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鹤元:中共党建史上的丰碑 ——《为人民服务》发表八十周年时的阅读与思考 - 昆仑策
-
余鹤元:中共党建史上的丰碑 ——《为人民服务》发表八十周年时的阅读与思考
2024-08-28
1942年3月9日,在延安中央党校广场为病逝的六届中央委员林育英同志举行了公祭出殡仪式。往后二年不到的1944年9月8日,在延安枣园操场上又为一名牺牲的警卫员张思德同志举行追悼会。
前者是党的早期领导、中央工委副书记,援西军、八路军129师政委,功勋卓著,任弼时主祭,李克农念祭文,毛主席为他执拂抬棺。而后者是一名普通战士,因公殉职在烧炭岗位上,没有任何战功,毛主席却在党中央中直机关亲自主持千人追悼会,并致悼词,题写挽联,把他树立为全党全军的楷模;
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主持的追悼会,为什么却是为一名在普通岗位上从事最普通工作,因普通的工伤事故而牺牲的普通一兵,并亲自撰写了演讲悼词《为人民服务》?这就要先了解这篇悼词为一个普通战士的普通殉职,写出了极不普通的道理。
一、悼词彰显了无产阶级的生死观
毛主席在第二段从人类最普遍的“人固有一死”说起,借用西汉文学家司马迁的名言,区分了二种对立的死亡观,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而后在第三段指出既然为人民利益可以去死,那么“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为什么不怕?那就是为人民利益而纠错改进我们的工作;
为什么要改进呢?第四段告知大家当前的为人民利益的工作任务就是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靠少数人是完不成的,只有靠大多数人民的团结才能完成。
既然如此,就不能仅仅是全党全军的团结,还要全体人民的团结,所以第六段,主席提出老百姓中有亡故者,也要开追悼会,其标准就是“只要他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并要求形成制度,这样才能形成更强大的团结力量,“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呼应了第一段主席开宗明义宣称我党我军的任务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上升为我党的根本宗旨。
所以,主席在墓碑上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短短750多字,写出来我党我军的性质、任务、目的、作风,至此,“为人民服务”成为我党坚定不移初心、根本宗旨的高度概括。
二、悼词把对党的宗旨阐述“中国化”
《共产党宣言》宣布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中共一大党纲“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无论是共产党和军队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还是没收剥削阶级的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都是为了实现普通人民当家作主,掌握生产资料、社会财富和分配权、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建党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党和他所领导的军队需要作艰苦的奋斗和光荣的牺牲,其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毛主席把马恩的《共产党宣言》和“一大”党纲中俄文化表述的目的,以中国最广大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话作了高度精练的概括,上升为我党我军的宗旨。
三、悼词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先进的“民贵君轻”思想
二千三百八十多年前的孟子提出仁政思想的核心“民贵君轻”,由其进步的一面。但其目的是为确保新兴地主阶级长久的统治,要求君主重视民众的力量和并施惠以利。
毛主席也看到人民的力量和利益。但不是简单的给人民施惠,而是靠党的宗旨信仰团结、领导人民自己解放自己,掌握政权后,靠艰苦奋斗获得自己的利益。不仅比孟子的“民贵君轻”更进一步,而且目的也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是要人民当家作主,即当社会主义国家的“君主”,而不是在所谓“明君”统治下的生活改善。所以悼词中把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内容确定为“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和永远“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四、悼词揭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无论《共产党宣言》、一大党纲的初心,还是百年来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证明,全党全军都无一离不开党的初心。
到了为张思德同志开追悼会时,毛主席把二千多年来被封建、资产阶级等反动统治者颠倒过去的历史又重新颠倒过来。即人民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应该是历史舞台的主人,而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和军队只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才有了传至今天,党从西柏坡农村出发“进京赶考”,要向人民交出建设新中国答卷的佳话,因为执政基础就是普通百姓的民心。
在毛主席这一思想指导和要求下,陕甘宁边区当时就形成了“十个没有”的社会风气,一扫国统区的全部陋习和封建、资本主义的污泥浊水,才使所有根据地的人民抱成一团,军民鱼水情深,才能让解放战争提前三年胜利结束;解放后,即使一穷二白,遇到边境烽火、国内大灾,全国人民宁可勒紧裤腰带,饿着肚子也与毛主席和党同心同德共度难关,还在广大普通干部和群众中涌现出成批象焦裕禄、陈永贵、王进喜、时传祥、杨富珍等优秀的公仆和劳动模范,所以“只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就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周总理四届人大上讲话)。党员、干部、与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是我党坚固的执政基础!
