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军内部掀起了一场关于“战略后撤”的激烈讨论,而焦点直指中国。这不是坊间的小道消息,而是实打实出现在美国海军学院论文比赛中的获奖作品里。文章大胆提出:美军或需战略性放弃第一、第二岛链,将主力后撤至7000公里外的第三岛链。这背后透露的信息量,简直震撼。
从冷战到现在,美国海军一直占据全球霸主地位,尤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第一、第二岛链长期是美军遏制中国的核心战略支柱。而如今,连美军自己都开始讨论“后撤”,这无疑是“西太平洋格局大转折”的重要信号。
美军中层军官为何频频提议“后撤”?
这次的讨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中美两国军事动态的冷静审视。比如,一篇获奖论文《吸取菲律宾陷落的教训:准备第三岛链》指出,如果中美在2026年因台海问题爆发军事冲突,美军在第一、第二岛链的军事力量,包括空军基地、航母战斗群,可能会在开战初期被解放军迅速摧毁。解放军在空中优势和导弹打击能力上的进步,正让美军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论文作者甚至提出,为避免美军在西太平洋“全军覆没”,印太司令部应该将大部分作战力量后撤至夏威夷为核心的第三岛链,仅在第一、第二岛链保留最低限度的军事存在。按照他的逻辑,这样即使岛链防御体系被摧毁,美军仍能保留足够的兵力反攻。
不仅如此,还有一篇文章《阿留申群岛的基地将把美国的力量投射到太平洋彼岸》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将干涉台海冲突的部队集结在阿留申群岛,利用战略轰炸机的远程打击能力,既能威慑中国,又能规避解放军的导弹打击。从这些观点中不难看出,美军中层军官群体对于解放军的战力,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样轻视,反而是步步为营,甚至隐隐透出一丝“打不过就跑”的心态。
第一、第二岛链的战略地位正在动摇
回看过去几十年,美国的全球霸权建立在军事霸权之上,而军事霸权又离不开各地区支柱性存在——第一、第二岛链在印太地区的战略作用尤为重要。这两条“链条”不仅是美国对华战略的重要抓手,更是亚太盟友信心的象征。
第一岛链包含日本、台湾、菲律宾等地,距离中国近在咫尺,是美军前沿威慑的核心;第二岛链则以关岛为中心,扮演着“中间防线”的角色。然而,随着中国解放军近年来在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上的提升,美军在这两条岛链上的存在,已经岌岌可危。
尤其是东风-26等中远程弹道导弹的部署,让关岛这样曾经“稳如泰山”的基地也进入了解放军的射程范围。而中国的双航母编队、远洋舰队的快速发展,更是让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行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美国为何突然愿意“认怂”?
当然,不是所有美军高层都认同“后撤”的观点,但美国海军学院的论文比赛本身就有收集基层想法的用意。这些获奖作品能够公开发表,往往意味着这些观点在美军内部有不少支持者。更重要的是,这些中层军官是未来美军高层的储备力量,他们的战略思维很可能会影响五角大楼的决策。
从另一个角度看,五角大楼敢于讨论“后撤”,其实是对中国军事建设成果的一种“变相肯定”。解放军近年来的快速崛起,已经让美国感受到了来自西太平洋的真正威胁。与其冒着巨大代价死守第一、第二岛链,不如主动调整态势,把重心向后移动。毕竟,死扛的代价可能更大。
这种选择也说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正在走向妥协。如果美军真的后撤,对华盛顿来说,这将是21世纪在地区问题上一次前所未有的让步。毫无疑问,这种妥协会极大地打击亚太盟友的信心,甚至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对中国的启示:如何加速美军“后撤”?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五角大楼虽然在讨论“后撤”,但还远未彻底放弃第一、第二岛链。比如,美军仍在孜孜不倦地向关岛部署反导力量,为自己积蓄反制筹码。所以,对中国来说,如何加速美军的“战略后撤”,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是,进一步突破第二岛链的封锁。比如,组织航母打击群远洋训练,直抵关岛附近海域,向外界展示中国军舰和舰载机的远程打击能力。这不仅是一次军事层面的“秀肌肉”,更是对美军岛链战略的一次实质性打击。
以往,辽宁舰和山东舰虽然多次在西太平洋开展远洋训练,但距离关岛仍有数百公里的直线距离。如果能更进一步,甚至直接组织航母编队绕关岛一圈,政治和军事意义都将大幅提升。这种标志性行动无疑会让五角大楼意识到,继续死守第一、第二岛链的代价只会越来越高。
结语:实力是最好的谈判筹码
从美军内部的讨论来看,“后撤”已经不再是不可触碰的话题,而是被越来越多的军官提上了桌面。这背后,是解放军用实力赢得的尊重和对手的“妥协”。未来,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持续增强,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战略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但必须强调的是,关键还是要保持清醒头脑,稳扎稳打。军事建设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守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台海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从未动摇,那就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外来干涉都注定失败。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作者:苏小曼;来源:残页半卷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