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外多家知名厂商宣布免费开放其大模型服务,如此一来以前要花一天时间写的公文或作品,现在只要几秒或几分钟就能生成。这一举措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近期,中国多地政务服务系统陆续接入DeepSeek,目前较多应用在公务员公文写作、便民窗口服务、政策解读等。此外,DeepSeek在政务上的应用不会止步于“智能秘书”“智能客服”,随着技术迭代和服务优化,其能深度提升政务数据处理效率和分析能力,收集分析民情民意,提高行政决策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优化行政决策过程,提高政务工作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等。
不言而喻,任何新技术都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国内外大模型也不例外。各种大模型提供免费开放服务,除了能提高办公效率外,作者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生成所需作品,即可发到自己公号也可投其他平台,有助于公民普及运用AI。如此发展下去,AI自动生成的作品数量会日益剧增,难免会让读者浏览阅读时很难分辨是AI生成的作品、还是真人写的作品。如果是AI生成的作品,有的读者可信度是多少。
从目前生成式AI套用多种多样模板生成文本程序来看,其生成式初稿都具有普遍性、共同性、套路化、模板化特点。虽然AI生成的文本条理清晰、主题明确、逻辑合理、文字顺畅,但内容失之笼统,语言相对僵硬,不贴近实际工作,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所以,目前生成式AI仍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情感智能和复杂决策能力,如政策制定、公众沟通、危机管理等。此外,生成式AI也存在安全隐患。
尽管国内外各种大模型免费开放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引发了一系列信任危机。如:因为数据源的偏差、训练过程中的缺陷或推理逻辑的不足,难免会出现错误结论。一旦出现被媒体曝光,就会引发公众对其可靠性的质疑。企业都会说自己大模型如何技术领先的背后或许缺乏一个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评测。如果评测失真,也会进一步加剧公众对大模型信任度的下降。此外,各种大模型也存在相关的安全隐患,这也进一步削弱了公众对大模型的信任。基于此,企业开发者要持续优化和改进模型,包括提升数据源的质量、优化训练过程以及增强模型的推理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大模型的监管和评估,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透明的评估机制,可以确保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要提高模型的透明度,让使用者了解模型的决策过程和依据(尤其是数据源),也是增强信任的重要手段;要普及AI使用的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大模型的理解和信任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建立客观公正的评测体系,为大模型行业、产业、市场以及技术的良性发展提供指导,确保评测工作的科学、权威、公正和开放。
虽然多种大模型免费使用或许引发网络迷雾或信任危机,但通过技术改进升级、加强监管、普及公众教育以及建立客观公正的评测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提升大模型的可靠性和公众信任度。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将逐渐趋向按需收费。届时,功能强大、技术先进、质量好、产品合格会受到公众的认可。
AI时代已来,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才能在智能化浪潮中抢占先机,这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
(作者:魏岳江 特邀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