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鹏: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 - 昆仑策
-
徐云鹏: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
2023-04-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解中国发展逻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人是一切事业的主体。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和归宿。人的现代化集中反映人们获得现代化的过程,其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既是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更是终极目的。社会现代化最终是为了完善人的素质,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自由度和主体性。只有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素质能力、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渐进跃升,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扎实推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观念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灵魂。思想观念是一种力量。人的现代化,首先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思想观念现代化反映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过程,涉及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精神态度等诸多方面。目前,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加复杂,挑战、斗争更加严峻,这就决定了推进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唯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前行。推进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首先是坚持学思并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在当前就是通过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科学系统学等途径,真心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中明确方向、找到坐标、汲取力量,为思想观念现代化铸魂。其次是要坚持破立并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社会意识形态。要发扬自我革命和勇于斗争精神,拿起批判的武器,同各种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同时,还要着力讲好中国故事,用雄辩的事实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政治信仰,为新思想、新观念助力。再次是坚持说做并行,用伟大斗争和伟大实践来推动人们实现思想观念现代化。要正确处理虚与实、说与做的关系,更加注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掌握实情,引领实践,指导工作,为思想观念现代化强根。而绝不能只坐在屋子里主观臆想,搞文字游戏,更不能用语言的新颖华丽、字句的对仗工整、演说的朗朗上口来代替思想的深刻。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必须做到剔除个人私心杂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思维方式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先导。人最大的成长是思维成长,人最大的局限是思维局限,思维方式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思维方式是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一定的思维方式是一定社会、时代的产物。社会变革是思维方式变革的客观基础,思维方式是社会变革的前提条件。思维方式现代化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用分门别类的方式编排信息,通过定性定量地分析与验证,使宏观与微观统一、主观与客观统一、真理与方法统一,努力做到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从而达到全面、全息,正确、准确、精确认知的思维活动,指导人们超越时空的限制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正确认识和能动地改造世界。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核心是理性,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防止和克服认识的片面性、表面化。思维方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理性的认识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其基石与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妙的思想方法来自于深刻的哲学修养;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基点是党性,必须坚持以人民至上,实现共同富裕,防止和克服认识上的狭隘性。思维方式现代化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关键是规律,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防止和克服认识的短视症。思维方式现代化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观察、分析、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创新,必须使思维深深根植于新时代的现实活土之中,防止和克服认识上的习惯性;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基础是实践,必须将思维方法融于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去,防止和克服知行脱节的倾向。思维方式现代化是一个循环往复长期实践过程,离开实践沃土,思维之花必将枯萎。
素质能力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基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是现代化的主体与核心,是现代化活动的实际承担者。个人素质能力是立身做人干事的“本钱”,素质能力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表明,始终把人力资本置于优先投资的战略地位,持续推动人的素质能力跃升,社会发展才会有不竭动力。一般来说,人的素质能力主要包括品质、体质、智能和潜能。要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要完善现代化教育体系,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协调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用有深度的教学、有温度的教育,引导人们坚定信仰、练就本领,培养更多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各类人才;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这里还应重申,具有高素质的人,首先应该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有知识的人。培养人的高素质,绝不简单的是一个知识概念,不仅是知识结构新一点,更重要的是这个高素质的人,能否在新时代创造性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负起责任来,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行为方式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条件。俗话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方式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君子之国、文明典范之美誉,十分重视从娃娃抓起,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式,引导人们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孟母三迁、孔融让梨、五子登科、黄香温席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薪火相传、教化后人。行为方式现代化,就是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积极、理性、文明的行为和习惯,积极而负责任地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自觉做到爱党爱国、正义仁慈、诚信善孝、文明敬业、行为世范。事实上,人的现代化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即通过人的行为习惯加以体现与反映,是一个将自然人转化为能够适应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遵守社会公德、履行一定社会义务的人的过程。社会的本质是模仿,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现代化重在习惯养成。要通过开展学校教育、培训辅导、日常养成、实践锻炼、选树典型等途径,将文明习惯养成落到实处。要养成学习行为,体现持久性。始终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确立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理念,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要崇尚模仿行为,体现向善性。勇于见义勇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积极缅怀革命先烈,敬仰英雄模范,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红色血脉,弘扬英烈精神;要严肃规范交往行为,体现纯洁性。明确交往之中有纪律,朋友圈里有规矩,不越底线,不碰红线,带头净化人际关系;要强化创新行为,体现创新性。自觉把学习创新知识、拓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兴趣、增强创新能力和参加创新活动作为一种生活乐趣和行为习惯。
社会关系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保障。社会由众人组成,人人归属于社会。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需要性是现代人全面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和最终的目的,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的。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就是要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人要为社会尽责,社会需要保障民生。这也表明,人的社会关系现代化就是一个学习和传承社会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完善自我、争做一名优秀公民的过程。当前,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全面加速转型的进程中,人们的价值观、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因素,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推进人的社会关系现代化,就是要求在社会的多元化变革转型中,以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为引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确保各种利益主体的需求能得到较充分的兼顾与满足;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抓手,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保障人口流动和发展越来越充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一体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着力点,有效缓解和疏导社会阶层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社会关系更加温馨和谐;以持续推进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弘扬爱国爱家传统美德,形成新时代文明新风。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让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只要坚持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握住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沿着既定目标和战略部署稳步迈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够如期变成现实。
作者:徐云鹏 作者部位:吉林省长春市同光路军休所;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