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玲:组织部门应从严把关理工类博士从政 - 昆仑策
-
王亚玲:组织部门应从严把关理工类博士从政
2022-03-20
近来,笔者所在县,才走了一位北京大学博士学位的县委书记,又迎来了一位中科大博士学位的副县长和一位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新县委书记。
这么多高学历的县领导云集,让人高兴的同时也不禁有一丝隐忧。
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的原县委书记,所学毕竟是文科专业,而后来来的这两位,一位是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科大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理学博士,一位是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工学博士。有人感慨:“政界暂时或许有你们不多没你们不少,但科研界,这样的人才可是走一个少一个------毕竟不是谁都能这样清华、中科大地‘潇洒走一回’的。”这话未必准确,但眼下来看也不无道理。
面对美国极限施压,任正非说:“教育,是中国未来与美国竞赛的唯一筹码。”华为高层表态:“实际上,真正在卡脖子的并不是美国人,而是那些从中国名校学有所成,毕业后却毅然选择出国留学,并且决定留在美国的华人。”诚然,理工博士不是不能从政,但在国家人才奇缺的今天,人们还是有理由为这两位分别出生于1978年、1983年的青年才俊从政多少感到有点惋惜:国家培养的高层人才本就稀缺,再撇去其中一些人出国不归,最后如果再有一些人撇开所学理工类专业从政、从商……我们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难免更加捉襟见肘左支右绌。
有人会说,人各有志,不好强求;还有人会说,市场行为,双向选择。这些话固然都有其道理,但别忘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科学家都以“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自勉,毫不犹豫地以国家的需要为第一需要。有人所学专业与国家急需的工作专业不对口,毅然从头学起完全陌生的专业,备尝艰辛,毫不觉苦。
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择业思想教育,使其真正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铭于五内,践行终身。另一方面,国家应当进一步改善科研环境,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营造重才、爱才、惜才、扶才、浓厚氛围。第三,各级党组织尤其是组织部门,对毕业于名校的理工类博士生从政,应当本着“科研是常态,从政是例外”的原则,慎之又慎地对待:必须弄清楚其从政的真正动机;全面深刻分析其是否具有从政特长或内在潜力;反复论证其从事专业科研和从政的利弊得失,帮助其冷静理性做出科学选择,努力做到国家利益、个人成就双赢。
面对美国卡脖子,任正非还说过:“中美贸易根本问题是教育水平,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界并不该排斥理工类博士,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多了,党政决策才有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但给政界配备理工类博士,无疑应当是在理工类博士相对富余之时,最多也只能适度超前布局。而即便是到了理工类博士相对富余之时(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理工类博士永远没有多余之时),政界配额多少比例的理工类博士,仍然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命题。
作者:王亚玲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