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情感关系是从普通朋友逐渐水到渠成转向伴侣,但这种发展过程在“云相亲”中并不适用。伴随媒介技术嵌入,“云相亲”青年从择偶要求、相亲筛选、关系建立到情感维护,呈现出绩效化、程序化、效率化、标准化流水线式作业等特征,情感关系普遍存在“即烹即配”的“预制菜化”现象。
“云相亲”三步走
“云相亲”第一步通常是将择偶要求标准化。在平台上,只需花费很短的时间就可以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将所有信息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指标,为对方的相貌、工作、收入、家庭、学历等打分。
第二步,对择偶候选人进行筛选,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深入了解。有人总结了一套相亲铁律:“约会中如果对方提前缩短流程直接pass(略过),聊天中敷衍回复或很少主动延伸、开启话题直接pass。”双方都按照某种约定俗成的标准进行判断,以类似绩效考核的方式给自己设立计划目标,也对另一方进行考核评价。如能顺利“过五关斩六将”,即向准亲密关系靠拢。但这种“预制菜化”情感关系,真实的情感基础比较薄弱。
第三步,“预制菜化”情感关系的理性维护。有青年谈到“周末基本都会出去约会,但很清楚是为了结婚而去的”“别人都说这种行为算‘海王养鱼(指多线发展)’,但我并不认同,到了这个年纪时间很宝贵耽误不起,只是为了提高效率,最终能走到一起的才是真爱”“我不想独自一人,但更不想被纠缠、束缚,想要能随时抽离的自由”。
困在追寻完美伴侣的游戏中
追求灵魂伴侣是人性自然驱使的产物。一些线上平台恰能提供海量用户、列出清单任君挑选,就像想买新衣服时会得到新产品的目录一样,但极可能货不对板、注水严重。
相亲者此山望着彼山高,甚至可能会克制、疏离情感的发展,不自觉地认为下一个选择可能会更好。看似一时爱得难解难分的关系,可能没有任何信号就突然化为泡影,“断崖式分手(指突然不联系)”往往和“快餐式爱情”相伴随行。
在技术支持下,用户认为无须过多耗心耗力,就能找到条件更好的伴侣,这恰好契合了部分平台的运营逻辑。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平台如何提升用户黏性是盈利的关键。相亲交友类平台与其他类型服务有所不同,并不是越好地提供针对性服务、满足用户需求就能有效提升用户粘性,相反,如果使用户迅速完成择偶匹配,则会导致用户流失。
因此,平台往往会讨巧地借助这套商业规则,让用户感知到平台一直拥有潜在的优质相亲交友对象。用户的这种心理作用与平台提升用户粘性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平台就会不断吸引用户尝试更多的快餐式爱情,最终把用户困在追寻完美伴侣的游戏中。
警惕技术发展对青年婚恋的冲击
部分“云相亲”青年开始接受这种“预制菜化”的情感关系,但不会在这段关系中毫无保留地付出真心。他们在内心深处并不认为这种游离的情感关系可以与长期的亲密关系或是真爱画等号,彼此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会花费更多精力维护,是偏向娱乐式的、浅尝辄止的关系。由此,“恋爱降级”“爱情平替”等在社交网络上成为热词。
从这一角度看,媒介技术为相亲青年提供了进攻和退守的空间。至此,“预制菜化”的情感关系似乎使得爱情的意义被消解。这打破了我们以往对情感关系的认知,以爱情为基础的情感关系在技术飞速发展的理性社会中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真正意义上的亲密关系或将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技术嵌入已部分取代传统情感关系实践,不仅对青年,甚至对整个社会的情感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应对技术的挑战,关键在于帮助青年群体树立健康的婚恋观,正确认识、合理使用技术平台,避免陷入追寻“预制菜化”完美伴侣的游戏。
原标题《“预制菜化”的速配式婚恋》
作者:张楠楠 (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4年第4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