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高原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融合交叉地带,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统治者不断割据扩张的前沿,战乱、天灾、人祸频繁降临,人文遗存和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远古时代这里水草丰美,植被茂盛,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而后来逐渐变成生态环境严重恶劣、荒凉、贫瘠、裸露、寸草不生,人们纷纷迁徙、逃荒,远离故土家园。早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陈独秀、李大钊等领导革命活动的影响下,在北平、武汉、上海求学的陕西青年李子洲、魏野畴、李象九、刘天章、王尚德等,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先后创办《秦钟》、《共进》等刊物,将“五四”运动的新思想、新文化在闭塞的陕北得以传播。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早期党员李子洲、杨明轩、常汉三、罗瑞先等革命先驱在“绥德师范”闹起来的,革命火种从这里燃烧燎原,为中国革命做出独特重大贡献、出现李子洲、魏野畴、王尚德、李象九等革命者。
杜斌丞,原名杜丕功(1888~1947.10)陕西榆林米脂县人,一生追求救国之道,是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07年考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接触《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夏声》(陕西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革命刊物,张季鸾任编辑)等进步刊物,接受新事物、新思潮的影响。1913年夏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阅读古今中外历史刊物,研究世界各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积极探求救国之道。接触进步人士,探索社会问题。1917年毕业后回陕北榆林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是西北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共产主义主张的地方。1918年任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明确办学宗旨是德智体三育并重。培养“活泼、大胆、勇敢、坚韧、进取”的时代人才。德育方面,要求学生努力读书,将来致力于救国救民,以天下为己任,树立“振兴中华,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和时代抱负。智力方面,强调“兼容并蓄”要求学生学习古代文化,学习世界近代科学技术,要探索和掌握现代先进思想和知识,坚持“博学、审问、明辨、笃行”的教授和学习方法,提倡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杜斌丞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受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国内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影响,在师生中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提倡新文化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及陕北优秀作品,主张文学革命。支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的陕北籍学生抵制日货,爱国反帝斗争。在校极力推荐李鼎铭来榆林中学任教,第二年又同意李鼎铭回家乡兴办地方教育。为榆中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学生,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他请名师,共产党人魏野畴、李子洲、呼延震东到校任教,支持、鼓励学生为国效力。谢子长、刘志丹、叶瑞禾、高岗等都是他的学生,并将魏野畴的政治主张,革命见解介绍给正在找不到出路而苦闷的杨虎城。杨虎城十分感谢杜斌丞的引荐并说:“真正知我者,斌丞先生;真正助我者,斌丞先生”。1926年杜斌丞赞助和支持米脂兴办中学,培养了一大批革命人才,有刘澜涛、马文瑞、常立夫、张汉武、朱敏、尤祥斋等。1927年2月杜斌丞作为陕北各界人士参加在西安庆祝大会时会晤了国民军联军领导人冯玉祥、于右任和陕甘负责人魏野畴、李子洲,共产党员刘志丹、刘澜涛、张德胜,资助陕甘红军游击队枪炮、军服等物资,并到各地考察政情。1930年任国民党第十七路杨虎城总部参议,曾任甘肃宣威使署秘书长。1936年西安事变时,主张“跟共产党走”后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祸国政策,杜斌丞提出“回汉一家,陕甘一体,打通新疆,联合苏联,南北团结,反蒋救国”,以及“兄弟阋墙,共御其辱”的主张,不避艰险,几次入甘,协助杨虎城将军经营开发西北。他提出联共反蒋抗日,积极促进杨虎城与红四方军达成协定《汉中密约》。在西安事变前后又以“联合则胜,分裂则亡”的远见卓识,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重要贡献。1947年3月凌晨,杜斌丞在西安玉祥门外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0月7日被反动派枪杀而英勇就义。毛泽东亲自写下挽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存”,周恩来赞扬他是“鲁迅式的共产党员”、“革命教育家”。杜斌丞烈士是一位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时代的先锋,用尽他的一生,始终奔走在革命的路上,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
李子洲(1892.12.23~1929.6.18)出生在陕西绥德一户小手工业者家庭。1912年考入西安最有名的三秦公学。这所学校许多师生积极追随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五四运动协助李大钊出色完成了许多大量工作;1923年由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有影响的人物又是陕西籍学生运动会的领袖。同年,回到了陕北建立了陕北中国特别支部,使党组织在榆林、延安等地发展起来,并在绥德第四师范学校担任校长,给学生们讲解《共产主义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等著作。1924~1926年创建陕北党团组织,遍及陕甘两省40多个县市,成为“陕甘党组织的顶梁柱”。1929年2月叛徒出卖不幸被捕,6月18日在狱中病逝,时年36岁。1940年毛泽东为李子洲亲笔题词:“陕北共产党奠基人”;朱德题词:“陕北共产党发起人”;习仲勋题词:“一代英烈,千秋功臣”。
魏野畴(1898.3.8~1928.4.10)出生陕西兴平县板桥乡魏家村一户农民家庭,在私塾学习后,1913年考入西安三秦公学;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也是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入党。
在陕西学生团创建杂志又撰写《中国近代史》传播新思想、新理念。1923年接受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的邀请来校任教,积极向学生传播马列主义并翻译《政治经济学原理》还用《向导》、《新青年》激发学生革命思想和爱国热情。
并为陕北早期培养出刘志丹、谢子长一大批进步青年和学生,使他们纷纷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优秀的干部和红军骨干。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是陕北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五四”新文化的共产党人,也是点燃陕北革命星火的第一个共产党人。
