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七岁去延安,后进党校学习。有一天,高岗去党校讲党建课。我个子小,听课时始终坐在前面,他可能在讲课时就看上了我。“在那个年代,恋爱和结婚都是特别简单的事儿,只要你不嫌弃我,我也不嫌弃你,两人再举办一个小小的结婚仪式,就算是结婚了。 作为一个曾在陕北公学学习的有志青年,李力群一开始更多的是渴望,到敌后去参加工作,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姻缘,从一开始他就很排斥。 时隔多年后,李力群回忆起当年与高岗结婚,说了这样一段话:
“就这样。我们没有任何感情,一天也没恋爱,就结婚了。结婚后,高岗半年内不准我下山,怕我见到同学们。后来,我曾经对陈云等人说,是你们把我强配给他的。不过,结婚后他对我还不错。”不过当时,李力群还并未意识到,这场婚姻究竟会带给自己什么样的影响……
“他可能在讲课时就看上了我。”高岗与妻子李力群合影。 也许是高岗后来曾对人说起过这件事,李力群从陕北公学毕业以后,经陈云安排到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工作,成为高岗的秘书。 时隔多年,李力群对这次安排仍不满意,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她还是渴望到敌后去工作,但面对组织的安排,她选择了服从。 在那一年冬天,她跟随高岗出差去了安塞,路途饱经艰辛,回来的那一天是12月26日,她的生日。 高岗找到她并对她说:“毛主席要请我们吃饭。” 李力群稀里糊涂地去了,没想到的是,那一天也是毛主席的生日。 当年那个环境虽然比较艰苦,但李力群还是清楚地记得,当天吃了什么。
一盘鸡蛋炒辣椒,一小碟腊肉,一碗土豆,一锅小米饭。席间毛主席不断的提醒她吃菜,还要她和高岗好好相处:
“高岗是陕北领袖,不仅陕北的同志要向他学习,我们很多人,包括我,都要向他学习哩。”李力群之前就曾被人吹过风,自然也知道毛主席说的是什么,一下子就羞红了脸。 1940年元旦,高岗与李力群正式结婚。 1938年毛主席在抗日军政大学做《论持久战》演讲。 两人婚后,仍有各自的工作需要忙碌,总得来说虽然平淡,却仍有幸福。 李力群婚后曾任延安柳林区党委宣传科长、区委书记、县委委员等职务。
“李力群那时不分昼夜忙在学校,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她制定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学生周日六点之前返校,先测试体温,不正常马上隔离。早上放儿歌后,十分钟内要起床做操。浴池一周开放两次,男女各一次,每次都有阿姨负责从头洗到脚。衣服以及全白的床单、被套都是一周换洗两次,送洗衣房。”而48年8月被高岗和李力群接到哈尔滨的刘歌曾这样深情地说过一句话:
“李妈妈对我有养育之恩。”东北第一育才学校1952年毕业照。第二排左六为李力群。 东北育才小学建立之初,实施的是校长全责制,也就是说校长不仅仅只是主观教育,就连学生的生活也要负责,而且学校这些孩子们,年龄大小各不一样,有的年龄稍长,自己就能照顾自己,但有的年龄太小,一刻也离不开人。 学校建立之初,伙食一度很差,张自力所在的幼儿班,因为没有牛奶喝,李力群就找到了时任内蒙古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求援,乌兰夫紧急调了20头奶牛过去,这20头奶牛被送到学校后,李力群自己建了个奶牛场, 派专人饲养,让所有的孩子都吃上了牛奶和面包。 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贺子珍带着女儿李敏从苏联归国,一开始是被安排在南岗子子弟小学,后来统一被安排到了育才小学,1950年,博古之女秦吉玛和林彪的大女儿林晓霖也都曾被安排在育才小学。 从苏联回来的孩子,大多数不会说中国话,李力群还专门特聘了一个俄文教师,专门负责翻译,每个周末她都要亲自辅导这些孩子们学汉语。 李敏在育才小学学习期间,还不会用中文写信,李力群鼓励他用俄文写信给毛主席。 就连后来毛主席都曾说过:
“李力群是很有名的,她办的育才学校,养活了军队干部子弟。”
“从江苏的老家出来,是为了追求解放,追求自由,在干校改造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却是回自己的老家,一辈子平平安地过下去,不再过那种动荡不安的日子。”不过很幸运的是,毛主席与周总理,对李力群的境况都投入了一定的关注。 周总理曾关照过李力群的生活,并对她说:“你现在是从天上掉到地下,可能以后人家会不理你,你要坚强些,要跟党走,把孩子抚养好。” 毛主席也指示中组部:“高岗的子女由组织抚养。” 一直到2007年,李力群在接受采访时还曾说:
