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讲坛”第51讲:用中文作的诺贝尔奖报告——丁肇中
主讲人介绍:丁肇中,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华裔美国籍,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名誉教授 。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文的诺贝尔奖报告
我小时候在重庆长大,那个时候常常有日本飞机徘徊在上空,所以我没有机会上学,同时,那个时候我对上学特别没有兴趣。今天,我们正享受着由人们对基础学科的研究所带来的成果,这里包括技术、通讯、计算机、交通、医疗等,这些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人们常常忘记为这些成果奠定基础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才开始的探索和研究。
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誉,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在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中国有一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在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的害处。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就是从实验产生的。
实验是科学的基础
人们常常忘记为这些成果奠定基础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才开始的探索和研究。
许多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技术和经济方面有竞争力,它必须集中于能实际有市场效益的实用性技术的发展,并使经济持续发展。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观点是错误的。如果一个社会将自己局限于技术转化,显然,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研究不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现象后,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转化的。所以,技术的发展是生根于基础研究之中。
寻找宇宙的起源
再讲一下我现在做什么,就是寻找宇宙的起源。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研究宇宙以前的情形,最主要是光,这方面最重要的记录是1054年中国天文学家观测到的超新星。这是从哈勃望远镜看到两个星系碰撞,一个星系就被另外一个星系吃掉了。
因为从来没有人把磁体放在身上,所以美国的宇航局就说,我怎么知道你做的事情是对的,你先把磁体放在航天飞机上飞行十天。我们中国科学院电工所、航天部一院、MIT研制的磁体克服了磁体在太空使用的基本困难。这个实验的成功,获得了1998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就是阿尔法磁谱仪首次升空运行正常,6月2日,装有中国制造的巨大永磁体的阿尔法磁谱仪首次搭乘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
因为是全体通过,总统就不能否决,虽然布什总统不赞同,但是也不得不签署这个法律。到2008年,奥巴马竞选总统的时候,他也赞成国会增加至少一次的航天飞机航班用于有价值的任务。
起飞前几天,我要求发射台里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工程师及警卫人员都离开我远一点,过了很久的时间,我单独地想了想,想了好几个钟头:在过去的16年,很多国家一起合作,每一个重要决定我都想了,有没有错误的决定,有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如果不能肯定万无一失,就不能让它起飞。
我坐了很久,没有想出错误,就离开了。我离开以后,他们就开始让这6个宇航员到发射台上。2011年5月16日上午,航天飞机为送7.5吨离地面700公里的地方需要的燃料起飞,航天飞机的重量是110吨,外挂的氢和氧756吨,两个固定火箭是1142吨,总共是2008吨。
大家千万记住,物理上的基本原理非常重要,升空到现在,我们收到540亿个宇宙线数据,这大大多于过去100年全世界搜集到的宇宙线的总和。在未来20年,我们会搜集到3000亿个数据,这将提供前所未有的精度,以探索宇宙。(根据刘茜编辑的2015年1月29日“光明讲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