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说,长沙是一个很实诚很坦诚的城市,这不,我上一个新闻:
3月24日,长沙市教育局公布了一项最新政策,自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由于涉及教育公平原则,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我说长沙是实诚的城市,道理就在这:如此做法其实在其他城市也是有的,他们大多比较低调,甚至是暗搓搓的,长沙是赤裸裸出台政策了,显然长沙很实诚。
抢人才,这是每个城市都在做的事,比如上海:
上海是将李佳琦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的,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李佳琦只有高中学历。论不拘一格降人才,上海恐怕是最可圈可点的。某种程度上说,上海是最包容的,只要你干出成绩,她总会给你机会,而不是看你出身和学历。
长沙此番也很猛,人才引进方面直接是“擒贼先擒王”了,拿孩子搞事,孩子是一个家庭的软肋,把这个软肋拿捏了,人才引进确实是有杀伤力。
对优秀人才施以优惠政策,无可厚非,毕竟人才是第一位的,有了人才,往往就有了产业,有了产业就有了GDP,有了GDP,就有了发展一切、完善一切的实力,从这个角度说,人才引进给优惠待遇,那是没问题的。
现在的问题是,拿孩子的入学作为人才待遇,这就出格了,因为这事关社会公平,事关国家稳定。教育事关每个家庭的前途命运,如果这个最基础最重要的公平守不住,再多的GDP都可能是海市蜃楼。基本公平不存在,社会不安定,GDP又有什么用呢?
虽说教育部门称:“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但再怎么单列,那还是在长沙的考生范畴内单列,消化教育资源也是消化长沙的教育资源。简单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部分“单列”并不是从四川,从江苏那里的教育资源出的。
这个“单列”不是掩耳盗铃?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区别,不好玩。
历史上农村考生和城市考生还分标准录取呢,后来一步步统一了,教育公平前进了,现在长沙在教育公平前进的局面下又重新走回头路,这就很不厚道了。
兹事体大,孩子入学的问题不能任性。想起马太效应,越多的就越多,越少的就越少。高层次人才本来个人能力就超强,现在连孩子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这个符合公平吗?基因往往是传承的,高层次人才的孩子往往基因和智商也是不赖的,如此,还有必要让他们脱离竞争,搞什么“单列”?这个政策在逻辑上也行不通。
退一步说,如果子女智商和学习能力很一般,他的父母能是什么人才?我看这个“人才”就是打折扣的,甚至是冒牌的人才。
作为优秀人才,应该有这个自信让孩子和其他人家的孩子参与共同的竞争,而不是装在花瓶里直接贡上去。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不给人才提供解决后顾之忧的解决方案,人才肯定不来啊。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灵魂之问,实际上只是表象之问。如果全社会都讲究公平,也就不存在人才不来的担忧了,因为人才总是要有所作为的,总是要在一个地方扎根的。
破坏教育公平的引进人才的竞争,那不是竞争,那是撕裂社会,瞎折腾。
文章来源于法之剑 ,作者法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