“毛主席当时规定,按每个月每个孩子4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费。这40元的生活费比一般干部都高啊。还配给了一个炊事员、一个司机、一个四合院。”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李力群被调到了劳动部工作。 为什么要调到劳动部? 李力群时隔多年后回忆称:
“因为劳动部部长原来是高岗的部下,总理认为他能照顾我,后来发现他并没有,还把我的行政级别从11级降为13级,于是又指示将我下方到教育部五七干校。”毛主席旧照 1971年,毛主席得知了李力群的生活情况,又专门作出指示,将李力群调回北京,予以工作和生活照顾。 回到北京后,李力群被安排在原来外交部部长吴学谦的房子里去住。 最让李力群感动的是,周总理在百忙之中亲自来帮她挑选房子,而且还是按照以前高岗在世时的级别去挑选,在听说她的几个孩子都分散在全国各地,周总理又专门作出批示,把几个孩子全接回北京来,之前停发的生活费全部补发。一下子就补发了一万多元。 不过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毛主席的态度。 李力群回到北京后,为了少接触人,特意让周总理给自己安排了图书馆的工作。才干了十几天,就被毛主席知道了。 毛主席对身边的人说:
“不行(指对李力群的安排),李力群在、西北。东北是个有影响力的人(指创办东北第一育才小学),一定要让她回到教育部工作。”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李力群回到了国务院科教组(原教育部)学生司上班。 毛主席还专门指示中央组织部:
“无论李力群的子女考中了哪个大学,都不能因为他们的身份影响入学。”周总理 不仅如此,1975年四届人大召开前夕,李力群还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每逢重大节日,李力群还常受邀出席国宴和天安门观礼。
“没有主席和总理的关怀,我还真不知我们一家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李力群正式恢复了级别,1987年李力群离职休养,按副部级享医疗待遇。
“不管高岗出了什么事,李力群没有责任,她是你的老校长,很有贡献,要尊重她。她一个人带着孩子们不容易,我有时不方便去,你和妈妈要经常去看看。”2007年,李力群所在的四合院要拆迁时,就曾短时间的住在刘歌的广渠门小区去,刘歌自从母亲在1990年去世以后,便时常去看望老校长李力群。 刘歌不仅仅是遵照父亲的嘱托去看望李力群,更是将她当做自己的母亲来照顾。 李力群的几个孩子,包括高岗和前妻杨芝芳所生的孩子,也都将李力群当做母亲一样照顾着。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60年,当年的东北育才小学,名称也时有调整,但“东北育才”四个字始终没有变过。时至今日,在学校旧址初中部教学楼的走廊里,还屹立着当年老校长李力群的一尊雕像。 2008年,东北育才小学校长高深委托刘歌为学校撰写一部纪念作品,刘歌走访了当年几十位育才小学师生,共同创作了一本《永远珍藏的记忆——我们心中的东北育才》,后来公开出版。 东北育才学校初中部教学楼走廊中老校长李力群的雕像。 从2010年开始,东北育才小学每年都会为李力群祝寿,最多的时候,曾一次性聚集了100多位校友,大家共同唱起了当年在育才小学时的起床儿歌,唱着唱着,李力群的眼眶逐渐湿润起来。 李力群还记得,当年曾和乌兰夫求援调来的20多头奶牛,并询问育才学校领导,这些奶牛后来去哪儿了。 2018年12月26日,最后一次寿宴上,育才小学还为李力群播放了她的个人传记短片。 育才学校,这个与新中国几乎是一同诞生的学校,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面,培养了无数的栋梁之才,这些栋梁之才在社会各个行业之中,不断的为国家建设增光添彩。 而作为学校创始人之一的李力群,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功臣。 2020年4月6日晚21时37分,李力群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刘歌得知了老校长去世的消息,心里十分难过,内心深感遗憾愧疚,李力群儿子高轩2015年病逝时,家里怕老人难过没敢告诉她,刘歌害怕自己瞒不住,于是没有去探望,没想到却错过了最后陪伴的日子。 2008年,东北育才学校早期毕业的一批学生与老校长李力群合影(后排左二为刘歌)。 老校长李力群去世后,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搞告别仪式,也没有搞追悼会,只是在家中简单的设了一座灵堂。 而在送别的人群中,除了亲属外,最多的还是当年曾在育才学校就读过的学生,他们共同为老校长献上了一个花圈,上面写着:
“不忘培育之恩,永远怀念李校长。”(来源:自媒体“漫步史书”;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