他是第一个参与西安党组织的建立,1927年成立中共陕甘区委,任主要负责人,后改为陕西省委,任省军委书记并主编《西北人民》刊物,被陕甘人民誉为“西北革命的急先锋”。1928年建立豫皖平原根据地,3月发动阜阳暴动,叛徒出卖被捕,4月10日壮烈牺牲。年仅30岁。
刘天章(1893~1931)又名刘望,字云汉。陕西高陵人。
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与李子洲、魏野畴、杨晓初等人组织陕西旅京学生团,创办《秦钟》、《共进》进步刊物,任主编主任。
1921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陕西第一个共产党员,并先后介绍李子洲、魏野畴、武止戈、屈武、耿炳光等一大批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4年6月大学毕业,任北京反帝运动大同秘书,协助李大钊做党的地下工作,创建和发展党团组织。曾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中共陕甘区委候补委员。并兼任陕西《国民日报》社长,公开身份又是《天津商报》总编辑。1930年担任中共太原特委书记,山西省委书记。1931年7月4日参与组织山西驻平定县的国民党高桂滋部武装起义,成立工农红第二十四军,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阜平县苏维埃政府。10月叛徒出卖被捕,在监狱受尽酷刑,11月3日在太原英勇就义,年仅38岁。
李象九(1897~1954.10.16)出生陕西白水县一户农家,1919年受辛亥革命和新文化的影响,为了探索革命真理,到陕北保安县投奔井岳秀部下石谦连当班长。1923年前往北京与李子洲、魏野畴、刘天章加入陕西在旅京学生进步组织。1924年由李子州介绍在绥德秘密加入共产党并派回陕北瓦窑堡搞武装斗争。1925~1926年在安定县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演讲、宣传革命思想,1927年10月12日组织和领导与唐澍、谢子长、白明善等发动著名的“清涧起义”,打响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1930年党组织委派在冯玉祥、邓宝珊部从事兵运和政治工作。1931年又回到家乡发展党组织,1936年和平解放西安事变做了大量工作,曾护送阎红彦、阎揆要等共产党员通过封锁线到陕北根据地。并利用各种关系向陕北运送武器。1946年经杜斌丞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为和平解放北平做了大量策反工作。
他和谢子长、刘志丹等革命者是在榆林中学读书受李子洲、魏野畴等人的影响,接受马列主义革命思想,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谢子长(1897~1935.1)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东阳,生于陕西安定县(今子长)人,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在榆林中学接受新文化运动并受著名教育家杜斌丞“教育救国”的思想影响,回到家乡任教办学。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在社会环境中产生“仅靠笔杆子和温和说理斗争是救不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只有拿起枪杆子,组织军队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1921年投笔从戎,考取山西太原陆军学兵团,1923年毕业结识了魏野畴参加“共进社”,1924年回到家乡组织武装革命斗争,1925年会同李象九、史蔚然等人赴天津、北京参加反帝斗争,探索真理。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根据党的指示回到陕北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初,组织安定县农民协会打击封建官僚,惩办土豪劣绅,10月与唐澍等人参加组织领导“清涧战役”。1928年5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1930年任陕北行动委员会在陕北、宁夏、甘肃等地兵运工作。1931年10月与刘志丹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会,1932年2月12日改编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即二十六军前身)任总指挥,率领部队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
1933年党派往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8师,负责中共组织工作,同年,11月回陕西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驻西北军特派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建立陕北红军游击队5个支队,建立安定、延川根据地。1934年任中共工农红军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粉碎国民党对陕北苏区的“围剿”。1935年2月任西北革命委员会主席,在长期征战中多次受伤,因伤病恶化于2月21日病逝,时年38岁。
刘志丹(1903.10.4~1936.4.14)名景桂,字子丹,陕西保安(今志丹)人,出生书香门第。1922年考入榆林中学,曾任先生会主席,受李子洲、魏野畴老师进步思想的影响,接受“五四”运动的新思想,新文化,阅读进步书籍,积极参加和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1924年加入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奉命入黄埔军校学习,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陆军政治处长,1927年奉命回陕西省委担任秘密交通工作。1928年与谢子长等一起领导“渭华起义”,次年担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1931年任西北反帝同盟会副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1932年创建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1935年与红二十五军在永坪会师,合编为十五军团,任副团长和参谋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10月任二十八军长。1936年4月东征抗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不幸牺牲,时年33岁。
习仲勋(1913.10.15~2002)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参加进步团体,接受革命思想,1926年加入青年团,1928年入党。1930年受组织委派到杨虎城部队做兵运工兵任中共营委书记,1932年3月在甘肃两当领导发动“两当起义”,9月参与领导创建渭北革命根据地。1933年2月任共青团三原县委书记,从事武装斗争、农民运动和青年工作,3月与刘志丹创建照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先后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中共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9月同刘志丹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错误肃反中被王明路线执行者关押,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到达陕北后才得以释放平反。1936年元月任关中特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关中分委书记、专员。绥德分委书记、专员等职。1945年6月,党的第七次中央候补委员,8月指挥领导著名的爷台山自卫反击战,取得重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野战军前政委,接受毛泽东指示,组织策划国民党陕北保安团起义,参与指挥西华池战斗。1947年3月,协同彭德怀指挥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和陕甘边的战役,相继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和陇东、三边战斗的胜利。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和彭德怀、贺龙转战西北战场,开展新式整军运动,组织后方支前,战胜十倍于 我军的国民党军队,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做出卓越的贡献。建国后,历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五、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2002年在北京病逝。
