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敏|股灾与俄乌风云:特朗普打击民主党胜算几何? - 昆仑策
-
张志敏|股灾与俄乌风云:特朗普打击民主党胜算几何?
2025-03-31
特朗普的执政轨迹呈现出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时,标普500指数为2271.31点,到2020年2月19日,标普500指数达到史上最高纪录3393.52点,涨幅达到49.41%,特朗普第1任期,纳斯达克指数飙升100%以上,这种资本市场繁荣被其作为核心政绩反复强调。但2025年开启第二任期后,美国的各大股市都出现快速下行趋势,但他宣称自己从来就不关心股市。
这一转变背后,除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迅猛发展,对美国科技霸权构成威胁外,还有如下因素,其一,特朗普不再将股市视为政绩;其二,凭借关税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四面出击,近期更是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此举引发全球抵制,直接导致美国进口商品物价攀升。鉴于美国是全球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物价飞涨必然冲击股市。加之中国高科技发展对美国科技霸权的持续撼动,从特朗普上台至今,美国股市持续低迷,用股灾形容亦不为过。
这种戏剧性转折背后,是政治清算压力下的战略调整。民主党通过司法手段对特朗普展开的15项重罪指控(包括税务欺诈、选举干预等),创造了美国前总统被刑事起诉的历史纪录,成为美国前总统中唯一面临重罪指控者。司法部特别检察官的调查显示,特朗普团队面临超过2.3万页的指控材料,这使得其必须采取非常规手段巩固政治基本盘。
特朗普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便是运用总统职权,全力削弱民主党的既得利益与根基,其重视程度甚至超越了对中美博弈的关注。特朗普启用的"政府效率特别工作组"由埃隆·马斯克领衔,该部门通过AI审计系统在首季度就发现87亿美元的政府合同异常。其中,与美国国际开发署相关的14亿美元疫苗采购合同存在明显利益输送痕迹,直接导致署长萨曼莎·鲍尔辞职。特朗普让马斯克借AI大力反腐,这一举措犹如突破了既得利益者的马其顿防线,成效显著。民主党的“白手套”——美国国际开发署、美国之音等机构先后被废。同时,特朗普通过揭秘肯尼迪遇刺案与爱泼斯坦案,让民主党的一众大佬陷入寒蝉效应,不敢与他公然对抗,纷纷避其锋芒。
但在涉及查五角大楼和美联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既得利益者展开反击。近期马斯克在接受专访时答非所问,显然承受着巨大压力。他深知“革命尚未成功”,却难以继续推进,毕竟功败垂成意味着万劫不复。为阻止马斯克借助AI查账,迫使他们放弃利益甚至机构被拆解,民主党控制的媒体机器展开全面反制:CNN连续28天头条报道特斯拉自动驾驶事故,纽约时报披露SpaceX星链项目的军方合同细节,导致特斯拉季度销量下降19%。更致命的是,反对特朗普的既得利益者煽动更多人参与打砸抢烧特斯拉汽车及充电桩,这种有组织的反扑迫使马斯克暂停价值50亿美元的充电网络扩展计划,致使特斯拉股价暴跌。
尽管特朗普赶紧为马斯克站台,却未达预期效果。这让他们意识到,若不能妥善推进此事,功亏一篑后,四年后民主党必将对他们进行清算。因此,特朗普更坚定地要动摇民主党的既得利益,只要民主党失去利益支撑,便难以东山再起,对他们构成威胁。当下,美国经济尤其是股市,是民主党的重要既得利益所在。所以,只要引发股市大动荡,就能削弱其利益根基,为支持特朗普的经济势力创造发展壮大的机会,挤压民主党的市场份额。根据布鲁金斯学会分析,特朗普将股市打压视为削弱民主党金融根基的关键战场——民主党支持者中持有金融资产的比例远超共和党。
特朗普一直致力于推动制造业回归美国,低利率是发展制造业的核心基础,因此特朗普上台以后就推动美联储降息,面对特朗普政府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保持利率在5.5%高位,致使制造业回归成本居高不下。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测算,每维持1%利率超过半年,将削弱15万个潜在就业岗位创造。这种僵局促使特朗普另辟蹊径:通过提高进口关税制造输入性通胀(2025年CPI达6.8%),试图倒逼货币政策转向。可以说,特朗普这一系列经济操作,核心目的就是打击民主党的利益,维护共和党的利益。唯有让民主党势力式微,四年后特朗普和马斯克才能安稳。