五、“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变的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共产党宣言》提出的达到“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解放全人类”就是为全世界人民服务。这个认识除了部分建党者外,那时一般党员干部都认识不到。在当时抗日战争背景下,只能局限于“取得全民族的解放”。但要完成这一的任务,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需要建设成什么样的政党和军队呢?黄埔军校没有给出答案,党的八七会议也没有找到现成答案。
1927年9月29日,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前委书记毛泽东同志对秋收起义溃败后只剩千余人的部队实施整编。三条改革措施中重要的二条除了“党指挥枪”外,就是“建立士兵委员会”,军官除了不准打骂士兵外,必须倾听士兵的意见。民主会上士兵有权向上级军官提意见,当官必须虚心改正提出的缺点和错误,真正达到官兵平等一致,融洽了官兵关系,实现了军队上下层级间的真正团结,继而取消了官兵等级制,不仅提升了战斗力,而且开始出现旧军队没有的现象,即当官为当兵服务,军队为百姓服务,“官兵”二字从此在党的文件中被“指战员”三个字替代。
到古田会议更是明确军队除了打仗外就是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分地,也就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
由于战争年代,除了白区地下党,党的干部一般都是军队各级干部和少数地方政权干部,这个民主制度与党内“民主集中制”交相辉映,久而久之,“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的理念逐步落实到党内外大多数人的行动中去,逐步破除二千多年来的封建等级观念,党的自我净化、自我改进的能力有了飞速提升。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实践,“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就顺理成地扎根在全党、全军干部、战士心中,建国后也成为党政军工学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后不到一年的1945年4月24日,毛主席在“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正式宣称“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七大”党章,此后一直昭示全党全军和全民。所以至今还在北京新华门大屏上赫然显示着毛主席亲书的“为人民服务”,告诫政府一切官员别忘了我党的根本宗旨。
以“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宗旨和初心,同时也成为每个党员、干部在岗履职的唯一准则,确保党和国家的性质依然如故,这是由党的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的性质所决定的,不是人为的特意加在党头上的要求和规定。所以到七十年代末,十一大党章宣称“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四届人大宣布我们国家的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廉政政府排行第二名。可见,历史证明了把“为人民服务”立为党的宗旨,二十多年来成为确保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一块党建的历史丰碑。
八十年代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尖锐矛盾与复杂问题,尤其是资本无序的扩张。如果党有足够的有效手段解决,“为人民服务”就不会沦为口号,党内政治生态就不会不正常,也不会形成了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内盛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更不会出现决议中例举的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与贪污受贿泛滥,正如党的二十大决议中尖锐指出“贪腐程度触目惊心”。 难怪二十大闭幕后,在10月27日,习总书记立即带领七常委瞻仰革命圣地延安,站在杨家岭上十分感叹当时延安已经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这恰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
所以二十大《决议》提出“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此后习总走到哪就说到哪“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打江山护江山都是为人民服务,以此不断警醒全体党员干部不忘党的根本宗旨,在思想行动上确保党和政权“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决议》六(十))。
因此,只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且数十年、数百年乃至上千年都把它立为党的建设、行动的宗旨,成为一座永远屹立在党的征程上的历史丰碑,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1945年7月黄炎培语),才有资格建设好“一带一路”,不断地援助或帮助弱小国家发展经济,进一步为全世界人民服务。也才能胜利完成《共产党宣言》宣布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伟大任务。
由此可见,八十年前毛主席为张思德同志写的悼词《为人民服务》,对党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中,如何纯洁自己的队伍,以保持性质不变、初心不变、目标不变,道路不变,不仅具有现实的深刻的教育作用,而且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党建史上“为人民服务”的这座丰碑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2024年8月27日星期二
(作者:余鹤元 系上海市汾州中学初中68届插队入户贵州省绥阳县知青;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