高岗(1905~1954)原名高崇德,字硕卿。出生于陕西榆林横山县高家沟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在榆林中学就读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追随刘志丹、谢子长参加革命,秘密搞兵运、建游击队、发动武装起义,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是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创始人之一。1935年2月任西北革命军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委,9月任红十五军团副政委。1935年10月陕北“肃反”,崂山战役结束不久被逮捕。错误路线平息后,高岗担任三边特委军事部部长。1938年5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在陕甘边区工作,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和重视,1945年中共“七大”当选政治局委员。调北满军区司令,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解放军第一副司令,东北局书记等职。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阎红彦(1909.9.13~1967.1.8)原名阎侯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生于陕西安定(今子长)县。1924年为了维持生计入陕北军阀井岳秀部当兵,在李象九、谢子长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参加清涧战役后在陕西、山西从事革命活动,组织工农武装。1931年与吴岱峰、拓可宽、杨重远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1932年2月任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一大队长,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被当地群众誉为救苦救难的“神军”,6月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参与创建陕甘工农红军和陕甘根据地,12月与谢子长、刘志丹组建二十六军。1934年选派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入国际马列学院、苏联红军陆军大学学习。1935年4月受命送密码回到陕北。1936年初任中共工农红军沿海游击司令,担负封锁黄河沿岸,保障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的任务,3月任第30军军长、政治委员,率领参加东征战役。回陕北后,在瓦窑堡抗击国民党军进攻,掩护中共中央机关转移。1939年任警备第一旅政治委员,率部驻防甘泉、富县一带,镇守陕甘宁边的南大门。1942年入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中共中研党校、参加整风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警备第三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三纵副司令员、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过邯郸、陇海路、定陶等战役。1947年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8年参加郑州、淮海战役,1949年参加渡江和解放大西南战役。共和国建立当选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刘澜涛(1910.11.7~1997)又名刘华甫,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米脂县宣传部长,陕北特委秘书长。1931年不幸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英勇不屈,1936年经中共中央营救出狱,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1937年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任陕甘宁边区党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中共绥德特委统战部长,特委书记。1938年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后,奉调晋察冀边区任北岳区党委书记等,1944年秋参加中共七大。1945年2月党的六届七中当选候补中央委员,同聂荣臻有力配合支持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重庆谈判。1948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书记,华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校长。1949年9月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大会,共和国成立当选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为巩固和发展华北、稳定西北,做出贡献。
马文瑞(1912.11.4~2004.1.3)陕西子州人,早年接受进步思想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入党。先后任共青团绥德县书记,中共安定县委书记,共青团陕北特委书记。1934年赴“三边”国民党部队开展兵运工作并成功将敌骑兵一个排的人枪带入南梁根据地。1935年开辟陕甘边根据地东区,建立赤川、红泉两县政权,1936年任陕北省委秘书长兼白军工作部部长,安塞县东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在周恩来、叶剑英领导下开展对国民党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争取工作。1937年进入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陕北西部党委书记,中共陇东地委书记等,1944年秋,任中共中央西北组织部长,西北局党校校长,纪检委书记等。1953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79年任陕西省第一书记,199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节中央委员;第四、五、六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二~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4年病逝。还有陕北早期参加革命的廖乾五、何挺颖、张德胜、郭洪涛、贾拓夫、贺晋年、马兆祥等都是陕北闹红的老前辈。拂去历史的尘灰,掀开光辉的篇章。那些千古风流熟悉的名字,叱咤风云的身影,金戈铁马的彪悍,依旧在惊涛骇浪中熠熠生辉。那燎原的熊熊烈火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中燃烧,那跨越近代历史舞台上演的每一幕都给我们留下无尽的启示,只有回顾红色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走的踏实,看的更远。翻开早已泛黄的斗争史,悠长的号角声、枪炮声时刻在耳边回荡,让我们带着一腔热血,回到那战火纷飞,峥嵘岁月中去。书写尘封的记忆,品读英烈们的光辉事迹。沿着革命的轨道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岁月中穿梭,奔向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
(作者系北京知青;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