除了在国内动作频频,特朗普还将手伸向海外,尤其是欧盟地区。他察觉到欧盟部分国家被民主党的海外代理人掌控,若不将这些人赶下台,他们与美国民主党联动,将给他带来诸多麻烦,尤其是四年后。
基于此,我们便能理解特朗普为何撇开欧洲与俄罗斯进行俄乌战争谈判。当欧洲人意识到欧洲更像是食材而不是食客时,愤怒之情可想而知。他们极有可能通过选票将那些民主党的代理人——欧洲政客赶下台。特朗普团队深度介入欧洲选举,通过社交媒体定向投放超过2.3亿条政治广告。在法国国民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获得创纪录的35%得票率;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与马斯克的五次秘密会晤被曝光,显示新型政治联盟正在形成。但欧洲政治生态中“政治正确”观念根深蒂固,特朗普的计划难以轻易实现,只能借助重大事件推动。
因此,特朗普主导的俄乌战争停火出现了欧洲人“不在餐桌上,而在菜单上”的戏剧性场面。同时,他千方百计要将泽连斯基赶下台,因为这位由民主党一手扶植的乌克兰傀儡对民主党忠心耿耿,不除掉他,特朗普难以树立权威。
当地时间3月3日,美国国防部官员证实,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正式指令国防部,中止一切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包括拜登时期已经签署、即将发运的所有军事援助物资,都要停运,直到乌克兰领导人展现出足够的和平意愿为止。
如今看来,特朗普主导俄乌战争结束背后有着更大的图谋。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是让欧洲接盘,他期望欧洲不仅要花钱维护俄乌现状,甚至要继续加大力度拱火俄乌战争,如此欧洲必将元气大伤,届时欧洲民众就会将那些“脑子不清醒”的政客选下台,实现特朗普换掉欧洲民主党代理人的目的。事实上,美国抽身之后,欧洲为维护现有局面,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支持乌克兰,否则俄罗斯一旦在战争中占据绝对优势,欧洲在安全上将会面临巨大压力。所以我们看到,当下欧洲团结一致,不遗余力地援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
这种局面正中特朗普下怀,美国从俄乌战争泥潭脱身,欧洲深陷其中,实则演变成一场俄罗斯与欧洲的代理人战争。表面看是美国卸下包袱,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战略置换:通过消耗欧洲资源,既削弱俄罗斯又牵制欧盟。
特朗普上台后调停俄乌战争,让各方意识到美国已将欧洲视为“进补”对象。既然美国难以在与俄罗斯、中国的博弈中占据大优势,便企图借助欧洲的力量,在未来与中国更激烈的博弈中增加胜算。因此,不少人认为特朗普渴望欧洲与俄罗斯持续对抗,以便美国更好地从欧洲获取利益。俄乌战争无疑为他提供了绝佳平台,欧洲与俄罗斯陷入代理人战争,确实有助于特朗普削弱民主党在欧洲的代理人势力。
美国只需在情报上给予俄罗斯一定支持,就能让欧洲更加紧张。若俄罗斯占领更多乌克兰土地,甚至威胁到波罗的海三国,作为“大家长”的欧盟很可能直接卷入冲突。只要欧洲与俄罗斯冲突不断,特朗普就能达成在欧洲换掉民主党代理人的目标,同时又实现让欧洲帮助美国增补的目的,因此,未来俄乌战争不仅难以停止,战火甚至可能蔓延至更广泛区域。
当然,民主党也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与欧洲代理人紧密勾结、积极应对。未来世界局势,无疑将如同一部精彩大戏,令人拭目以待。
当前局势印证了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论张力:守成大国与新兴力量的碰撞必然伴随体系重构。但美国的内向化转向正在加速这种重构——当政治精英将党派利益置于国家战略之上时,其全球领导力的衰退已不可逆转。
对中国而言,这个战略机遇期既充满挑战也蕴含希望。关键不在于预测美国的具体行动,而在于持续完善自身发展模式:保持5%以上的经济增速,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核心战略,同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塑国际秩序。历史终将证明,唯有将人民福祉置于政治算计之上的发展道路,才能经受住百年变局的考验。
(作者系昆仑策特约评论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共产主义之家”微信公众号,有删减,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