奉献与牺牲,对那一代人的锻炼与成长还是非常有益的。中国今天的发展,中国今天的建设,与那一代人所做出的努力与奋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在实际中接受了锻炼,他们与中国农民之间有了更为亲密的感情。这样的收获比什么都更为难得。
中国后来在风浪中能够经受住考验,没有像苏联与东欧那些国家一样垮掉,这一代人的努力与工作也是建立了卓越功勋的。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平凡,但就是这些平凡的人们,扛起了肩上的重担,艰苦前行。
今天的青年,要怎么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今天不可能再去搞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但是,今天的青年,特别是大学生们,应该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去,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如果只是为了获得较高的收入,如果只是要让自己的工作轻松一些,舒适一些,那对他们的成长是绝对不利的。
苏联的教育有其成功的一面,但在让青年知识分子更好更快地深入基层、深入普通劳动群众之中这一点上,苏联教育的缺陷是比较明显而且也是比较严重的。很多后来担任苏共重要领导工作的人们,他们之中虽然也有从基层里走上来的,但还是有更多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们,是缺少这样的历练的。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批评今天有的年轻大学生是一种“精致利己主义者”。对这样的判断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分析。但从有的方面来看,这样的所谓“精致利己主义者”在很大程度是是我们的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而应试教育提出的目标就是一种个人奋斗,是不需要顾及家国情怀的个人奋斗。这样的应试教育不可能培养出有着宽阔胸襟,真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真正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奉献的人来。这样的所谓个人奋斗,也就不可能走所谓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我们要保证中国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我们对青年人、对青年学生的培养,是绝对不能忽视要让青年一代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的。这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极为重要的关键措施。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