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文字,商业经营同样遵此逻辑。当消费者明确具体提出某种需求,厂家再行生产,其实已显滞后。最高的境界应当是,消费者看到一款新产品,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潜意识里其实早有这种需求,只不过此前一直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这可以通过一种产品来满足,更不清楚具体应该从哪些维度来满足。能够唤醒并满足消费者潜意识中的消费需求,打的是提前量,占的是制高点,当也属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当前,很多企业致力于研发生产能够满足消费者潜在消费需求的产品。然而,“一人藏东西万人难找”,而且相对而言,消费者总是多数,生产者总是少数,如果“万人藏东西一人来找”,纵生产厂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总有想不到的各式需求-----更何况其中许多还是“潜意识需求”。
比如,日常居家吃饭的剩菜,如果用塑料食品袋、保鲜膜之类封盖盘口,毕竟比较麻烦,如果有现成的像陶瓷茶杯盖一样的盖子,直接盖上,无疑方便得多。也就是说,一直以来,我们只知道生产菜盘菜碟,却从没有想到配套以盖子,而且习惯成自然,感觉这似乎天经地义。
儿子很不屑我的感慨,说:“义乌小商品市场,数以亿计的的小商品,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还差你想要的东西?”然而我还是怀疑,因为如果真有这样现成的菜盘菜碟盖,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果然,儿子网上买来的,竟然是三四十块钱一只的标准砂锅盖,盖在家里最大的菜盘上还嫌大,而且因为毕竟不是原装配套,盖得很不严实。想立即退货,儿子说这几天春节,待春节过后再退吧。直到春节后上班,儿子又说过了一周,退不了了。
生产厂家不能闭门造车,而应“开门办厂”,制度化、常态化征集消费需求,等于让自己的研发部变成开源模式,让所有消费者都变成自己的设计员。诚如是,可有效拉动内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作者:陶余来,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