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什么?信仰是融于灵魂的血脉基因,是心中坚守的精神高地,也是执著笃行的内在动力。点燃信仰的火花,方能找准人性良知、绷紧道德底线、谨守行为规范。
从“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到“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再到“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不同历史时期,总有一大群信仰弥坚者撑起国家的脊梁。为什么我们党从几十人的星星之火,可以起势成为今天领航民族复兴的执政大党?为什么中国能从四分五裂、满目疮痍的状态,改天换地、惊世转身赢得世界尊重?物质力量的背后,是胸中的信仰起到了关键作用。
处在当下这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信仰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大问题。透析我们的时代与社会,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文明与愚昧,不断交织、碰撞、磨合、斗争。一边是好干部、好党员、最美人物支撑起天际线,一边是金钱至上、功利主义、奢靡享乐等不良价值观无情冲刷着社会底座,多棱折射、良莠杂陈的社会心灵图谱,正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
一些干部虽身居高位却心中无敬畏、行为无底线,对民生疾苦视而不见。有的党员不问苍生问鬼神,“大师神术”“风水占卜”让他们迷失方位。“过期肉”“老赖”等市场失信问题,明星涉毒、情感混乱之类的价值危机,敲打着社会的神经,也丈量着我们社会与现代文明的距离。
“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一个人没有信仰,会成为失去方向感的陀螺;一个国家没有信仰,与一盘散沙无异。今天的中国,信仰的意义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坚守信仰的难度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夯实信仰的支撑、增厚信仰的土壤、激发信仰的力量。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信仰同样是这样,不能坐而论道、凌空蹈虚,而是需要在体悟践行中慢慢建构。谈理想讲信仰不难,难的是塑造崇高信仰,难的是坚定地抱持信仰。细致打磨精神世界,让清风正气润泽心灵,用崇高追求充实灵魂,信仰之花才会渐次开放。
马克思主义是“必修课”,学深悟透、真懂真信,补足精神之“钙”,培育思想之源,以固牢信仰之根。理想信念教育是“家常饭”,引导人们明辨是非曲直,抵御思想渗透,以增强精神免疫力。科学精神、民主意识和法治信仰是“消毒剂”,让真理的光芒普照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提高公众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信仰的淬炼有赖人的内心选择和价值坚守,也需要外界的催化和引导。外在约束必须加强,政治纪律、法律约束、制度笼子必须扎紧扎严,筑牢防线、划清底线、树起高压线。崇高信仰、坚定信念、核心价值,理应贴近生活、融入实践,与人们的心理相契合、情感相共鸣、利益相结合。少一些“大水漫灌”,多一些“细水滴灌”;少一些概念口号,多一些具体感化;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求真务实。让人们真切地感知信仰的力量,过有信仰的生活,引导人们自觉走向现代文明。
哲人有言:“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信仰是支撑一个人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力量源泉。精心涵养、融会贯通,一定可以在信仰的光辉下事有所成、功有所得。
(来源:人民日报)