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史郎日记》是一部特殊的、深受世人关注的日记。这部日记的作者东史郎,1912年4月27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竹野郡丹后町。1937年8月,25岁的东史郎应召入伍,系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二十联队上等兵,曾参加攻占天津、上海、南京、徐州、武汉、襄东等战役,1939年9月因病回国。1944年3月,他再次应召参加侵华战争。1945年8月,他在上海向中国军队投降。1946年1月回日本。东史郎有记日记的习惯,他把侵华战争期间的所见所闻详细地记录下来,共有五卷三十七万字。
同样关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历史的还有《拉贝日记》,这是当时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处代表约翰·拉贝先生1937~1938年在南京所记的日记。
约翰·拉贝(John Rabe,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是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以其在1937年-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生命的人道主义行为、以及作为南京大屠杀翔实证据的《拉贝日记》而著名,被世人尊敬地称为"中国的辛德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而被先后苏联和英国逮捕。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得到国民政府每月金钱和粮食接济。由其本人所著的《拉贝日记》于1997年出版,并被译为中、英、日、德四种语言,被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
如果说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士兵大多没有受过太多学校教育,记不了日记,那么时至今日,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上千万,又有多少中国人每天坚持记日记呢?漫说普通中国人,即便今日许多非富即贵的中国人,又有多少人有常年记日记的习惯呢?
约翰·拉贝先生在中国生活30年,写下了24本日记。一方面,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另一方面,也足见约翰·拉贝先生的生活是多么充实-----如果每天的生活都只是简单的重复,又哪里值得日复一日地详细记录呢?
盘点中国古代,虽然缺少日记,可许多政坛人物都文章卓著,最不济也写有《酉阳杂俎》《梦溪笔谈》《容斋随笔》《清稗类钞》《阅微草堂笔记》《浮生六记》等许多“笔记”。毛主席更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几乎没有让下属帮忙写文章的最高领导人。只有一次,中共八大闭幕后,人们纷纷凑上前称赞毛主席所作的闭幕词写得好,特别是其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句。毛主席并不贪人之功,坦率地说:“这是一个年轻秀才写的,秀才就是田家英。”相形之下,今日少数领导干部连日常文稿也离不开秘书,实在让人汗颜----如果秘书能有领导的水平,那还要领导干什么呢?
(作者:陶余来,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